第10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经典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550986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8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经典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10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经典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10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经典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10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经典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10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经典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经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经典(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第一节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第二节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第一节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准备金政策(一)法定准备金政策的涵义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 或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控 制和改变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 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二)法定准备金政策的作用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的流动性。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3、调节货币供应量。(1)通过影响同业市场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2)通过影响存款货币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来调节 货币供应量。例如:法定准备金比率为10%,银行根据经验为 了

2、应付客户的提现需要,另外持有10%的现金(超额准 备)。见下表。资 产 负 债现金(超额准备)100亿元 法定准备金 100亿元 贷款、证券 800亿元存款 1000亿元银 行 体 系 资 产 负 债 表 1假定现在中央银行将法定准备金比率提高到 15%,那么银行自主决定的超额准备金比率降为5%,银 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变为下表。资 产 负 债现金(超额准备) 50亿元 法定准备金 150亿元 贷款、证券 800亿元存款 1000亿元银 行 体 系 资 产 负 债 表 2如果银行觉得5%的现金难以满足客户的提现要 求,应该恢复10%的现金准备。于是通过收回一部分贷 款或卖出一部分证券,补充现金,

3、银行的资产开始收缩 。与此同时,购买银行出售的证券和归还银行贷款的企 业或个人也不得不减少在银行的存款,银行开始减少负 债。结果见下表。资 产 负 债现金 80亿元 法定准备金 120亿元 贷款、证券 600亿元存款 800亿元银 行 体 系 资 产 负 债 表 3(三)法定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1、优点:(1)作用速度快而有力。对货币供应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 度快,效果明显。(2)呈中性。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均等的。2、缺点:(1)效果过于猛烈。(2)易于受到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反对。(3)与中央银行维持银行体系稳定的目标发生冲突 。二、再贴现政策(一)再贴现政策的涵义指中央

4、银行通过改变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 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 款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成本,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 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二)再贴现政策的内容1、再贴现的条件(1)再贴现的主体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2)再贴现的对象真实票据以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商品为依据、能自行清 偿的短期商业票据。2、再贴现的利率一般是短期利率,可以高于或低于市场利率。 (三)再贴现政策的作用1、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量和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2、影响和调整信贷结构;3、再贴现率的升降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 度的告示作用;4、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四)再贴现政策的特点(局限

5、性)1、再贴现政策是否有效取决于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 政策调整的预期;2、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再贴现率的变化与货币 供应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不确定;3、再贴现率的调节方向缺乏弹性,不能在短期内任 意改变。三、公开市场政策(一)公开市场政策的涵义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改变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二)公开市场政策的内容1、确定买卖证券的品种和数量、制定操作计划;2、决定操作方式的长期性和临时性;3、选取操作机构;4、确定交易方式。 (三)公开市场政策的作用1、调控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假定中央银行决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

6、债 券500亿元,以增加货币供应量。假定银行体系仅有A 、B、C三家银行组成。购买债券通过招标进行,招标前三家银行的资 产负债表如下页表。资 产 负 债现金 100亿元 法定准备金 100亿元 贷款、证券 800亿元存款 1000亿元资 产 负 债现金 150亿元 法定准备金 150亿元 贷款、证券 1200亿元存款 1500亿元资 产 负 债现金(超额准备) 250 亿元 法定准备金 250 亿元 贷款、证券 2000 亿元存款 2500 亿元A 银行资产负债表1B 银行资产负债表1C 银行资产负债表1招标结果,A银行卖出200亿元债券,B银行投标失 败,C银行卖出300亿元债券。卖出债券所

7、获得的资金由中央银行转入A银行和 C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帐户,中央银行以及A银 行和C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分别变为下页表。资 产 负 债债 券 +500亿元准备金存款 +500亿元资 产 负 债现金 250亿元 法定准备金 550亿元 贷款、证券 1700亿元存款 2500亿 元资 产 负 债现金 100亿元 法定准备金 300亿元 贷款、证券 600亿元存款 1000亿元A 银行资产负债表2C 银行资产负债表2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A银行和C银行发现他们的准备金超额太多 ,应该去投资。于是,这部分新增资金被用于贷款,新 增资金在银行体系内运转,并通过乘数进行放大。假定 各家银行都想维持原来的现金和

