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特中心校大德育实验研究方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21554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特中心校大德育实验研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法特中心校大德育实验研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法特中心校大德育实验研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法特中心校大德育实验研究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法特中心校大德育实验研究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特中心校大德育实验研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特中心校大德育实验研究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法 特特 镇镇 中中 心心 校校“大大 德德 育育”实实 验验 研研 究究 方方 案案法法 特特 中中 心心 校校 20102010 年年 3 3 月月“大大 德德 育育”实实 验验 研研 究究 方方 案案一、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提出的背景1、上世纪 90 年代,我国针对基础教育不能适应新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问 题,提出了“素质教育” ,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合格人才, 其中, “德”居首位。而今,人类进入 21 世纪,面对社会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的现实,教育部在 04 年发布的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

2、提 出“育人为本 德育为首 ” ,可见, “德育”在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新型人 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已经突显出来。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的教育, 就历史性的必然承担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儿童抓起,小学阶段的德育也必将为儿童的一生发展 奠基。 2、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和优良的传统美德,也一直以 “礼仪之邦”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新形势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要振兴民族精神,创建和谐社会,必须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放 在重要位置。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3、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校在多年的

3、工作中, 一直都很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 是,在现行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 的要求,为培育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全新人才,必须树立“大德育”理念,形 成“大德育”教育体系。 二、实验课题概念的界定与内涵二、实验课题概念的界定与内涵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大德育” ,即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双十” (“十讲”和“十个好习惯” )活动为主线,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整合课程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管 理育人以及三结合教育等德育方式,构建贯穿于学生学习和生活全过程,并具 有人本化、立体化、系列化、全程化特色的思想品德教育体系,最终使

4、学生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概念内涵。立体化,即以各学科为基点,以教育活动为主线,构建含盖学校教育的各 学科、各方面及至学生生活全部的、全方位的德育。全程化,是指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开始,直到小学毕业的整个小学教育阶段, 一直在“大德育” 教育之中。系列化,是说“大德育”过程所提出的各个教育主题具有连续性、递进性, 逐步提高,最终达到德育教育目的。人本化,即“大德育”立足于以孩子为主体,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 自主发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孩子在愉悦与快乐中接受教育,最终达到 德育教育目的。三、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三、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一)主要内容:研

5、究探索一套可操作性强和实效性强的、人本化、全程 化、立体化、系列化的大德育体系。(二)实验研究的总目标: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德育目标为基 础,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我校“爱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全新的思维研 究探索一套可操作性强且富有实效的、人本化、全程化、立体化、系列化的大 德育体系,能够在小学的德育过程中达到并丰富小学德育纲要目标,培养 具有时代气息、符合时代特征的全面发展的少年儿童。 (三)实验研究的具体目标低年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具 体地说: 1、在情感与态度方面:(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

6、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方面:(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养成基 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4)保护环境,爱惜 资源。 3、知识与技能方面:(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3)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方面:(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2)尝试用 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中高年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 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 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具体地说: 1、

7、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 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 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 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 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 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能力方面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 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 感受和见解,能够

8、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 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 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 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 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3、知识方面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 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

9、自然、 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 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 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 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 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实验方法及具体措施:四、实验方法及具体措施: (一)实验方法: 以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为 主要实验方法。 (二)实验措施 1、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依照各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在各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 学过程渗透德育思想,让学生在学科

10、教育的领域中受到德育教育。 依照各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在各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 学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各学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科内容和特点,针对相应阶段的大 德育主题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德 育思想渗透在教学中。 2、树立课程意识,实施课程整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整合学科,把相关学科中的德育内容按相近或相同主题进行有机整合, 从中提炼出几个大德育主题,分布于一学期或是一学年当中,来引领本学期 (或本学年)德育教育的主线。使整合内容既基于教材,又打破固定教材的束 缚,从而进行卓有成效的德育教育。 3

