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年就业创业的理论和实践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509166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6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青年就业创业的理论和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我国青年就业创业的理论和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我国青年就业创业的理论和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我国青年就业创业的理论和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我国青年就业创业的理论和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青年就业创业的理论和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青年就业创业的理论和实践(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青年就业创业我国青年就业创业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论和实践授课教师:孟芳兵授课教师:孟芳兵1绪论绪论就业为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和谐之源。20092009年我国人年我国人社部批准社部批准8282个城市成为首批国家级创业个城市成为首批国家级创业 型城市,主要任务是率先型城市,主要任务是率先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完善政策完善政策 支持体系支持体系,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构建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创业服务体系,健健 全工作考核体系。全工作考核体系。就业就业问题都始终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课题。问题都始终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课题。就业和创业也是当前社会上最热门词语。就业和创业也是当前社会上最热

2、门词语。广东、浙江、江西、广西、河南等很多省市提出了广东、浙江、江西、广西、河南等很多省市提出了“ “ 全民创业全民创业” ”口号。口号。2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四大目标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四大目标 :就业与创业相应而生,相互促进。就业对创业起到技能、经验的训练和积累作用;创业创造新需求新岗位从而带动就业,对就业具有倍增效应。 因此,有必要把就业创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和认识。 充充 分分 就就 业业 经经 济济 增增 长长 物物 价价 稳稳 定定 收收 支支 平平 衡衡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有正相 关性,与社会失业有反相关 性,他们之间变化关系可以 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和认识 3一、就业和失业一、就业和失业1

3、.1.关于就业关于就业1.11.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按照新的界定标准,“就业人员”是指在男16至60岁,女16至 55岁的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 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其中劳动报酬达到和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劳动时间少于法定工作时间,且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 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本人愿意从事更多工作 的,为不充分就业。 4 就业类型就业类型 弹性就业:弹性就业:是指不限时间、不限收入、不限场所的灵活多 样的就业形式。 阶段性就业阶段性就业:是指在劳动者的职业生涯中,自愿退出社会 劳动一个阶段后,再参加社会劳动的一种就业形式(如再

4、培训、妇女哺乳等)。 非正规就业(全称是非正规就业(全称是“非正规部门就业非正规部门就业”):):这是20世纪 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正式提出的概念。非正规部门主 要是指规模很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 主要包括微型企业、家庭的生产服务单位及独立的个体劳 动者。 不充分就业(又称就业不足):不充分就业(又称就业不足):不充分就业是指非个人原 因,在调查周内工作时间不到标准工作时间的一半(即20 小时),并愿意从事更多工作的人员。51.21.2演变理论演变理论(大体上分(大体上分7 7个阶段)个阶段) 1 1古典经济学派人口与资源均衡发展的思想(古典经济学派人口与资源均衡发展的思想

5、(1818世纪晚期至世纪晚期至1919世纪中叶)世纪中叶) 主张自由的市场竞争,在乐观看待市场的同时,也看到 市场背后灾难性的危机,预期将会出现普遍的贫困和增 长的终结。 2 2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就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就业理论(1919世纪末至世纪末至2020世纪初)世纪初) 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要解决失业问题首先要解决劳动力 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割裂、信息不对称等)的问题。 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 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 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

6、于信息优势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 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6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西方各国带 来空前规模的失业。凯恩斯把经济危机归咎于自 由市场制度,主张通过国家纠正市场的缺陷,解 决经济危机。凯恩斯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来解释 危机,认为生产过剩和失业的原因是在总收入和 总消费之间存在差额,要依靠国家干预,通过扩 大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来刺激需求,达到社会 充分就业水平。 3 3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年代)7 4 4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2020世纪

7、世纪5050年代)年代) 在20世纪50年代,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刘易斯、拉尼 斯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是以农村和城市 相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为特征,大量农村劳动力向 城市流动是必然的,直至刘易斯拐点出现。 刘易斯刘易斯拐点拐点,即劳动力过即劳动力过 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 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 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 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 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 ,最终枯竭。,最终枯竭。 其政策主张:其政策主张:uu 尽量减少城乡不均等的就业机会尽量减少城乡不均等的就业机会 ,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8、。,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uu 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村工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村工业。 适度发展教育事业,避免人力资本适度发展教育事业,避免人力资本 闲置,提高资本增长对就业的扩散闲置,提高资本增长对就业的扩散 效应,增加就业机会效应,增加就业机会 。8 5 5人力资本的就业理论(人力资本的就业理论(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年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 人力资本是人类向自身进行的投资而形成的人力资本是人类向自身进行的投资而形成的知识和技能,是人力质量的提高。知识和技能,是人力质量的提高。劳动力市场政策必须由劳动力市场政策必须由“消极消极”转向转向“积极积极”,即从以保障失业

