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产业生态学方法-梁贤伟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514159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经济的产业生态学方法-梁贤伟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循环经济的产业生态学方法-梁贤伟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循环经济的产业生态学方法-梁贤伟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循环经济的产业生态学方法-梁贤伟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循环经济的产业生态学方法-梁贤伟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的产业生态学方法-梁贤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经济的产业生态学方法-梁贤伟(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1 产业生态学的渊源2 基于循环生态原理的循环经济转型3 循环经济建设的生态控制论机理4 生态产业的设计原则5 面向循环社会的产业生态转型6 面向区域生态服务的生态产业园建设农业革命将大片森林、湿地 夷为农田,但其影响范围基本上 限于二维的局部地表。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和基 本权利。人类社会迄今发生的几次大 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革命,都是人类征 服自然、谋求自身发展的革命,其征 服自然的强度一次比一次大,影响面 一次比一次广。1 产业生态学的渊源工业革命开拓了资源,用机器解放了人的劳 动,使人类从农村走向城市,巨额的化石能和矿 产资源被从地下挖掘出来,其废弃物又排入地表 水体和大气,污

2、染环境,其影响扩展到地下与空 中,对环境的影响产生了三维胁迫效应。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空间技术随着空间技术、网络 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 驾驭自然的能力达到登峰 造极的地步。人类似乎可 以全面脱离自然、控制自 然、改造自然。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技术发达、经济腾飞的时代,也是一个生态退 化、文明滞后的时代。人们在欢庆征服大自然的胜利的时候也发现了自 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惊人退化。 面对工业文明破坏生态的强劲攻势,人类在进入公元第三个千年之际, 不得不深刻反思和重新审度我们“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消费行为、价 值观念和科学方法。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现代化的内涵绝不是解放人们体力和智力的高能 耗、高消费

3、、高自动化、高生态影响的物质文明,而是高效率、低消耗 、高活力的生态文明。其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将从消极的污染型 、破坏型向积极的恢复型、建设型演变。 产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循环社会理论也因此应运而生。产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 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 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其兴起包括四大基础 理论:循环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系统生态学人类生态学产业生态学涉及三个层次:宏观上,它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即围绕产业发展,如 何将生态学的理论与原则融人国家法律、

4、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中,以促 进国家及全球尺度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繁荣;中观上,它是部门和地区生产能力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法 论基础。通过生态产业将区域国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 和社会经济分展规划融为一体,促进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环境保护和 经济建设结合;微观上,则为企业提供具体产品和工艺的生态评价、生态设计、生 态工程与生态管理方法,涉及企业的竞争能力、管理体制、发展战略, 行动方针等。2 基于循环生态原理的循环经济转型循环生态是自然生态系统生存发展的基本对策。信息反 馈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及人工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物资循环 再生和信息反馈调节是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因。循环经

5、济是基于循环生态原理运行,并按系统工程方法 组织的具有高效的资源代谢过程、完整的系统藕合结构及整 体的、协同的、循环的、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 态经济。促进传统的资源掠夺和环境耗竭型产品经济向新兴 的循环经济转型,这一过程需要开展循环经济理论基础上的 产业重组,建设生态产业,使物质、能量能多级利用、高效 产出,自然资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正向积累,持续利用,使污 染负效益变为经济正效益。传统农业经济本质上是小循环经济,它以可更新能源和 可再生资源为基础,在当地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许可的范 围内循环,系统稳定但效率低下;传统工业经济是一类掠夺式的竞争经济,它以不可更新 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

6、,其高效率的经济产出是以大自 然对人类的报复和反馈为代价而获得的,存在着物质循环断裂 ,能源耗竭、信息反馈滞后等诸多弊端;我国生态农业和多数传统工业还一直在低技术、低效益 、低规模、低循环的传统产业层次上徘徊。只有从农业小循 环走向工农商结合的产业大循环,从小农经济走向网络和知 识经济,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走向生态产,中国产业界才 能完成新世纪的产业转型,走向可持续的健康发展。3 循环经济建设的生态控制论机理循环经济认为,人类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一同构成了产业生 态系统,称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产业复合 生态系统是循环经济运作的基本单元。产业复合生态系统演 替的动力源自自然和社会两种

