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气候变化经济学(上)

ldj****22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998.33KB
约15页
文档ID:45508213
气候变化经济学(上)_第1页
1/15

气候变化经济学(上)气候变化经济学(上) 尼古拉斯·斯特恩 季大方 译①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文章针对气候变化经济学的研究目标、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以及涉及的经济 学方法,提出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并根据经济学的分析结果对排放指标、政策工具和全球 行动提出了建议 文章认为, 气候变化经济学首先应该关注二氧化碳的存量以及与之有关的 风险和不确定性,可控的二氧化碳浓度应稳定在550ppmCO2e的水平,相关的减排成本为世 界GDP的1%,为实现削减所需要的碳价格约等于或大于每吨二氧化碳30美元在确定气候 变化的损失值时,应从合适的价格机制入手,用形式建模补充其不足,并考虑到适度的贴现 率和伦理问题 文章还分别考察了不同政策工具的作用, 并讨论了如何建立和维持全球应对 气候变化的局面 关键词:关键词:气候变化 经济学 贴现率 全球应对 温室气体(GHG)排放是外部性,并代表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市场失灵我们所有人都 在排放气体, 世界各地的人们早已在遭受过去的气体排放带来的痛苦, 而当前的排放将对未 来产生潜在的灾难性影响因此,这些排放并不只是普通的、地方的外部性风险是全球性 的, 这就是问题核心所在。

这些问题的基本特征必须成为我们即将开展的经济分析的主要内 容;如不能做到这一点,必将且已经导致人们制定出严重误导性的并确实危险的政策 本文的目的是面对已形成的独特的科学和经济挑战, 阐述一种我认为是适当的审视气候 变化经济学的方法,并就排放指标、政策工具和全球行动提出建议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范 围十分广泛的课题虽然该课题至关重要,但其中的经济学却相当年轻关键的挑战之一就 是要尽可能快地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工具,因为政策决定既紧要又迫切,尤其在最近的2007 年12月于巴厘岛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之后如果我们能及时将最好的经济 分析和判断提交到谈判桌上,相关决策就能够得到巨大的改进 对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的科学进程作一简要介绍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它 们该如何形成经济分析首先,人们通过消费和生产决策,释放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特 别重要的,是约四分之三人类所造成的全球变暖效应的祸首; 其他有关的温室气体包括甲 烷、 一氧化二氮和氢氟烃(HFCs) 其次, 这些飘浮的气体在大气层中积聚成大量的温室气体 关系重大的是这种整体的温室气体存量, 而不是具体的产生地 温室气体存量的积聚速度取 决于“碳循环” ,包括地球的吸收能力和其他的反馈效用。

第三,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存量汇 聚了热量并导致全球变暖:其程度取决于“气候敏感性”第四,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导致气 候变化第五,气候变化以各种复杂的方式影响人、动物和植物,最显著的是通过水的一些 形式:如暴风雨、洪水、干旱、海平面上升等这些变化有可能改变我们这个星球上的自然 地理和人文地理, 影响我们生存的地点和方式 上述五个环节中每一个都涉及到相当大的不 确定性所有吸收积聚过程、气候敏感性和气候变暖各环节全都涉及到时滞问题 就影响而言, 关键问题并不只是或主要是诸如此类的全球变暖——它们更主要是涉及到 了气候变化要了解这些变化,就需要具体分析各地的气候是如何受到影响的降雨量的级 别和变化取决于整个世界的天气和气候的作用 正如下面所讨论的那样, 如果世界气温平均 上升4~5℃,就会给全球带来剧烈的、危险的变化,而区域性的影响则大不相同,往往是极①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 ,著名经济学家,勋爵译者:译者:季大方,江西财经大学外 国语学院教授 原文为:Nicholas Ster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8, 98:2, –37。