9、者生活为目标转向充分开发,即从以保障失业者生活为目标转向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为目标。利用劳动力资源为目标。 人力资本模型:人力资本模型:Y=FY=F(K K,ALAL,H H) KK资本;资本; LL未经过教育的简单劳动力;未经过教育的简单劳动力; HH人力资本人力资本 9 6 6新古典综合派的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就业理论(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年代)20世纪60年代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相 继陷入“滞胀”困境,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一些经 济学家提出“结构性失业问题”。滞胀滞胀 :指: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 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

10、。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 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指因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指因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 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协调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协调所 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必然引起失业与工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的存在必然引起失业与工 作空位并存。作空位并存。 10 7 7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年代)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凯恩斯主义着重研究了各

11、类市 场,其中对劳动力市场作了许多探索性研究,从多方 面探讨了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粘性,并由此来证明劳动 力市场失业发生的必然性,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 干预是必要的 工资粘性:工资粘性: 指工资率不指工资率不 能随劳动供能随劳动供 求的变动而求的变动而 及时而迅速及时而迅速 的变动。的变动。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应该更多地考应该更多地考 虑长期失业者的利益,为他们多提虑长期失业者的利益,为他们多提 供就业机会,政府应该干预劳动工供就业机会,政府应该干预劳动工 资合同,使工资较有弹性,以提高资合同,使工资较有弹性,以提高 就业率。就业率。111.31.3我国就业形势我国就业形势中国

12、人口中国人口13.2813.28亿,亿, 年龄比例为年龄比例为0-140-14岁占岁占 19%19%,15-5915-59岁占岁占 69%69%,6060岁以上岁以上 12%12%,目前总体处,目前总体处 于具有人口红利的时于具有人口红利的时 期。客观看,劳动力期。客观看,劳动力 总量供大于求的状况总量供大于求的状况 将长期存在。将长期存在。121.1.城镇新增劳动力城镇新增劳动力l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大约 每年800万。l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数量 大约每年600万人。l困难群体大约100余万 人。城镇本身需要解决就业城镇本身需要解决就业 的人数约的人数约15001500多万人。多万人。13 2 2进

13、城务工劳动力进城务工劳动力 农民工结构年龄图我国农村人口约我国农村人口约7.27.2亿亿 ,其中外出务工农民,其中外出务工农民 工约工约1.321.32亿人。亿人。在年龄结构上在年龄结构上 l20岁以下16.1%; l21-30岁占36.5%; l30-40岁约30%; 40岁以下青年占比超 过80%。 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 高。高。20082008年城市化率年城市化率 达达4545,年均递增接,年均递增接 近近1 1,意味着每年,意味着每年 12001200万人口转移进城万人口转移进城,按,按70%70%为就业人口为就业人口约约900

14、900万人。万人。 15 3 3技术进步的挤出效应技术进步的挤出效应我国目前出现了很强的技术进步趋势,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我国目前出现了很强的技术进步趋势,随着产业发展和技 术升级,大量新技术和设备应用,将会对劳动力产生术升级,大量新技术和设备应用,将会对劳动力产生“ “挤挤 出出” ”效应,从而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的形势。当然技术进效应,从而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的形势。当然技术进 步也会创造新的市场,增加就业机会。我国人均步也会创造新的市场,增加就业机会。我国人均GDPGDP增加增加 和社会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直接反应了技术进步的作和社会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直接反应了技术进步的作 用和用和挤出效

15、应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6上述几个方面直接造成就业刚性压力,每上述几个方面直接造成就业刚性压力,每 年约年约24002400万。万。经济增长对稳定就业起着关键性的支柱作经济增长对稳定就业起着关键性的支柱作 用,大体用,大体GDPGDP每增长每增长1%1%,带动就业约,带动就业约100100万万 人,我国经济年增长人,我国经济年增长8%8%左右,就可新增就业左右,就可新增就业 岗位岗位80010008001000万个,而每年新增劳动力人万个,而每年新增劳动力人 口总计约口总计约24002400万人,存在很大的就业缺口。万人,存在很大的就业缺口。17

16、1.41.4促进就业措施促进就业措施 解决就业问题,主要针对主要就业群体展开。解决就业问题,主要针对主要就业群体展开。 20092009年以来,我国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不利外年以来,我国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不利外 部环境,但我国相继出台了部环境,但我国相继出台了“ “保增长、扩内需、调保增长、扩内需、调 结构结构” ”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在稳定就业、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在稳定就业、 扩大就业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应。扩大就业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应。 通过通过“ “五轮并驱五轮并驱” ”的就业政策,就业成效显著。的就业政策,就业成效显著。 截至截至20092009年年1111月底,实现城镇新增就业月底,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1013万万 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下岗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