11、、在“爱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创设“爱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 品德教育。含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 一是注重改善师生交往的方式,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在获得 学生的认可中感受到爱的力量,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愉快成长,使师生在互 爱中同步发展。二是在教师中间提倡“团队精神” ,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合作 与互助。 (2)创设良好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的“三结合”环境。一是家庭环境。通过家长学校、教师家访等形式,使家长明白家庭教育是 孩子成长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才能使孩子在家庭环境中体验到父母深 情的爱抚,更能感受到爱的幸福,爱的力量。同时,孩子在家庭环境中懂得爱 父母,了

12、解父母劳动的艰辛,进而自主地帮父母做家务,承担起家庭一员的责 任,用行动回报父母、回报家庭。二是学校环境。学校是儿童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校园营造的应该是一种 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享受教育的权利的同时,享受的更多的是爱的 呵护,爱的薰陶,塑造其完善的人格。教师知识上的传授,生活上的关心照顾; 同伴间亲密的帮助,是孩子感受学校的温暖,养成关心他人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三是社会环境。学校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造条件,引导孩子进入社会 大环境中,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会分辨是非、善恶、美丑,人 人争当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小市民。并以实际行动影响社会上的人们,也就是, 只有当社会充满爱,爱才

13、能发扬光大,才能创造爱心一片。 4、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多采的活动进行德育。依照学校每学期确定的主题德育教育,开展丰富多采的德育活动。 一是传统教育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德育。 二是常规教育活动。利用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晨会、班会、 队会、纪律卫生文明班级评比、三好学生评比、优秀干部评比、优秀班级体评 比以及践行小学生守则 、 规范和“双十”教育等活动进行德育。 三是系列化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学校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创设特色 班级、特色中队等系列活动进行德育。 5、通过在师生中开展“五爱”教育工程进行德育。“五爱”教育工程即:在教师中开展“爱我的职业、爱我的学校、爱我的 学生、

14、爱我的同事及爱我自己”的五爱教育;在学生中开展“我爱学习、我爱 学校、我爱老师、我爱同学、我爱自己”的五爱教育,最终达到“我爱生活” 的德育目标。 六、课题研究原则六、课题研究原则 1、目标性原则。即确立清晰、明了的大德育目标,使学校每一位员工都清楚大德育的目标 和具体要求,知道自己在大德育实验研究过程中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使德育 工作有的放矢。 2、实效性原则。 即以育人为核心,从学生发展的观念出发,立足于学生生活需要、成长需 要和内心情感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并力求实效, 使学生通过活动,初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整体性原则。 本实验研究既是

15、在“爱的教育”的大背景下开展的研究活动,同时又是具 有独立性、完整性的德育体系,并体现出立体化、全程化、全方位等特点。 4、生活性原则 即在大德育过程中一切德育活动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而不是从课程 实施的角度,进行死板、教条的德育。而是要和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 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灵活、全面、深入的进行德育。 5、人本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对学生自我发展考虑,避免从前枯燥、乏味的教书式、传承式的德育,不流于形式,重养成教育,扎实的落于“育心”上。 六、实验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六、实验研究的步骤及时间:本课题实验周期为三年,从 2010 年 3 月开始,到 2013 年 3 月结束,分

16、三 个阶段进行实验研究。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 年 3 月2010 年 6 月,完成以下任务: 1、研究讨论,申报立项。2、成立实验研究领导组和课题组,研究制定实验方案和实施意见。 3、对“大德育”实验理论及新课改理论进行全员培训,并对当前学校的 整体德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4、课题组全体成员研究提炼低、中高各年级各学期的大德育主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 年 8 月2012 年 8 月,完成下列任务: 1、进一步论证、修改完善实验方案。 2、建立规范的实验运行机制。 3、全面深入进行实验具体目标的研究。 4、抓好实验典型,召开研讨会,进一步研究并解决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 出现的一些问题。 5、抓好形成性实验研究,撰写阶段课题研究报告。 6、实验教师撰写阶段经验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 年 9 月2013 年 3 月,工作任务是: 1、进行验收终结测试并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建立规范的课题档案; 2、总结实验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编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