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实践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47877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社会主义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学社会主义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学社会主义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学社会主义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学社会主义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社会主义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硕士研究生论文专专 业:业:设计艺术学设计艺术学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科技社会主义实践科技社会主义实践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刘顺英刘顺英 班班 级:级:1010 级研级研 1111 班班 姓姓 名:名:郭雨微郭雨微 学学 号:号:20101111022010111102 交稿时间:交稿时间:20112011 年年 6 6 月月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姓名:郭雨微 专业:设计艺术学 班级:10 级研 11 班 学号: 2010111102 摘要摘要:社会主义可以说是现如今人类最科学、最先进、最合理的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以实

2、现人们的共同富裕为目标方向,实现人和生产力的解放,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建立适合于我们国情的社会主义。在爱国之士经过不懈的努力下最终成果。关键词关键词:中国 特色 国情 一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所认识和学习的是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凝聚和积淀了全国各族人民的主要文化和生产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穷,精神上也不能贫穷,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中华

3、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要培养与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教育就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和科技日益凸显其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因此,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建立以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为重要特征的学习型社会,建社促进教育-科学-技术-产业快速转化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分重要的任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教育问题我国仿佛是具有较

4、强的说服力,因为我们古有孔孟之道,近有古语变革,八股文破灭,更有白话文的普及。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然而,面临 21 世纪的今天,中国的教育似乎出了不少的小插曲。古有的纸上英雄出现在我们高等学府的餐桌。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有志不的入大学门的莘莘学子被迫流入到了社会,不能很好地展现其自身的价值,在失落与无奈中度过年华。在这忙忙人海中,确不知其在散漫人生中迷失了方向。在来看看中学中的学子吧。有这样一则故事。林则徐赴试时其父恐其年少远行疲劳,便要他骑于自己肩上。在进考场时,主考官即景出一联索对,难为并取笑于他二人。联为:以父为马。林则徐说出了四个字,不仅替自己和父亲解嘲,更

5、道出了古往今来,天下父母的心声-望子成龙。然而,看似平易的四个字。却让多少孩童失去了幼年的快乐,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一个还不会削铅笔的孩子已经开始了美术的生涯,一个背上小提琴就看不到她的孩童,已经开始了贝多芬小夜曲的操练。我在她们的眼中看到的更多的不是童趣与无瑕,而是到处的忙碌与疲惫。是的,他们还得到英语辅导班上课,辅导班后还有家教在等着他。可是,在舆论普遍责怪现代父母跟风让孩子上各种学习班增加负担时,一位母亲道出了这样的无奈现在的教育像剧场散场一样,顺着走都可能被踩倒,谁还敢逆行!家长的无奈,学生的无助,可能只是社会上极少的负面影响,但它不能不,一定地反映出当今教育制度所面临的,与时代进步的不

6、相适宜。常言道:学以致用。如果学生所学的东东,有的在生活中根本用不上,或极少用到,学子如何能感兴趣,如何能提的起兴趣;有的则早已被时代所丢弃。社会所淘汰,学子如何能做的住,又如何敢“安心”学习呢?要知道面对大多数的学子来说,大学门外可就是社会啊!它可只认一个理:物镜天择,适者生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科技是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可以改变命运,受教育以求得知识,由知识来取得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了,是不是要或者说更要直接或间接的扩大对教育的投入,以维持或加速科技的再进步。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强劲的话,这个国家才有可能不断向前发展。一个国家的教育建设如果跟的上时代的话,那

7、也为它的科技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必须重视发展教育。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而不能偏离这个方向,这就需要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

8、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智力支持。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必须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次,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不单看军事和经济实力,而且看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支持,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现代化建设就无法

9、进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为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结语结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罗文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论.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62 冯天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03 邹徐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4 秦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115 罗文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论.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