由《美国经济评论》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和作者授权翻译及发表 本文档来源于中央编译局网站()端的进一步说,人类面临的挑战很大程度上是如何处理变化变化的后果,而不仅仅是如何比较 长期的均衡影响 在一切照旧情形下, 我们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很可能看到气候变化的速 度将是有史以来最快的,其规模则将是世界数百万年来未曾见过的 这种对科学非常简明扼要的描述包含对经济学的重大经验教训 潜在风险的科学证据现 在是压倒性的,这体现在最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 中,或称为 AR4如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不是一个气候学家作为经济学家,我们的任务 是采信科学,特别是其风险分析,并考虑其对政策的影响只有在采取特殊立场的情况下, 即科学证据表明风险肯定是微不足道的, 经济学家才可以主张现在可以无所作为 科学清楚 地表明:洪水、风暴、干旱等问题的概率和频率很可能会随着累积的气体排放继续增长而增 长,其中一些影响的强度可能是灾难性的 虽然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可追溯到19世纪,在过去10年中,特别是过去几年里,在气体排 放和聚积导致可能的升温与气候变化的概率分布问题上, 科学开始有幸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指 导,从而使我们能够把针对风险的经济政策分析工具拿到台面上来。

以上对科学的简介告诉我们, 温室气体排放是外部性, 在四个关键方面与通常情形不同: (a)在起源和影响上,它是全球性的;(b)有些影响是非常长远的并由流量-存量进程所 支配;(c)在科学链条的大部分环节上都有着大量的不确定性; (d)潜在的影响非常大,许 多影响是不可逆转的由此我们得出这一结论,即经济分析必须把下列几点置于中心位置: (1)经济学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2)经济和伦理之间的联系(在代内和代际之间存在着重 大的潜在的政策取舍),以及对他人和环境所负责任和权利的理念; (3)国际经济政策的 作用此外,潜在的巨大影响意味着,就大部分分析而言,我们必须要比较能给世界带来截 然不同的发展道路的各种战略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边际分析方法在这里,我将简要 描述一下把经济学的这三部分内容提升到中心位置的分析方法 相当令人吃惊也确实令人担 忧的是, 很多先前对实际可行的政策的分析, 已经把经济学的这三部分关键内容全部降级到 边缘地位 论文结构论文结构—— 关于稳定性的论述部分是至关重要的,在分析细节之前我们首先将其予 以设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稳定性目标,将左右其余大部分的政策分析和讨论,因为它对可 允许的排放流量具有强烈影响,我们依此才可以制定出减排目标。

反过来,减排目标又将左 右价格和技术政策 从不同的战略层面来理解风险是理解政策的基础 许多相关的风险降低政策都是围绕目 标来运作的,通常依据排放流量、稳定水平、平均气温升高来阐述其中最后一点有一种明 显的优势,即很容易为普通人所理解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明显的易懂性掩盖了许多与社会 经济后果有着莫大关系的关键要素——即风暴、 洪水、 干旱和海平面上升所受到的影响特别 重要,而过分关注气温则可能模糊其余此外,也是极为重要的是,气温的后果是高度随机 性的,不能直接定其为目标排放则更容易通过政策加以控制然而,正是排放物的存量造 成了气候变暖因此,对于这三个层面中的每一个层面都有赞成和反对的不同意见我们应 该选择存量目标, 因为这类目标与推动气候变化的现象最为接近, 也最容易用一个数字来表 示 另一个政策关注点是温室气体的价格, 而不是数量 在一个得到充分理解的非随机的世 界中,标准的对偶理论认为,价格和数量工具本质上是相互映照的,可以互换使用然而, 只要风险和不确定性是重要的, 知识是非常不完善的, 我们就必须考虑它们各自的相对优点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忽视此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之间的差异【在奈特(Knight)的意义上, 后者被严格地用作“未知的概率”】,但它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可作进一步 研究的关键论题。

