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设计(完成版)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513329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爸爸的花儿落了设计(完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设计(完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设计(完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爸爸的花儿落了设计(完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爸爸的花儿落了设计(完成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初中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诵读让学生走进故事,知晓背景、感知内容;然后让学生分析人物,感受作者的成长;接着让 学生品读作品,探究作者写作的技法;最后让学生把所学所想记下来,积累心得。整节课学生都处在耳 听、嘴说、脑思、手写的“活动”中,力求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力求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 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1【学习任务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第二课,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写主 人公英子经历了了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本文段 落较多,主要可以分成四个部分,首先是由

2、作者和父亲的对话引出往事,然后叙述作者和父亲的往事, 其次是生活中点滴的回忆,最后点明主旨“父亲的花儿落了,我已经长大了” 。 1.1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伏笔在文中的运用; 感受父亲的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的成长的。 1.2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感知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的结构特色。2【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辨别能力和一定的赏析能力和学习能力,由于中国的地域 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父亲在生活中总是以严厉的一方出现。本文由一个个故事串接而成,可以使学生 对课文产生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在课文中让学生体

3、会文中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 大、懂事的情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还要让学生在读中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 正的成熟起来。3【教学目标】 3.1 知识和技能: 了解作家作品; 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拟题技巧; 把握行文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3.2 过程和方法: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感知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插叙手法在记叙中的运用。 3.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中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让学生作品中

4、 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正的成熟起来。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每个同学都准备一个他(或她)和父母之间的故事。5【板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和父亲的故事:“父爱如山 成长的足迹 成长的启示 A 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A 殷切的希望 1 B 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B 严格的要求 2 C 爸爸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C 温暖的关怀 3 - 2 -D 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D 热忱的鼓励 4 6【教学过程设计】 6.1 导入新课 在 1983 年新春伊始的北京,人们相互传递着一个令人欢欣的消息:根据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 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 ,获得马

5、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通过多媒体播放影片城南旧事的几 个片段,让学生回答有谁看过这部电影,再播放音乐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 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这首李叔同 1908 年谱词的骊 歌 ,由林海音城南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而广为人知,这首歌含有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这部影 片曾获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 爸爸的花儿落了 ,在这里亲爱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也该结束了,十三岁的她在经历了许多多 人生世事后,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的

6、成长历程。人们常说: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 ,的确,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但父爱也 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走 进她的童年世界,一起去感受这伟大深沉的父爱吧。 6.2 新课教学 作者简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 岁随父母返台,5 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被称 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 、短篇小说集烛心 婚姻的故 事 城南旧事 。 城南旧事简介:2

7、0 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 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 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 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 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 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 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

8、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 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 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 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 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它的最后一部分。 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毕业典礼前(134 段):由夹竹桃花(想起)病床叮嘱;由迟到(想起)赖床被 打;由钟声响了(想起)爸爸爱花 第二部分:毕业典礼时(3553 段):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想起)

9、闯练做事 第三部分:毕业典礼后(5468 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 文章结构 (1)爸爸生病住院,我去医院探望爸爸, (2)探病时爸爸叮嘱我。 (3)小学一年级时,我因赖床不起不去上学而挨打,事后,爸爸坚持要我上学,并雇车送我后来爸爸又 到学校给我送夹袄,给我铜板。 (可更简洁) (4)爸爸爱花,每天下班后浇花。 (5)爸爸让我到银行去汇款。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本文围绕毕业典礼,课文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又回忆往事, “我”的回忆由眼前的事引起,请找出触发 的事由和与它对应的往事,说说它们是如何连接的? (学生默读课文,先独自完成下表,再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 )- 3

10、-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即将开始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眼前衣襟上的夹竹桃 钟声响起,爸爸不 能来,花儿无人料 理韩主任讲话, 说我们不是小孩 子了看见零落的夹竹 桃,意识到自己 长大回忆 医院探望爸爸 探望时爸爸叮嘱我 六年前赖床不起受罚爸爸爱花,每天下 班浇花爸爸当我是大人, 要我去银行寄钱6.3 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我们理清了本文的线索,即“我”的小学毕业典礼,围绕着毕业典礼,文中的“我” 回忆了与父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这种回忆是零碎的,是由眼前的事而触发的,眼前之事和回忆之事 通过联想有机地衔接起来,使文章显得内容丰富,却又波澜起伏,也让我们感受了父女情深。 品读课文的重要词句,我们看到

11、了一位可亲可敬的严父形象。我们能够感受到在严厉的外表下,跳动着 的是一颗拳拳的爱女之心,这不仅体现在对女儿严格的要求上,更体现在对女儿的鼓励、锻炼上。而在 课文的字里行间,也能感受到浓浓的父女亲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父爱的真挚深沉,也体会到了女儿对父亲深深的眷恋和怀念之情。 而文中的“我”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也在父亲的关心鼓励下,最终告别童年,意识到了自己已经长大 了。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大家不仅能够学会体谅父母,珍惜父母之爱,也希望大家能够正视自我, 快快长大。6.4 形成性练习(括号内由学生填写) 衣襟(jn) 叮嘱(dng zh) 懒惰(du) 花圃(p) 挪窝儿(

12、nu) 鸡毛掸子(dn) 咻咻(xi xi) 耻笑(ch) 栅栏(zh lan) 玉簪花(zn) 骊歌(l) a、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b、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任选一题 1、 “严师出高徒”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这与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一致,对文中父亲 “打我”这些从严的教育方法,你是否赞同,说说你的看法。 2、以“爸爸,我想对您说”为题,对文中的爸爸或对自己的爸爸说几句话。 7.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在课前应该利用网络查找电影城南旧事 ,林海音的生平,歌曲送别 。制作课件,用影音软件提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教学设计后记 这是根据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第二课进行的教学设计,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 针对中学生的授课特点、考试大纲以及教育改革要求。不仅学习了写作手法,更重要的是体会文章的思 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