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法律与秩序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513292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法律与秩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题法律与秩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题法律与秩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题法律与秩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题法律与秩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法律与秩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法律与秩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题三 法律与秩序 (一)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考点十九、宪法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和依据。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 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 格。 宪法再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体现? 地位: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 效力和法律地位。 体现:(1)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是宪法内容的 具体化。 (2)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 (3)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活动的根本活动准则准则.(宪法是最 高行为准则)一切违

2、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 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包括哪 些? (1)国家的性质: (2)国家的根本制度 (3)国家的根本任务: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6)国家机构 (7)国家标志: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公民应怎样履行义务? 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5.公民该怎样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

3、法权威和尊严? 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考点二十:依法治国 1. 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 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正当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 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 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 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 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核心: 依法治国的主体: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3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

4、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 公平正义。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4.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国家)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立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法律,确定国 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2)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 (3)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4)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坚强执法监督工作。 (5)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人人 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社会风尚,未依法治

5、国 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5.在依法治国中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2)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 (3)依法规范我们的行为,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考点二十一、监督权 含义:公民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内容:行使监督权是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包括:批评和 建议的权利;申述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 通过人大代表反映情况(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 举报或反映。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发表自己的意 见等。(舆论监督制度) 其他:听证会、

6、网上评议制度公民怎样行使监督权?()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实事求是,不能妨碍公()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投诉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 用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敢于通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公民怎样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有利于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保 证人民当家作主。 ()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司法公正,维护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