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模式特征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522762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模式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模式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模式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模式特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0不但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际需求, 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类别教育的关 键所在。产学结合对直接参加的 双方利益双赢对高等工程院 校来说,在合作过程中可以使基 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发展研究结 合起来, 把企业新成果、 新技术和 新工艺引入学校,从而保证学校 教育内容的前瞻性;对产业界而 言,通过产学合作可以为企业的 生存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不但 为企业带来利润,又可提升企业 的竞争力。 德国高等工程院校产学合作 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 : 一种 是产学双方人员的交流,德国工 科大学特别注重从企业界和工业 界聘请具有一线工作经历与经验 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名誉教授,而 德国企业界人士也会把这一交流 当作个人

2、和企业崇高的地位与影 响能力的承认, 从而积极应聘。 双 方共同规定,为了名誉教授头衔 不被摘掉,他们必须免费在大学 为学生上课,例如亚琛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系就有1 2 名来自行业的 这样的教授。德国工科大学的学 生除了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和部 分实践实习外,一般还有3 6 个 月时间用于在企业实践,学生常 常利用假期到工厂企业中探索科 研开发与研究项目,很多学生的 毕业设计也都源于企业实践问题。 德国企业界也较愿意接纳学生实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起步 与英法等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虽 说相对较晚, 但是由于受到洪堡 现代大学教育思想和博依特技 术教育思想的影响, 同时吸收借 鉴当时德国巴黎理工学院的成

3、功做法, 加上德国重商主义思想 的根深蒂固, 使得德国高等工程 教育于 19世纪下半期迅速崛 起,经过 2 0世纪第一、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战事的催生和强化, 以及 1 9 4 5 年后的大力发展,使 得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独具特色, 在世界范围内声誉鹊起, 被称之 为德国模式。 现把德国高等工程 教育模式的具体特征从四个方 面给予阐述诠释。 一、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办学 类别特征研究型与应用型结合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可划 分为理工科大学( T U / T H ) 和应 用技术大学( F H ) 两类。按照德国 大学公认的划分方法,T U / T H 属于研究型大学 (F o r s c h u n

4、g s u n i v e r - s i t a e t ) 一 类,培养对象为偏重理论的大学 文凭工程师(D i p l o m / T U ) ,学 制一般5 年左右, 培养过程重点放 在科学与研究的方法上,理论教 学占较大比重,大学文凭工程师 毕业后可攻读工学博士学位,毕 业生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科研开 发能力;F H归属应用技术类高 校,培养的重点放在实际生产与运用上,以培养中层及以下的技 术应用人员为目标,学习期满合 格者 (含6 个月实习) 颁发应用技 术大学文凭工程师(D i p l o m / F H )学位, 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 是其毕业生的最大优势,能够很 快适应就业市场的

5、需要。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将办学类 别划分为偏重理论与研究和偏重 应用与技术的做法,一方面是根 据工程与技术(研究开发与实际 应用)发展的实际需要从现实生 活中提出的,另一方面也遵循了 人的个性差异,即学习与发展主 权和愿望的不同(有人乐意从事 理论研究,有的则愿从事应用技 术) 。两种类型各有侧重,各尽其 责, 各有其需求和市场, 并能随着 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而 及时地调整培养重心,因此德国 这种两者结合的模式,不但为学 生提供了类型不同的选择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极大地拓展了工 程教育在客观世界中发挥作用的 空间。 二、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办学 形式特征产与学的结合 产学结合指理工大学与

6、企业 界、 工业界的密切合作关系, 是德 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特色之一。产 学合作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好地 了解工程领域的科研方法,掌握 相关产业的最新动态,培养学生 的综合动手能力,因此产学合作 张新科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模式特征他 山 之 石61践活动,把企业界与工程师后备 力量的培养当作企业的一种社会 责任与义务。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产学结合 的另一种途径是共同建立研究所、 实验室。这些机构在人员配备上, 企业界人士占有相当的比重,他 们的工资一般都不是学校承担。 每个研究所设有专业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主席通常是来自企业界的 人士, 通过这个平台, 稳固了大学 与企业界的联系。合作建立研

