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 2 高三化学复习第五章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543949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素周期律 2 高三化学复习第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元素周期律 2 高三化学复习第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元素周期律 2 高三化学复习第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元素周期律 2 高三化学复习第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元素周期律 2 高三化学复习第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素周期律 2 高三化学复习第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周期律 2 高三化学复习第五章(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元素周期律 基础盘点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自我诊断 1.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1。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X能形成化学式为X(OH)3的碱B.元素X可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含氧酸钾盐C.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D.元素X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解析 核电荷数小于18的元素,电子层数可以为1、2、3,由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可知电子层数为1不符合题意,当n=2时,最外层电子数为5、质子数为7,则为氮元素;当n=3时,最外层电子数为7、质子数为17,则为氯元素。

2、所以两种元素均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含氧酸钾盐,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也均为奇数,这两种元素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因而均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不能形成化学式为X(OH)3的碱,所以A不正确。答案 A基础回归1.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电电子层层数 由内向外 数字表 示法 1234567字母表 示法 离核远远近 由 到 电电子能量 由 到 KLMNOPQ近远低高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先排布在能量 的(离原子核 )的电子层里。(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3)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个)(4)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3、个。(5)倒数第三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32个。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规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不能孤立地应用其中一条。最低最近2n282特别提醒18二、元素周期律自我诊断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解析 Li、Na、K属同一主族,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多,A正确;根据元素周期律可推知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增强,B正确;Na与K比较,K更易失电子,还原性更

4、强,C错;O与S同主族,O的非金属性强,D正确。答案 C基础回归 1.内容 元素的性质随 的递增而呈 变化的规律。 2.实质 元素原子 的结果。 3.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原子序数周期性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内容 同周期(从左 到右) 同主族(从 上到下) 原子半径 电电子层结层结 构 电电子层层数 最外层电层电 子数电电子层层数最外层层电电子数逐渐减小逐渐增大相同逐渐增多逐 渐增多 相同得电电子能力 失电电子能力 金属性非金属性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最低负负价: 主族序数-8 最高正价数=(O、F除外) 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 逐渐减弱逐渐减弱逐渐减弱逐渐减弱主

5、族序数主族序数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对应 水化 物的酸碱性 酸性逐渐渐碱性逐渐渐酸性逐渐渐碱性逐渐渐非金属元素 气态氢态氢 化物 的形成及稳稳 定性 气态氢态氢 化物的形 成逐渐渐 ,气 态氢态氢 化物稳稳定性逐渐渐气态氢态氢 化物形成 逐渐渐 ,气态态 氢氢化物稳稳定性逐渐渐增强 减弱增强减弱容易增强困难减弱迷津指点 常见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1)金属元素无负价,金属单质只有还原性。(2)氟无正价,氧一般无正价。(3)若元素有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元素的最高正价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H除外)。(4)除某些元素外(如N元素),原子序数为奇数

6、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奇数价,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也常呈偶数价,即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自我诊断 3.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铍(Be)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铊(Tl)既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氢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Tl(NO3)3溶液的酸性很强;砹(At)为有色固体,HAt不稳定,AgAt感光性很强,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锂(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Li2O2,其溶液是一种强碱;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A.B.C.D.解析 由元素周期律可

7、知,铊(Tl)金属性较强,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锂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为Li2O;H2S比硒化氢(H2Se)稳定。答案 B4.2007年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是()A.钅仑 第七周期B.镭 第七周期C.铼 第六周期D.氡 第六周期解析 经推算第七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所以111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故C项和D项是错误的。又知镭为A族元素,排除B项,所以A项正确。A基础回归1.元素的分区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位于分界线附近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根据周期表中的位置寻找未知元素。(2

