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双有效课题开题报告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35162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双有效课题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双有效课题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双有效课题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双有效课题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双有效课题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双有效课题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双有效课题开题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十一五”规规划划 2010 年度教育学一般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课题( (BHA100069) )“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阶段有效教学有效教学 有效学习有效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1 1问题提出的背景问题提出的背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三个转变:从少数人接受教育到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转变,从以规模扩张为主向以内涵发展为主的转变,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的转变。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老百姓对教育的要求在提高:不仅要有学上,还要上好学;从追求起点公平到要求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同时,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

2、新型国家的任务,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又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 纲要还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基础教育的自身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提出新了要求,我国全面“普九”以后,加大了对教育教学设施和条件的改善。这些年来,我们的

3、教育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老师不再是一根粉笔、一本书上课。教师的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教育资源也越来越多。但与些相对照的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陈旧。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教学变化不大,没有适应新课程形势和培养创新意识、能力的较为成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同的呼声。当前,我国还处于学历社会,高考成为决定一个人未来命运的分水岭,应该教育在一些地方和学校根深蒂固。部分学校和教师还习惯于“教” ,存在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些教师和学生靠机械训练和加班加点来提高教学成绩和考试成绩。教学是为了学生考高分,学生学习是为了考

4、高分,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学习自由被剥夺,个性发展受到遏制。教育的本来面目被遮蔽。面对全球化的国家综合实力竞争,教育处在十字路口。2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诉求,在我国提出并研究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问题,是落实纲要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走向新阶段的现实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正确选择。2.2.问题研究的意义问题研究的意义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认真思考,我们认为研究与实施“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是解决现有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的一种方案,是推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改革实践持续深化的理性路径。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直贯彻着一个非常清晰的教育改

5、革逻辑,即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益的研究正切中了新课程改革的要害和核心。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基础教育阶段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将有力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协调发展。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1.1. “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阶段是指从学前至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由于我国目前学前教育是以保教为主,其教学方式是以游戏为主,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发育在学前教育阶段仍是主要任务之一,又限于本课题的研究力量,研究的学段范围是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不包括学

6、前教育阶段。2.“2.“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教学”一词的语义来讲主要有两种理解,一是特指教师的教学活动;二是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学。本课题“教学”特指教师的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本研究涉及的“有效教学”有三层含义:一是有效果。既指教师课堂教学中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落实学科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又指完成基础教育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二是有效率。即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方法等方面获得更多的发展。三是有价值(有效益) 。是指对“有效”的价值判断,

7、即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基础,为终身学习生活做准备。有效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与单纯强调教学的有效性不同。有效果的3教学不一定是有效教学,如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对掌握知识有效,但不是我们所讲的有效教学。3.“3.“有效学习有效学习”本课题的“有效学习”是指学生积极参与并高效率地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增长能力的学习活动。它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效益和发展进步的程度,标志是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和情感。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有效学习”还鲜有提及和论述。例如,文喆先生曾撰写一篇题为改进教师工作方式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文章,虽涉及有效学习,但其主要内容是从教师的角色、地

8、位和态度论述教师的工作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没有把“有效学习”做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来对待。我们认为“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的关系十分密切,将“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两项研究内容相连接形成“有效教学 有效学习”这样一个“双有效”研究对象,基于如下考虑: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与学生是教学即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教学与学习本身就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一定意义上讲,学习的时间外延还要大于教学的时间外延,所以,研究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具有不可分割性;另一方面,有效学习能力、习惯和情感的培养较比有效教学更加具有教育的终极目的性。从这个角度来讲,有效教学应当服务于有效学习;再者,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又具有各自

9、的独立性,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分开研究便于寻找各自的内在规律。此外,将这样两个对象放在一起研究,本身也就具有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价值。三、文献综述三、文献综述1.1.国外对国外对“有有效效教教学学”的的研研究究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有效教学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伴随着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 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评价运动后,又不断有人提出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并随之形成了若干以“有效”为热点的讨论话题,诸如“有效学校” 、 “有效课堂” 、 “有效评价”等等,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1 1)国外)国外“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标准和策略研究的标准和策

