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gmp相关知识养生堂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92.02KB
约42页
文档ID:45549625
gmp相关知识养生堂_第1页
1/42

GMP相关知识一.GMP概念• 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for Drugs”的缩写,直译为“良好 的药品生产实践”在我国,GMP被称为“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二.GMP起源与发展 • 20世纪,世界医药领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阿司匹林、青霉素、胰岛素、避孕药的发现、发 明和应用,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人类的医疗 保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因不良反应 付出了惨痛的代价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 《联邦食品和药品法案》,由当时的化学局负责 执行该法案主要针对当时存在的严重食品不卫 生、变质、甚至含有有害的化学物质,劣质的食 品和药品日益充斥市场等情况,给人们的健康带 来极不安全的问题法案明确禁止销售标识错误 或掺假的食品和药品,允许查封或没收违法产品 ,惩处违法犯罪该法案虽然只强调事后抽验, 但毕竟是美国药政管理上的一个里程碑1933年 投入市场的减肥药二硝基酚在美国使用后,却由 此引发白内障、骨髓抑制,导致177人死亡二.GMP起源与发展• 1937年,美国一家公司的主任药师为使小儿服用方 便,用二甘醇代替乙醇作溶剂,配制出色香味俱全的 口服液体制剂,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称为磺胺酏剂 。

由于当时的美国法律允许新药未经临床试验便可进 入市场销售,美国田纳西州的马森吉尔药厂未做安全 试验便投产,产品全部进入市场在1937年的9~10 月间,美国南方一些地方开始出现大量患肾功能衰竭 的病人,共发现358名病人,死亡107人,其中大多 数为儿童,成为上世纪影响最大的药害事件之一究 其原因系甜味剂二甘醇在体内被氧化成草酸所致这 些皆因未进行任何动物毒性试验就用于临床造成 1938年,美国通过《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案》, 药品等管理更趋完善此后虽停止了上述二硝基酚等 药物的使用,增加了一些禁令,但只是片面强调安全 性二.GMP起源与发展1961年前联邦德国发现很多婴儿腿和 手臂、手直接连接于躯干,很像一只海豹 肢体—海豹婴儿一种妊娠药物—反应停在日本反应停引起1000例畸形胎儿, 反应停以不同的商品名在17个国家销售在美国FDA官员审查反应停时,发现该 药缺乏足够的临床实验证据而拒绝进口, 从而使美国避免了这场灾难三.GMP的主要内容有下面几方面• (1)对加工环境、厂房设施与结构的规范性要求; • (2)对加工设备与器具的规范性要求; • (3)对加工过程中用水的规范性要求; • (4)对原辅材料管理的规范性要求; • (5)对生产管理(加工、包装、消毒、标签、贮运等环 节) 的规范性要求; • (6)对成品管理与实验室检测的规范性要求; • (7)对企业卫生设施的规范性要求; • (8)对卫生和食品安全控制的规范性要求; • (9)对人员卫生管理的规范性要求等.四.用语的含义 • 物料: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等。

• 批号: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 用以追溯和审查该批药品的生产历史 • 待验:物料在允许投料或出厂前所处的搁置、等 待检验结果的状态 • 批生产记录:一个批次的待包装品或成品的所有 生产记录批生产记录能提供该批产品的生产历 史、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 四.用语的含义• 物料平衡:产品或物料的理论产量或理论 用量与实际产量或用量之间的比较,并适 当考虑可允许的正常偏差 • 标准操作规程:经批准用以指示操作的通 用性文件或管理办法 • 生产工艺规程:规定为生产一定数量成品 所需起始原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以及工 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包括生产过程 中控制的一个或一套文件 四.用语的含义• 艺用水:药品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水,包括:饮用 水、纯化水、注射用水 • 纯化水:为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 它适宜的方法制得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 验证:证明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 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有文件证明的 一系列活动 • 洁净室(区):需要对尘粒及微生物含量进行控制 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 具有减少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 功能。