7、作用力,在两种力量的作用下 ,不同层次产业复合生态系统形成了特殊的运动规律。产业复合生态系统行为遵循生态控制论规律。马世骏、 王如松从中国几千年优良的人类生态哲学中总结出8条生态 控制论原理:(1) 开拓适应原理:任一企业,地区或部门的发展都有其 特定的资源生态位。成功的发展必须善于拓展资源生态位和 调整需求生态位,以改造和适应环境。只开拓不适应缺乏发 展的稳度和柔度;只适应不开拓缺乏发展的速度和力度。(2) 竟争共生原理:系统的资源承载力、环境容纳总量在 一定时空范围内是恒定的,但其分布是不均匀的。差异导致 竞争,竞争促进发展。任一系统都有某种利导因子主导其发 展,都有某种限制因子抑制其发展

8、;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系统内 的竞争和共生机制。这种相生相克作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增强系统自生活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缺乏其中 任何一种机制的系统都是没有生命力的系统。(3) 连锁反馈原理: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受两种反馈机制 所控制,一种是作用和反作用彼此促进,相互放大的正反馈 ,这种反馈导致系统的无止境增长或衰退;另一种是作用和反 作用彼此抑制,相互抵消的负反馈、使系统维持在稳态附近 。正反馈导致发展或衰退,负反馈维持稳定。持续发展的系 统中正、负反馈机制相互平衡。(4) 乘补协同原理:当整体功能失调时,系统中某些组分( 如人体内的癌细胞)会乘机膨胀成为主导组分,使系统歧变; 而有些组分

9、则能自动补偿或代替系统的原有功能,使整体功 能趋于稳定。 (5)循环再生原理:世间一切产品最终都要变成其功能意义 上的废物,世间任一“废物”必然是对生物圈中某一生态组 分或生态过程有用的“原料”或缓冲剂;人类一切行为最终都 要反馈到作用者本身,或者有利,或者有害。物资的循环再 生和信息的反馈调节是复合生态系统待续发展的根本动因。 (6)多样性主导性原理:系统必须以优势组分和拳头产品为 主导,才会有发展的实力;必须以多元化的结构和多样化的产 品为基础,才能分散风险,增强稳定性。主导性和多样性的 合理匹配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7) 生态发育原理:发展是一种渐近的有序的系统发育和功 能完善过程。系

10、统演替的目标在于功能的完善,而非结构或 组分的增长;系统生产的目的在于对社会的服务功效,而非产 品的数量或质量。(8)最小风险原理:系统发展的风险和机会是均衡的,大的 机会往往伴随高的风险。强的生命系统要善于抓住一切适宜 的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甚至对抗性、危害性的力量为系 统服务,变害为利;善于利用中庸思想和半好对策避开风险、 减缓危机、化险为夷。4 生态产业的设计原则生态产业是一类按循环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 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 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生态产业运作 的基本单元是产业生态系统,它以对社会的服务功能为经营 目标,将生产、

11、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纵 向结合,将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横向祸合,将生产基地与周 边环境统一管理,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社会的充分就业和 有害废弃物向系统外的零排放。生态产业的产出包括产品(物质产品、信息产品和人才产 品)、服务(售前服务、售后服务和生态还原服务)和文化(企 业文化、消费文化和认知文化)。在循环经济中,生态产业可分为5类产业: 第一产业:以光合资源和矿产资源生产为目的的自然资源业; 第二产业:以制造物质、能量产品为目的的有形加工业: 第三产业:以提供社会服务为目的的人类生态服务业; 第四产业:以研究、开发、教育与管理为目的智力服务业; 第五产业:以物资还原、环境保护和

