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指导:准确审题、明确方向、提高答题准确度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549251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法指导:准确审题、明确方向、提高答题准确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方法指导:准确审题、明确方向、提高答题准确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方法指导:准确审题、明确方向、提高答题准确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方法指导:准确审题、明确方向、提高答题准确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方法指导:准确审题、明确方向、提高答题准确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法指导:准确审题、明确方向、提高答题准确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法指导:准确审题、明确方向、提高答题准确度(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虎山中学 罗兆衍、快速解题有妙招-必懂三大解题技巧 : 技巧1 找“题眼”技巧2 审“题肢”技巧3 解答非选择题的通行解法一、实行有效转换来确定“题眼”,即将题干化繁为简,将设问化难 为易,删掉无效信息、干扰信息,保留有效信息,将材料变短变易 ,从而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76-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 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 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 府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

2、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技巧1 找“题眼”解析:通过对材料的有效转换,我们能分析出的有效信息是 “1787年联邦派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结合美国联邦政府建 立的背景可知,当时美国独立后面临着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 困境,因此制定1787年宪法的目的就是要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二、抓住限定条件来确定“题眼”。 试题的显性限定条件主要有时间、空间、程度和范围等,同 时也要注意挖掘出试题的隐性限定条件。 一是可以通过时间限定条件来确定“题眼”,时间限定条件 通常有五种情况: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1951年;只有下限 ,缺少上限,如建国以前;只有上限,缺少下限,如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后;上下限皆不明确,如抗日

3、战争期间;题干 中缺少时间限定,只能通过对题意或备选项的分析来确定限 定时间(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遇到第二、三、四这三种 情况,必须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以减 少备选项的干扰性。 二是可以根据程度限定条件来确定“题眼”,如“根本的” 、“最突出的”、“主要”或“直接”、“间接”等,主要 以因果关系或本质现象关系的形式出现,我们可抓住此类词 句来判断正确选项。 三是可以根据范围限定条件来确定“题眼”,如第一次工业 革命、近代化角度、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等。分析限定条件时 也要注意排除与主干信息无关的限定词句,避免在个别字词 上纠缠,从而影响答题的速度和方向。例:1937、1942年

4、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上表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解析:通过审题,我们可知此题的主干信息是“重工业比例”,求 答项是“变化的主要原因”,时间限定条件是“1937、1942年”,范 围限定条件是“国民政府统治区”等,再通过对备选项的比较分析 ,确定时间限定条件是本题的“题眼”。由于抗日战争的需要,国 统区的重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答案为A。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确定“题眼”。 近几年历史高考是以材料型选择题为主的材 料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文字材料 、图片、表格等,而很多材料比较晦涩难懂 ,不

5、容易理解,给我们答题带来了巨大的困 难,因此从材料中找到关键词句,结合所学 知识对关键词句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题眼 ”是解题的关键。例: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 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 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人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 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 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解析:从时间限定条件“1917年”和内容限定条件“李大钊”等信 、息可判断出此文章发表于新文化运动期间,根据关键信、息“ 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

6、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 专制之宪法”,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可以看出李大钊反 对尊孔复古,提倡民主法制。因此答案为B。 四、从设问角度来确定“题眼”。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常从新的角度设置新 的问题,使旧题、熟题、做过的题变成了 新题,如从近代化角度、世界历史发展潮 流和社会进步方向以及文明史观等角度来 设问,所以我们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设问 的角度,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例: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本题要求学生从近代化角度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

7、的影响。 虽然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但其目标是要维护小农经济,这违背了近代化的发展方向,因 此排除A;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但最终被中外 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因此排除C;虽然太平天国颁布了发展资本主 义的方案-资政新篇,但根本无法实施,因此排除D;太平天 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专制清王朝,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因此太 平天国运动对中国政治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故答案为B。技巧2 审“题肢” 第一种:筛选出明显错误的备选项以及与题意无 关的备选项。第二种:筛选出同级备选项。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两个备选项的意思基本一致,这就 要求我们把精力主要放在这两个选项上,

8、运用限定条件 逐一筛选,看哪一个最符合题意,如果两个备选项与题 干无关联,那么就可以直接排除,这就大大提高了做题 的效率;二是两个备选项的意思完全相反,那么很可能 这两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正确的选项,因此也要重点筛 选。例: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 ,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 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不结盟运动主要针对的是两极格局 ,二战后初期在国际上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

9、北 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这样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但如果考生不能分析出上述信息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对 备选项进行筛选了。A和C说法相对一致,B和D说法相对 一致,而A、C与B、D说法又相反,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 息“引起国际关系恶化”来分析,两大军事集团的相互关系 的性质绝不可能是互相妥协或互相合作,因此只能从B和 D中选择,而竞争与对峙相比,竞争是现象,对峙才是本 质,因此答案为D。第三种:筛选出最佳的备选项。 这类题目的备选项往往说法都正确,但只有其中之一 是最佳备选项。做这类选择题时,考生可从备选项人 手,看看四个备选项是从属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是对 立关系还是因果关系,然后结合题目设

10、问缩小范围。 最终选择时,如出现多个备选项都可以时,一定要选 择意思最完面、最符合题意、能够包含其他两个或三 个选项意思的备选项。例:某校高三(3)班进行了“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的讨 论会,关于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下面是四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哪个观点最恰当 A、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参与创立中国共产党 C、领导农民运动,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析:四个备选项都是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的 贡献,但相对而言,A项更符合题意。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革命面临巨大危机,能否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 情的革命道路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成败至关重要,毛

11、泽 东领导中国革命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道路,这种贡献是另外三项不能相比的。因此 选A。技巧3 解答非选择题的通行解法做非选择题可采用的一般答题技巧为:一审、二析、三联、四答 “一审”就是先要粗审,搞清楚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人物、时间、 地点或基本观点、立场,要注意材料的提示和注释,同时要审 出每则材料所反映的主题、整体材料所反映的主题和每则材料 所反映的主题之间的关系;然后细审,审清试题类型,明确答 题思路与方法,从而做到“对症下药”。 “二析”就是要在审题的基础上,带着相应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 材料,找出与题意相关的信息,特别要找出关键词句;然后运 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对相关信

12、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筛选 出关键信息以备答题。 “三联”就是要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试题要求相联系,将知识与能 力相联系,将解题所需用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放到大 脑的“临时存储区”,随时为解题服务,做好解题前的准备工作 。 “四答”就是在审、析、联的基础上,结合题意答题。、高分基础-选择题的考查功能 与解答方法: 了解选择题的考查功能和不同类型选择题 的解答方法。 1、考查对课本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2、考查对历史考点的理解能力。 3、考查阅读、观察、比较材料,提取有 效信息的能力。 4、考查比较事件、人物、现象等历史要 素的能力。 、掌握历史时间六法: 1、揭示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征2

13、、揭示历史时间的连续性特征3、分析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时间特征4、培养同期性时间观念5、时间运算6、记忆时间、历史分析方法和“公式”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 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 力量对比变化等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14、 3、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 (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 、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 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 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 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文 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二)外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启蒙思想的影 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 (导火线、借口等) 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

15、客观各 方面重要因素 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 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 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 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 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 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 固封建统治。 二、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 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 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 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 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