五.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表六.认证检查项目及内容分类• 药品GMP认证检查项目共225项其中关键 项目(*)56项,称为严重缺陷,一般项目 169项,称为一般缺陷根据认证范围,确 定相应的检查项目检查项目分类如下:六.认证检查项目及内容分类七.批及批号(一.定义)• 批的定义:在规定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 量,并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的 一定数量的产品为一批 • 批号定义: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 加数字用以追溯和审查该批药品的生产 历史 • 批次的划分:固体、半固体制剂在成型或分 装前使用同一台混合设备一次混合量所生 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七.批及批号(二.编制方法)• 1)正常批号:年——月流水号,实例20100721批,即 2010年7月第21批 • 或采用:年——月——日流水号,实例201005112批,即 2010年5月11日第2次配制 • 或采用一组数字,拉丁化字母与一组数字联合使用,实例 :201031,即2010年第31批,BX201036,B代表车间, X代表剂型,即B车间X剂型2010年第36批 • (2)重新加工批号:重新加工批号不变,只在原批号后 加一代号以示区别,代号由各厂自定。

例如:年——月— —日流水号(代号) • (3)混合批号:年——月——流水号(代号),实例 2010042/24-26,表示所混合的批号为2010年4月第24批 至第26批共3批,代号由各厂自定,并由车间填写混合批 号登记表八.生产记录(一).批生产记录内容(1)产品特征内容:产品名称、代码、剂型、规格、有 效期等 • (2)指令基本内容:批号、计划产量,生产操作方法、工 艺要求、技术质量指标、作业顺序、SOP编号、生产地点 、生产线与设备及其编号、作业条件等 • (3)记录表格内容:物料名称及代码,投料量、折算投料 量、实际投料量、称量人与复核人签名,开始生产日期与 时间,各步操作记录,操作者签名及签日期时间,生产结 束日期与时间,生产过程控制记录,各相关生产阶段的产 品数量,物料平衡的计算,设备清洁、操作、保养记录, 结退料记录,异常、偏差问题分析、解释、处理及结果记 录,特殊问题记录等 八.生产记录(二)批包装记录的基本内容 • (1)产品特征内容:产品名称、代码、剂型、规格、有效期 • (2)指令内容:批号、包装规格、计划产量、包装方法、包装 要求、作业顺序、SOP编号、生产地点、使用设备与生产线及 其编号,作业条件等。

• (3)记录表格内容:包装材料名称、代码、质量、领用数、使 用数、残损数、退库数,发料人、领用人、核对人签名,待包 装产品数量,已包装产品数量,物料平衡,包装开始日期、时 间,各工序生产日期、时间、包装结束日期、时间;包装操作 记录,设备、生产线操作记录,操作者、复核者、负责人签名 ;现场监控、核对记录,包装操作完成后检验核对结果,监控 者、核对者签名;己印有批号的标签(包括印有标签内容相同 的药品包装物)、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的样张;前次包装 操作的清场记录(副本)及本次包装清场记录(正本);异常 ,偏差问题分析、解释、处理及结果记录,特殊问题记录等 八.生产记录(三)记录填写要求1.填写记录时应记录完全,不得简写、缩写 – 如姓名为赵本山,不得简写为赵、本山、小赵 、阿本、大忽悠等;– 如有相同内容不得填写为“同上”,或打上“ ,, ”等八.生产记录(三)记录填写要求 2.数据书写要求 – 书写任何数据及文字包括签名时应尽量做到清晰易读 ,且不易擦掉; – 数据与数据之间应留有适当的空隙; – 书写时应注意不要越出对应的表格;日期书写格式: 3.应按2005年12月16日的样式进行书写 不得写为:16/12-052005.12.1605-12-16等八.生产记录(三)记录填写要求• 4.书写中出现任何书写错误均不得进行涂黑 原数据后书写新数据、采用涂改液修改错 误数据后书写或用刀片刮掉错误数据后书 写等行为。

