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12-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34988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12-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省12-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省12-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南省12-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南省12-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12-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12-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命题人:谭文岳 审题人:袁玉立 考生注意:本卷共两道大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目前,广东省区域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个版块,这对分类指导、推动各 地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体现区域特点,更有针对性地 指导各地区发展,有人建议根据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为“珠三角” 、 “沿海欠发达地 区” 、 “山区”三个版块。读右图,完成 12 题。 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新的划分方案的 三个版块主要考虑( ) A区域面积大小

2、B历史沿革差异 C经济发展状况 D自然和交通条件 2关于三个版块以及广东省实施的发展策略,不正 确的是( ) A珠三角版块优化发展,转变经济结构,提升产业 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B沿海版块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构建沿海经济带 C山区版块保护发展,以生态保护为主形成生态屏障 D广东省内各版块发展策略不同,将导致区域发展更加不平衡 3.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该省成 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 A土地肥沃 B雨热同期 C人均耕地多 D可垦荒地多 右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 2008 年和 2009 年两大产业结构图。读图回答

3、45 题。4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不变 B目前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 C2009 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产业结构应坚持均衡发展 5该市目前面临资源、能源短缺;进一步发展需要 更多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达 到极限。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减少企业数量,发展第三产业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紧缺的局面 右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67 题。 6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4、) A我国东北地区 B我国华北地区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D我国西北地区 7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A B C D读“中国东部沿海 12 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读图完成 89 题。8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 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降水量 B降水量、地形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 9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 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D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从工业化时期迅速崛起成为领导城市,到二战后沦为萎靡不振的老工业城市,

5、后经著名 的“匹兹堡复兴”而成为面目一新、充满勃勃生机的后工业化白领城市,匹兹堡的成功转型 令人瞩目。据此回答 1011 题。 10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平坦,水能丰富 B历史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D临近海洋,海运便利 11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我国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时,应从“匹兹堡复兴”中借鉴 的经验有( ) A积极整治环境 B扩大工业规模 C加快产业转移步伐 D大力发展传统工业 读我国东部部分省区农业结构变动表,完成 1213 题。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福建山东 种植业比例 林业比例 牧

6、业比例 渔业比例 农业结构变化 率(% 19782005 年)36.335.1956.9520.916.3714.4552.05注:注:“”代表上升代表上升 “”代表下降代表下降 “”代表稳定代表稳定 农业结构变化率数值越大,变化幅度越大。农业结构变化率数值越大,变化幅度越大。 12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化具体表现为( ) A北方农业结构的变化幅度小于南方 B种植业、林业几乎都呈现下降趋势 C牧业多为稳中有升 D渔业比例变化不大 13不是促进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变化的原因的是( ) A工业、交通等发展占用耕地 B大量开发荒山、滩涂等后备土地资源 C城市化发展对农产品消费增加 D外向型农业发展,

7、促进生产调整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 1415 题。 14、图中 A 处的地形区名称是_,西气东输工程、 古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此处经过,其自然地理 原因是( ) A河套平原 路程最短 B宁夏平原 气候适宜 C河西走廊 地形平坦 D柴达木盆地 物产丰 富 15、西气东输工程的中段 B 处发生了弯曲,比沿图中 的虚线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原因是( )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 B加快陕、晋两省的能源外运 C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途经陕甘宁气区 D拉动陕甘宁地区的经济发展读 19371980 年内蒙古商都县耕地面积、人口密 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 1617 题。

8、 16对该县 19371980 年耕地面积、人口密度、 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 3 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 2 倍 17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 近年来,青藏高原上湖泊面积突然扩大的趋势不断持续,首先被观测到的是人口相对稠 密的藏南地区湖泊面积扩大,接着在藏东、藏西、藏东北均发现湖泊面积扩大现象。除范围 越来越广之外,单个湖泊面积扩张速度也不断加快。据此完成 1819 题。18高原上湖泊面积扩大的原因可能有(

9、) 青藏高原整体不断抬升 降水增多 冰雪消融量增加 植被破坏严重,入湖水量增加 A B C D 19高原上湖泊面积扩大的不利影响有( ) 优质草场被淹 降水增加,产生洪涝灾害 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增加 A B C D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 地势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 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下图,回答 2021 题。 20红水河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 区的主要影响有( ) A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 B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 21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10、( ) A发展微电子工业 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C发展畜牧业 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右图中实线是亚洲某农作物收割期的等值线,虚线是该农作物分布的界线。读图,完成 2224 题。 22该农作物是( )A甜菜 B冬小麦 C水稻 D玉米 23图中 A 的数值可能是( )A6 月 1 日 B5 月 1 日 C7 月 4 日 D8 月 1 日 24该农作物分布的界线在 B 处发生弯曲, 表明 B 处( )A地势高 B夏季气温偏高 C冬季气温偏高 D夏季降水多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完成 2526 题。 25图中虚线表示某地理要素的等值线(17 表示相对 数值大小)分布,该地理要素最有可能是 ( )

11、 A年均气温 B年有效风能 C年降水量 D年太阳辐射 26目前,图中数码所在区域的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 最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的是( ) A B C D 德国鲁尔区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到 80 年代,经济结构进 行大规模的调整。下图为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表示 1958 年,表示 1995 年),读图完成 2728 题。 27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 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园艺业比重增大 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A B C D 28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主要原因 是 ( ) A西部靠海,水源充足 B有利于保护全区

12、环境 C有利于就近获得从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 D有利于国防安全,这里属于德国的大后方读下表和图。完成 2930 题。R 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 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其他 1978 年55.0%19.8%4.9%15.4%4.9% 2008 年40.2%44.1%6.2%1.3%8.2%2919782008 年 R 河流域( ) A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B土壤层变薄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下游泥沙沉积增多30黄铜矿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 应对措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 B矿产冶炼导致土壤酸性大幅度增强;使用石灰中和 C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跨流域调水 D矿

13、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二、综合题(共 3 大题,共 40 分) 31西气东输二线管道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经西安、南昌,南下广州,东至上海,干 线全长 4 859 km,加上若干条支线,管道总长度超过 7 000 km。下图是中国中亚天然气 管道及中国西气东输线路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 分)(1)试分析中国与中亚进行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4 分)(2)简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对中国产生的有利影响。(4 分)(3)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到达中国霍尔果斯的这条天然气管道,穿越地区 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主要表现在_。(2 分)(4)比较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_。(2 分) A两线输气终点均为能源紧缺地区 B两线均经过季风气候区 C两条线路设备投资大,但运输连续性强 D两线建设不可能破坏沿线生态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2011 年 1 月国土资源部重申: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优势矿产资源,2011 年 国家将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