我们首先确定了一些重大的源于气候变化的风险, 并认为这些风险表明了对存量和流量本文档来源于中央编译局网站()我们都应有目标要求,而这些目标的根据就是实现它们时涉及的费用的评估长期稳定(或 存量) 目标是与一系列潜在的流量路径相关的, 尽管存量目标对它们的形成发挥了非常强大 的影响力 特定流量路径的选择会受到不同时间的预期成本模式的影响 已定为目标的流量 路径因此可以与减排的边际成本的路径相关, 如果我们思考的是旨在使流量保持在该路径水 平上的有效的政策的话,特别是通过使用在边际减排成本(MAC)上确定的碳价格时从 本质上讲, 风险的经济学对存量和流量都有目标要求, 而成本和效率的经济学则对实现该目 标的价格机制有目标要求 一项试图以温室气体边际损失的价格为开端的政策会面临两个主要问题:(a)该价格 估计对未来的伦理和结构假设是高度敏感的;(b)存在着一个因存量高于预期而造成重大损 失的风险,因为损失会随着存量上升而急剧上升并且多数是不可逆转的 就损失进行形式建模可在三方面补充以上论点 首先, 它可以提供全部损失的风向标式 估计以便指导战略风险分析第二,它可以提供温室气体的边际损失成本的估计,以便与边 际减排成本进行比较。

第三,在我看来也是最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搞清楚关键的政策取舍, 以及某个论题的总体逻辑和要点 一个有用的类比就是在讨论贸易政策时提到的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 (CGMs) 的作用 这些模型比气候变化经济学所用到的总量模型具有更有力的基础, 但其定量结果对假设非常 敏感,并且它们遗漏了太多对政策而言非常重要的东西因此,多数经济学家不会把它们提 升到有关贸易政策的论证要点的水平 这样的政策通常会以对经济理论和经济史的较好理解 为基础,并伴以国家研究和相关背景和问题的专门研究 然而,正如《斯特恩报告》中所强调的那样,这种分析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绝不可以 完全照搬 这种分析往往被硬性地汇总为一个单一的好结论, 并且在这样做时错过了大量具 有关键影响的、 足以指导风险分析的细节——在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地点 有关跨越许多世 纪的增长率和增长结构的假设是勉强做出的 此外, 它对伦理框架和参数的规范也将是敏感 的因此,它对损失的边际社会成本的估计只能为政策提供一个十分薄弱的基础这种类型 的模型在分析中确有一个重要的补充作用, 但往往被人过于天真地加以应用并转变成了中心 论据 我们对风险和目标的分析强调要有一个总的温室气体稳定目标, 即低于550ppmCO2e(百 万分之一二氧化碳当量),尽管有人提出实质上还应该更低。

这相当于到2050年需要削减全 球排放流量至少30%,甚至50%左右在世界经济(我们希望)增长的背景下,这样的削减 看起来难度较大, 但并非高不可攀, 如果考虑到浓度超过550ppmCO2e 时我们会面临的风险 而且,鉴于避免了风险,为实现这种稳定每年花去约1%的世界GDP的成本(见下一部分B 节)应该算是比较低为实现这些削减(比如到2030年)所需要的碳价格,约等于或大于每 吨二氧化碳30美元 本文集成了2006年10月11月在网站上发表的、一年前以书籍形式出版的《斯特恩报告》 中的许多重要论点, 但在许多重要方面超越了它——如随后的政策讨论、 新的证据和分析以 及对经济学文献的讨论等 本文有4个延伸部分第二部分侧重于风险及如何降低风险,以及减排的成本第三部 分关注形式建模和损失评估 第四部分考察政策特别是不同政策工具的作用 最后部分概述 了我认为是全球应对的关键要素的东西, 或者说合作政策框架, 并讨论了如何建立和维持这 种应对局面 一、温室气体存量的稳定I:风险和成本 一、温室气体存量的稳定I:风险和成本 A. 风险和目标风险和目标 本文档来源于中央编译局网站()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存量与其导致的气温上升之间的关系处在一切风险分析的核心位 置。

整个链条的下一个环节即碳循环的方式,支配了从排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