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及肉制品微生物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535367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及肉制品微生物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肉及肉制品微生物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肉及肉制品微生物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肉及肉制品微生物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肉及肉制品微生物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肉及肉制品微生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及肉制品微生物(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肉及肉制品的微生物 内容提要第一节 肉品的微生物一、鲜肉中常污染的微生物二、微生物引起鲜肉的肉质变化 三、肉类中的病原微生物四、肉类的微生物学检验第二节 加工肉制品的微生物 第一节 肉品的微生物一、鲜肉中常污染的微生物 (一)鲜肉中污染微生物的来源 1.内源性来源:2.外源性来源:指微生物来自动物体内。 如肠道、呼吸道、其他部位指微生物来自环境 (屠宰、冷藏、运输) 如用具、水、空气、人员等(二)鲜肉中污染微生物的类型 1、引起鲜肉颜色及气味变化的细菌 2、引起发霉的真菌3、引起腐败的细菌病原性微生物 条件致病菌 致腐性微生物及无害微生物类型:二、微生物引起鲜肉的肉质变化(一)肉的成

2、熟和自溶 组织酶污染微生物鲜肉发生僵硬、成熟、 自溶及腐败等变化肉的成熟:屠宰后,肌肉内糖元及ATP经细胞酶的作用,酸 性反应 (产生乳酸和磷酸,pH 5.4)使肌肉中蛋 白分解为小分子肽或氨基酸,赋予肉一种特殊香 味和鲜味,此过程称为肉的成熟。自溶:屠宰后,肌肉在无细菌情况下,亦会出现组织自体分 解称为自溶。二)肉的腐败 n 腐败原因:* 鲜肉营养丰富为微生物繁殖提供营养* 微生物的作用腐败变质n 影响因素:微生物类群:肉品的性质:肉品所处的环境:细菌、霉菌、酵母营养组成、水分、pH、渗透压等温度、气体条件、时间等n 变质现象:1.发粘:微生物在肉表面大量繁殖,产生分解产物及 菌落,使肉表面

3、附着一层粘性物质的现象。* 肉表面细菌数达107-8个/cm2时发粘 * 主要微生物:串珠菌属、微球菌属、粘液假单胞菌等2.变色: 肉在变质过程中发生颜色变化。绿色:微生物分解蛋白质H2S +血红蛋白 H2S-Hb(绿色)细菌产生色素而呈色:红色、白色、粉红色、蓝色等3.霉斑:白斑:冷藏肉表面,如白地霉 绿斑:青霉属 黑斑:蜡叶芽枝霉l腐败可以自肉的表层和内部开始 l腐败过程是从蛋白质分解开始,除外是脂肪、糖等。 l一些腐败菌还会产生毒素,能引起食用者中毒 4.气味改变: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土腥味(放线菌) 焦糖味(铜绿假单胞菌)霉味(霉菌)微生物的分解产物: 有机酸、胺类、 H2S、氨、吲哚等

4、5.发光:冷藏肉发光现象(磷光),发光肝菌属所致三、肉类中的病原微生物 n 病原微生物来源:内源性:外源性:主要来之病畜来之环境、工作人员、工具等n 对人畜的危害:* 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引起食物中毒:细菌性和毒素性食物中毒四、肉类的微生物学检查* 判断肉类新鲜或腐败程度 * 有无病原微生物常用方法:细菌镜检:细菌总数测定:大肠菌群数测定(MPN值)病源微生物和毒素的检测(可疑肉品)细菌数目、种类、触片着色的程度思考与复习题1.掌握鲜肉中微生物的来源及种类。 2.了解和掌握鲜肉变质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实践意义。 3.掌握鲜肉的变质现象、与微生物的关系。 3.了解和掌握鲜肉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