8、)预测元素的性质(由递变规律推测)。比较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MgAl,CaMg,则碱性Mg(OH)2Al(OH)3,Ca(OH)2 Mg(OH)2(填“”、“难有难酸不(3)启发人们在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在周期表中 寻找半导体材料;在周期表中的 附近探索研制农药的材料;在 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等。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F、Cl、S、P等过渡元素要点一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殊规律及电子数相等的微粒1.记住1-20号元素的特殊的电子层结构记熟是准确快速解题的前提(1)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K;(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9、;(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要点精讲名师提醒:(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Li、P;(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8)次外层电子数是其他各层电子总数2倍的元素:Li、Mg;(9)次外层电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相等的元素:Be、S;(10)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2.10e-与18e-微粒有思路才有出路,把握住书写的规律技巧是关键。原子 分子 阴离子 阳离子 10e- Ne HF、H2O、 NH3、CH4 F

10、-、 O2-、 N3-、 OH-、 NHNa+、 Mg2+、 Al3+、 H3O+、 NH18e- Ar HCl、H2S、 PH3、SiH4、 F2、H2O2、 N2H4、C2H6、 CH3OH、CH3F Cl-、S2 -、HS-、 OK+、Ca2+ 特别提醒 若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相等,则它们的关系可能是(1)两种原子(同位素)如: H、 H、 H。(2)两种分子如:CH4、NH3、H2O、HF、Ne。(3)两种带电荷数相同的阳离子,如NH 、H3O+。(4)两种带电荷数相同的阴离子,如OH-、F-。【典例导析1】 (1)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

11、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试回答:当x-y=10时,该粒子为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当y=8时,粒子可能为(填名称)、 、 、 、 。写出y=3与y=7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 (1)设:核电荷数=质子数=a,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x,最外层电子数为y,依题意:a=5x,a=3y,则5x=3y,x=3y/5。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即y为18的正整数,故仅当y=5,x=3时合理,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5。(2)当x-y=10时,x=10+y,说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粒子应为原子;当y=8时

12、,应为有18个电子的粒子,所以可能为氩原子、氯离子、硫离子、钾离子、钙离子;y=3时为铝原子,y=7时为氯原子,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铝和高氯酸,反应的方程式为Al(OH)3+3H+ Al3+3H2O。答案 (1)(2)原子 氩原子 氯离子 硫离子 钾离子 钙离子Al(OH)3+3H+ Al3+3H2O解答核外电子排布的习题时,因为中学中只要求掌握前18号元素,只涉及到三层电子,所以思考时,可以从一层电子的结构开始,到二层电子的结构、三层电子的结构进行有序思维,可防止漏掉元素。方法归纳迁移应用1 元素A和元素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

13、为b;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可能有( )A.能与水反应B.能与硫酸反应C.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能与碳酸钠反应解析 已知A、B均为短周期元素,B的L层电子数为(a+b),则a+b=8,根据A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为b,且b小于8,只能为2;由此推得a=6,b=2,a-b=4,A元素为氧,B元素为硅,它们形成的化合物Si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在高温下能与碳酸钠反应。C迁移应用2 用A+、B-、C2-、D、E、F、G和H分别 表示含有18个电子的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 、B元素是 、 C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

14、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 式是 。 (3)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 的分子,其分子式是 。 (4)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 式是 ,电子式是 。 (5)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6)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解析 (1)A+有18个电子,则A有19个电子,所以是K;B-含18个电子,则B有17个电子,所以是Cl;同理,C是S。(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且含18个电子,所以只能是HCl。(3)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强的分子有F2、H2O2,但H2O2的氧化能力不及F2。(4)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

15、原子分子,且含18个电子,所以是H2S,注意电子式书写的规范性。(5)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且含18个电子,H2O2和PH3均可。(6)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且含18个电子,平均每个原子所含的电子少于3个,分子中应含有多个氢原子,所以是C2H6。答案 (1)K Cl S (2)HCl (3)F2(4)H2S (5)H2O2(答PH3也可)(6)C2H6要点二 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减小。如:NaMgAlSi(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不参与比较)。2.同主族元素原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增大。如:LiMg2+Al3+。4.同周期阴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减小。如:第三周期中:P3-S2-Cl-。5.同主族阳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增大。如:第A族中:Na+S,Br-Br。9.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S2-Cl-K+Ca2+,Al3+Fe2+Fe3+,H-HH+。【典例导析2】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 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