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锋艺选题计划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30227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锋艺选题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白锋艺选题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白锋艺选题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锋艺选题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锋艺选题计划(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题计选题计划划作者信息作者信息姓名白锋艺任教学科语文、教育技术联系电话13489264203电子邮件单位福建省安溪县龙门 中心小学通讯地址福建省安溪县龙门中心小学课题课题信息信息标题桃花心木学科小学语文年级六年级学生人数30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教室/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内容 概述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文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 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 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 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 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

2、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 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 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 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 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选择的理 由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说理性很 强的文章,借种树喻育人。课文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 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 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才有重要意义。实实践后的反思践后的反思一、以朗读训练为主线,理解文本。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

3、命。教师是教材与学生间的媒体,应该驾起一座帮助学生感悟、走进作者所表达情感的桥梁,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去体会 作者的情感。文章有两句包含深刻含义的句子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深挖,所以, 我决定让学生多读,以读为主,读中悟情,以读带动理解,带动感悟。读书百 遍,其义自现,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进了作者的生活实际情景,仿佛也由开始 质疑到了最后的深深感悟。 二、以联系生活为支点,感悟哲理。 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 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 的基本途径。在教学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内容,

4、领 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 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我设计以下列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 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 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

5、起生 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 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奋斗的 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 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反之,长 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三、以口语交际为导向,开拓思维。 文章最后,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生机勃 勃。课堂上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假入你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你会想

6、假入你是一棵( )的桃花心木苗,你会想 假入你是一棵( )的桃花心木苗,你会想 假入你是一棵( )的桃花心木苗,你会想 通过交流,学生感悟到了其中的人生哲理。比如有的要谢谢种树人的不定期浇 水,使自己忍耐了干旱,以前怨恨过,怨恨种树人那么狠心,不顾他们的死活, 现在知道了,因为正因为他的狠心,才让自己能挺过那么多次的干旱,才长得 那么高大优雅。有的告诫刚出土的小桃花心木苗要独立成长,不要养成依赖的 心学生的交流表达着对种树人的感激之情,也透露着自己对文章道理的理 解,同时这种口语交际,让学生的思维开拓,无论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是 语言组织能力均得到提高。 上完这堂课后,细细琢磨,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做的欠缺:1、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还不够精。要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咬文嚼字,在朗 读指导中,要注意技巧,从语速、语调等方面有层次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从而更好地感悟文本的内容。 2、评价语言没有特色。尤其是鼓励性的语言少,因此没有带动起学生的气氛, 导致我和学生都没有进入到最佳状态当中,因此感觉师生不能同步,有些脱节 了。学无止境,无论是“教”还是“学”都需要我们孜孜以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 会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多学习,多研究,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版版权权信息信息如果您的教学设计单元包被入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案例库中,您是否愿意署名? 是 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