• 5.任何隐去原有记录进行的修改的行为均是 不允许的八.生产记录(三)记录填写要求• 6.批生产记录中的任何数据的修改方式均 以横线划去相应的错误数据,在上方或旁 边填写上正确的数据,并签上修改人的姓 名及修改日期 –如数据为92.96错写为72.96,应如下述方式修 改:–修改后原来的数据或文字应清晰可见 7.表格中不需填写的空白表格位置应以/划去八.生产记录(三)记录填写要求8.数据的真实性批生产记录要求真实、客观地重现生产及 检验过程中所有操作行为的数据,记录中 的任何数据均应真实有效,不允许存在任 何形式的假造数据、估计数据等行为; 9.记录应现场记录:不允许进行事后补写; 更不允许事先估计后填写;八.生产记录(三)记录填写要求10.签名的真实性:在批生产记录在的任何签 名必须保证是本人签名,任何情况下均不 允许代签,签名必须工整,易于识别 11.记录的书写应使用简体中文:不得使用繁 体字、不规范简化字等;数据的填写应由 该生产步骤的操作人员进行,并签名及签 署开始日期及时间后由复核人进行复核并 签名,签署日期及时间八.生产记录(三)记录保存• 批生产记录应按批归档保存至产品有效期 后一年。

未规定有效期的药品,其批生产 记录至少保存三年九.生产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1、根据生产指令单,准备生产工艺规程、标准操 作规程及生产记录文件 • 2、各工序领取原辅料、中间产品、包装材料,记 录登帐并办理交接手续 • 3、对制剂或原料药成品质量有影响的原辅料,在 货源、批号改变时,应先进行小样试制,确证符 合要求后填写小样试制合格报告单,经质量管理 部门审核签署后方可投入生产 • 4、生产操作开始前,操作人员必须对工艺卫生、 设备状况等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有:九.生产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生产前检查内容• (1)检查生产场所卫生是否符合该区域卫生要求 ; • (2)更换品种及规格前要有“清场合格证”,未取 得“清场合格证”不得进行另一个品种或同品种不 同规格或不同批号产品进行生产; • (3)设备清洁完好,有“设备清洁状态标志”; • (4)计量器具与称量范围相符,清洁完好,有“ 计量检定合格证”或“准用证”,并在周检有效期内 ;九.生产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生产前检查内容 • (5)正在检修或停用的设备应挂上“不得使用”的 状态标志,检修完毕后应设备员验收合格并清洁 干净、符合要求,有设备完好状态标志才允许使 用; • (6)衡器、量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校正,对 生产上用于测定、测试仪器、仪表,进行必要的 调试; • (7)所用各种物料、中间产品应按质量标准核对 检验报告单,中间产品有质管员签字的传递单, 仔细辨别,盛装容器要桶盖编号一致,并有明显 标志。

十.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 投料、计算、称量要有人复核,操作人、 复核人均应签名 • 岗位操作需按“生产工艺规程”所定的工艺条 件和“标准操作规程”规定的操作方法进行, 不准擅自变更操作内容 • 各工序生产操作衔接要求严格执行生产指 令,严格控制规定的生产时间如有偏差 ,要按偏差管理程序执行十一.备料管理(一)领料• ①车间应按生产指令向仓库限额领用原辅料、包装材料 • ②车间材料员或班组收料人应根据质管部发放的合格证、 报告单核对物料的品名、规格、批号(或物料进厂编码) 、数量、包装完好才可收料对某些原辅料或新包装材料 需经过小样试制或试用,并核对试制(或试用)合格证方 可领用 • ③生产用的原辅料应包装严密、标志明显,内外层包装应 有标明品名、规格、批号、生产厂名的凭证 • ④确认质量符合要求的原辅料、包装材料,收料人应签收 ,并填写收料记录十一.备料管理(二)放置• ①车间、小组领用的原辅料、内包材料、外包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