10、略研究美国“有效教学”的核心使命在于提升所有学习者的学业成就,不论学生的种族差异以及文化、语言和经济背景。美国联邦教育部所属的“教育多元化与卓越化研究中心”积4极倡导“有效教学标准” ,以维果斯基(Vygotsky)社会文化建构论为基础研究有效教学准则,并将“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到教学领域。其有效教学标准的基本框架及其相关指标表现如下:标准 1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标准 2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生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标准 3情境性学习:教学关注学生真正的生活,促进创造性学习的理解。标准 4挑战性教学: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标准 5教育性对话:教师通过

11、对话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教育性对话。美国学者玛扎诺等人在其所著的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一书中,把“有效”定义在“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他在少则 21 个、多则 1251 个原始研究个数基础上建立的“影响学生成绩的教学指导策略” ,包括如“鉴别相似性和相异性” 、 “总结和笔记” 、 “家庭作业和练习”等的实证研究。(2 2)国外学习策略研究的领域和成果)国外学习策略研究的领域和成果国外自 1956 年布鲁纳等人在研究人工概念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聚焦策略和审视策略,并发现运用一定的策略进行学习,能极大地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从此“认知策略”研究兴起。随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进展,记忆

12、策略、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等不涉及特定学科知识的通用策略相继出现。1971 年自弗拉维尔(FlavellJohn H.)提出元认知概念以来,以此为基础形成、发展的元认知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训练指导,涌现出丹塞路学习策略指导教程、芝加哥掌握学习策略阅读教程、赫伯内容指导学习教程、魏斯坦认知学习策略等通用学习策略教程及其训练研究。国外许多学者对影响学习策略获得因素进行了研究。比格斯(J.Biggs1984)认为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可综合为人格、情景和情感等方面,其中人格因素主要涉及能力、认知风格和相关的先行知识,这些方面对个体而言是稳定的;情景因素包括作业的特征、内容、难度以及呈现评

13、价作业的背景与有关作业教学的背景,这些因素的特点是具有可变性;情感因素主要涉及动机。牛津(Oxford)和科恩(Cohen,1992)则认为,“影响学习策略获得的因素主要有学习风格、知识背景、信念、态度和动机,其次还有焦虑、性别和民族” 。2.2.国内对国内对“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研究的研究尽管追求“有效”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永恒主题,但是有效教学作为一个引起我国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特定话题,其研究的兴起是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相伴而生的。20015年,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出版,其中专辟一节阐述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自此,有效教学的研究热潮自上而下地开展起

14、来。(1 1)关于)关于“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内涵的研究内涵的研究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章中,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以学生发展为取向来界定有效教学。以钟启泉、崔允漷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有效教学中的“效”主要指效益,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效益的活动,有效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学效益。沿用经济学效果、效率、效益的概念来解释有效教学。以程红、张天宝、姚利民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从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面对有效教学进行结构化分析。学者龙宝新和陈晓端从概念重构的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结构化分析,将有效教学分为表层、中层、深层来进行剖

15、析和界定。认为从表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从中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种教学思维;从深层次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境界。在此基础上,他们将有效教学界定为“为达成好教学的目标而自觉树立先进的教学理想,并通过综合利用一切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使这种教学理想转化为能使师生协调发展、不断超越的教学形态的过程”。综合的观点。认为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2 2)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王曦采用实证性的方法比较了有效教师和低效教师课堂教

16、学行为的差异,认为这两类教师在提问方式和回答方式上差别不明显,但他们在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学生学习监控能力等方面差异较大。宋秋前认为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时间,教学与课程实施的纵向、横向、内向结构,教与学的方式和课堂管理。还有一些学者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影响一个地区有效教学的因素, 认为教学中的时间投入和资源配置投入是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其中资源配置投入这一因素包括生均供应经费、师资配置和生源配置。(3 3)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在目前的有效教学研究中,对策略问题的探讨是一个显见的热点,尽管研究者对哪些是有效教学的策略尚未达成共识。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五类。第一类,针对教学进程的有效教学策略。目前国内从这种角度论述有效教学策略的文章6占多数,其中尤以从教学实施的角度论述具体策略的文章居多。例如,崔允漷针对教学活动的具体进程,提出了相应有效教学策略,即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第二类,针对多元创新的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