7、究 所、实验室的方式对大学好处无 须赘述, 对企业也一样, 从表面上 看好像企业是在无偿地为学校服 务,但这一过程是企业工程师再 学习的过程,无形之中增加了他 们从大学获取信息的机会和增强 了科研的能力,外加凭借工程师 的在校教学,可直接为企业进行 宣传和吸纳优秀毕业生,提高企 业的知名度。 三、德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 体系特征理论与实践结合 从课程设置上,德国高等工 程教育与其他系列的区别在于课 程的开发源于对企业现状、技术 与产品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并 邀请一定企业界人士共同参与。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一 般分两个阶段:基础学习阶段 ( G r u n d s t u d i u m

8、) 和专业学习阶段 (H a u p t s t u d i u m ) ,实践环节被包 涵于专业学习阶段,实践的内容、 方式和考核是由学校和行业一起 共同完成。 基础学习阶段主要包括数学、 自然科学和与今后专业相关的社 会与经管知识,旨在培植学生的 科学知识基础, 时间通常是2 . 5 - 3 年, 以通过前期考试( V o r p r u e f u n g ) 为完成标志,可得到“准硕士” (V o r d i p l o m ) 并非文凭,仅是 进入专业学习阶段的前提条件。他 山 之 石专业学习阶段主要包括专业大课、 实验室工作、小组课程设计和毕 业设计等环节,在这一阶段实践 环节所占

9、比重很大。 学生只有圆满完成基础学习 和涵盖大量工程实践环节的专业 学习阶段后才能被认为受到了理 论及实践两方面完善的教育。德 国工科大学明确规定,学生在校 期间必须完成一定周时的生产实 习 (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为2 6 周, 而与其具有伙伴关系的我国清华 大学精密仪器系为5 周) ,只有实 习合格, 才能参加毕业考试。 许多 德国工业大学对实践课程都进行 了量化要求与规定,从而保证实 践性环节的比重,如亚琛工业大 学课程设计的学时数为4 0 0 , 试验 占总学时比例为1 5 % , 我国清华大 学分别为2 1 0 和8 % ,仅是前者的 一半,这充分体现出德国高等工 程教育重视实践环节的程

10、度。重 视实践环节的德国高等工程教育 培养出的工程师不但具有扎实的 理论功底,同时也兼备熟练与高 起点的技术执行能力,从而使得 德国工程师享誉世界并最终保证 德国工业产品成为质量与规范的 象征。 四、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师资 队伍特征教师与工程师的结合 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与实践紧 密结合的特性向承担教学工作的 教师提出了不同于别类教师的知 识与能力结构的要求: 既具有系统 的理论知识的一面,同时还要具 有实践经历。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 成为市场需要、企业欢迎的现代 工程师。 “双师型”教师既是 教师又是工程师是德国高等工程 教育,尤其是应用技术大学对师 资的具体和严格的要求。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培

11、养目 标非常明确,即培养未来的工程师,这就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是面 向实际工程和技术的。这样的培 养目标对德国工科大学教师自身 素质结构提出了双向要求。这种 双向要求首先体现在新教师的聘 任上, 如上所述, 德国工科大学的 应聘者在工程技术一线和企业的 工作经历受到高度重视,应用技 术大学聘请的教授还必须有5年 以上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对已经 在校的大学教授和教学科研人员, 德国工科大学经常为他们提供与 工厂企业界、行业界交流沟通的 机会,鼓励他们到工程与生产第 一线去了解调查,许多德国的工 科大学经常邀请著名的企业到大 学来,为他们推介产品和合作科 研提供场所便利,许多工科大学 还允许教授购买使用

12、仪器设备较 多的企业在校内开设代表处或服 务点,通过这些途径促进大学教 师对设计、工艺和生产第一线知 识与经验的了解和获取。 德国工科大学促进大学教师 与企业工程师 “双师型” 知识结构 形成的另一个主要措施是支持与 鼓励大学教师担当企业的顾问、 咨询专家、 董事会成员、 监事会成 员和企业评估专家。通过大学教 授直接参与企业的设计、运行与 评价,从而获得在大学内部得不 到的实际经验,这为他们在课堂 上培养未来的应用性工程师提供 了极大的帮助。德国许多大学工 程技术类教授甚至自己还开办企 业并担任企业董事长, 这一点, 在 不影响大学教学工作的前提下, 一般也不会受到反对。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责任编辑 : 王红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