12、生态建设为目的的自然生 态服务业。在循环经济中,测度企业的产业结构合理性或可持续能 力的指标不再是第三产业比例的高低,而是其内部5类产业 在结构上的匹配程度,功能上的协调程度,过程上的衔接程 度。生态产业设计的原则包括:(1)横向耦合:不同工艺流程、生产环节和生产部门间的 横向拥合及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2) 纵向闭合: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在企业内部形成完 备的功能组合,产品在其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实 施系统管理。(3)区域耦合:厂内生产区与厂外相关的自然及人工环境 构成空间一体化的产业生态复合体,逐步实现有害污染物在 系统内的全回收和向系统外的零排放。(4)社会整合:

13、企业将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回收、 环境保育及能力建设功能融为一体,在提供生产功效的同时 培育一种新型的社区文化并提供正向的生态服务。(5) 功能导向:以企业对社会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以产品或 产值为经营目标,产品只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通过其服务 功能、社会信誉、更新程度的最优化来实现价值。 (6) 结构柔化:灵活多样、面向功能的生产结构、管理体制 、进化策略和完善的风险防范对策,可随时根据资源、市场 和外部环境的随机波动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及工艺流程。 (7) 能力组合:配套的硬件、软件和心件能力建设,决策管 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服务培训能力相匹配。 (8) 人类生态:劳动不只是一种成本,

14、也是劳动者实现自身 价值的一种享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是增加而不是减少 就业机会,员工一专多能,是产业过程自觉的设计者和调控 者而不是机器的奴隶。生态产业区别于传统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物质的生命周期全循环,即产业系统内要综 合地考虑产品从“摇篮”、“坟墓”到“再生”的全 过程,并通过这样的过程实现物质从源到汇的 纵向闭合,实现资源的永续循环利用。因此, 产业生态学要求从产品的设计阶段起,就须考 虑产品使用期结束后的处置和再循环问题。产 品的废弃物处置问题同产品的设计和加工制造 过程一样重要。5 面向循环社会的产业生态转型循环经济建设的人类生态学基础是循环社会。它在追求 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同时

15、,特别强调社会效益。产业生态转型 的实质是人的生态转型,提倡从追求减员增效的效率经济向 增员增效的效用经济过渡,实现社会和人的生态现代化。经济过程是人与周围环境在大的时空范围内的互动过程 。现代工业分工越来越细化,生产越来越专业化,工作越来 越单调,人的创造力、生命力和灵活性逐渐被机器所吞嗤, 与自然的交流被阻隔,一线工人越来越伦为机器的奴隶,而 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替代了人力劳动,传统工业经济在 效率提高的同时,造成劳动力的大量失业。产业生态学虽然也强调技术进步,但是认为技术进步和 就业并不是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技术进步虽然在以机器为 主的一线生产中将会继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力需求量

16、,但在从产品经济向功能经济的转型中,研究与开发,服务 与培训环节的劳力和智力需求将大大增加。特别是第二产业 企业内由于第一产业(自然资源业)和第三产业(社会生态服务 业)的加盟以及第四产业(智力服务业)和第五产业(自然生态 服务业)的兴起,企业内第一、第二、第四、第五产业的从业 人员将急剧增加。生态产业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充分利用劳力 资源,可以为社会创造许多新的劳动机会。通过产业的生态转型,工人不仅是其本职岗位的一员, 也是产业过程自觉的设计者、改进者和参与调控者,这不仅 体现在企业内新增加的大量服务业、培训业和研究与开发等 第三产业上,同时也体现在第一线生产管理中。通过产业的 生态转型,人性和人的尊严将被逐渐恢复。6 面向区域生态服务的生态产业园建设企业活动需要适宜的产业环境,除了资源、市场和流通 环境外,还需要区域生态环境。产业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 取决于其周边生命支持系统的活力,包括区域生态基础设施( 光、热、水、气候、土壤和生物)的承载能力及生态服务功能 的强弱,城乡物质代谢链的闭合与滞竭程度,以及景观生态 格局和过程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和秩序范畴内的整合 性.生态产业园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