8、准备金比率不变。于是 ,可知出售债券所得的500亿元,使得存款增加了2500 亿元。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变为:资 产 负 债现金(超额准备) 750亿元 法定准备金 750亿元 贷款、证券 6000亿元存款 7500亿元银 行 体 系 资 产 负 债 表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提高货币政策效果;4、降低货币流通量的波动幅度。 (四)公开市场政策的特点1、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操作规模的大小完全 受中央银行控制;2、实施政策时,灵活性较强;3、具有较强的可逆性;4、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5、需要有发达的证券市场;6、国内外各个主体对经济前景的预期和行为可

9、能 会抵消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第二节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一、直接信用控制政策(具有强制性)(一)直接信用控制政策的涵义指中央银行从内部结构和数量两方面,根据有 关法令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业务加以直接干预的总称。(二)直接信用控制政策的内容1、信用分配政策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和经济发展的 需要,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和限制的措施。2、利率管制政策指对金融市场上某些金融产品的利率进行管制的 政策,最常见的是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3、流动性比率管制政策指对流动资产与存款的比率的管制。4、直接干预政策指中央银行利用其“银行的银行”的身份 ,直接对银行的信贷业务进行干涉,如规定银行的业

10、 务范围、放款的额度等。5、特别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在特殊条件下,规定银行在进行 贷款时必须提留坏账特别准备金。二、间接信用控制政策(不具有强制性)(一)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 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 交流等,影响其贷款的数量和投资方向,使银行和其 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的措施。(二)窗口指导指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物价的变化趋 势、金融市场的动向、货币政策的要求等,对银行的 贷款重点和贷款规模进行指导。三、消费信贷控制政策(一)涵义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各种耐用消费品 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的政策。(二)主要内容1、规定消费信贷最低首付款的数额;2、规定最长期限

11、;3、限定消费信贷的范围。(三)控制消费信贷的意义1、有利于调控过热的经济;2、有利于减轻消费者的负担,保证经济稳定;3、有利于扩大企业投资,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 分配。四、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一)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的涵义指中央银行对利用信用买卖证券的控 制,规定贷款额占证券交易额的比率,限制银行对 证券市场的贷款规模。(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的内容1、规定信用方式买卖有价证券的保证金比率;2、中央银行可根据金融市场的状况随时调整保证 金比率。(三)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政策的作用1、限制了证券市场资金的供给与需求,有利于控 制证券市场信用活动;2、在控制证券市场资金供求的基础上,促使资金 流向

12、其他市场,实现资金供给结构的合理化。五、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一)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涵义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客 户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的管理措施。(二)不动产信用控制政策内容1、对不动产贷款规定最高限额;2、规定不动产贷款的最长期限;3、规定首付最低限额;4、规定分期付款的每期最低金额。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一、信贷计划(一)1998年以前的“指令性信贷计划”信贷计划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很有效的货 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三层:(1)国家综合信贷计划(中央银行、专业银行信贷 资金来源和运用计划);(2)中央银行信贷计划(中央银行自身的信贷资金 来源和运用计划);(3)各专业银行的信贷计划。

13、(二)1998年以后的“指导性信贷计划”1998年中央银行对信贷资金进行改革,实 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和间接调控”。二、存款准备金政策1984年,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最初对不同 存款分别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储蓄存款为40% ;农村存款为25%,企业存款为20%。1985年统一调为 10%,1998年调为8%,1999年11月下调为6%,2004年4 月上调为7.5%,2007年5月到11%,目前为14.5%(见 下页表)。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这一 点与许多其他国家不同,这只是过渡时期的一种做法 。 三、再贴现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从1986年起,开始办理再贴现业 务

14、,但由于商业信用与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缓慢,使 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贴现规模十分狭小,影响了再贴现 政策的发挥。存款准备金率调整(2008年)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幅 度 2008.12.25 15% 14.5% 0.5%2008.11.26 16% 15% 1%2008.10.15 16.5% 16% 0.5%2008.9.25 17.5% 16.5% 1%2008.6.7 16.5% 17.5% 1% 2008.5.20 16% 16.5% 0.5% 2008.4.25 15.5% 16% 0.5% 2008.3.25 15% 15.5% 0.5%2008.1.25 14.5% 15% 0.5%2007年10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2007.12.25 13.5% 14.5% 2007.11.26 13% 13.5% 2007.10.25 12.5% 13% 2007.9.25 12% 12.5% 2007.8.15 11.5% 12% 2007.6.5 11% 11.5% 2007.5.15 1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