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04206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桃花源记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教学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唐山市半壁店育才学校唐山市半壁店育才学校苏丛联苏丛联 桃花源记教学案例唐山市半壁店育才学校唐山市半壁店育才学校 苏丛联苏丛联 一、知识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2感受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3熟读并背诵全文。 二、能力目标二、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2运用想像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像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三、情感目标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四、教学重点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

2、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五、教学难点五、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六、教具准备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走进文章谁不向往美好的生活,谁不追求快乐的人生。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情绪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3、,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去领略那人间胜境!(设计理念:教师优美而富有激情的语言会调动学生高昂的情绪,会激起学生的文学热情。)(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这篇记以记事为主,通过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自由讨论)2、交流讨论结果3、师生共同整理出文章的线索及写作思路,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顺序将情节贯串起来。(设计理念:这篇文章语言非常优美,这也是历来受人喜爱与称道的原因之一。因此学习中要注重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受它的语言美,在

4、反复的诵读中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情感。)(三)研读课文,重点问题研讨再读课文,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探究: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源的?这样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需要可自由讨论)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遇景色奇异的桃林,好奇心驱使渔人欲穷其林。文章开头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极富吸引力。2、桃花源为什么如此吸引渔人,并让他在此停数日而不肯离去,桃花源究竟美在哪里?(1)学生按小组充分讨论研究,细读文章,找依据,看文章从哪些角度体现了桃花源的美。(2)共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主要整理出以下三个方面:景色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生活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人

5、情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这是文章分析中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文章最具美感的地方,也包括文章的语言美。如何真正的使学生感受美,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有个性的创造美,去填补文章留给我们的空白呢?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选一段你最喜欢的文段有感情地读给全班或本组的同学听 。 选择一段你认为最优美的地方,发挥想象力,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用你的笔画出的桃花源的美。画好之后,就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设计理念:这一环节设计会使学生把心中想象的“世外桃源”或者用心读出,或者用情绘出,或者用笔画出,使课文蕴涵的美育价值在学生的读、说、画中充分显现

6、出来,实现“美”的再创造,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3)桃花源的美我们概括出了景色美、生活美、人情美,这三个方面是不是桃花源最吸引人去的地方呢?我们中国大山名川,风景美,人情美,生活美的地方也不少,为什么桃花源让人魂牵梦绕,一千多年来,在中国诗人的心中,桃源仙境始终美好,让人向往呢?(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备“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评价”。在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陶渊明生活的背景,桃源人是为什么举家搬迁到这里来的。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这里没有战争,没有压迫剥削,和平安乐,人民安居乐业,这才是人们真正

7、向往的原因。)3、桃花源真是景色优美,生活幸福快乐,人民淳朴可爱,这样一个景美人更美的地方怎能不让人留恋忘返,出而复寻呢?而渔人出而复寻为什么没有再找到桃花源呢,你如何理解这个问题。(设计理念:这个问题会使学生再次联系背景,知道在那样一个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这样的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美好的天堂,但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这样就由文章的重点问题的解决突破而自然转到了理解文章的主题,也就实现了文章难点的突破,即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四)总结课文,把握主题思想以上环节已使学生对文章主题思

8、想的理解水到渠成,因此在总结课文,把握主题思想这个环节学生就可以自己来总结了,相信学生会总结得很好。学生总结完后,可出示主题思想总结的投影片,以进一步加深印象。(五)时空连线,知识拓展延伸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和平安乐,富足幸福。今天我们的国家日新月异,繁荣和谐。你是喜欢陶渊明笔下那个让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呢,还是喜欢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呢?为什么?(设计理念:这个问题是时空连线,将古今联系起来。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不会是单一的,他们或许喜爱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或许喜爱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在发现世外桃源与今天生活美好的同时,就会发现它们各自的不足。桃花源封闭、不开放、不够发达,今天的生活、社会也有许多

9、的弊端,我们的国家正在发展中,还不够强大。那么,作为一名中学生该如何去做呢?这就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引起他们的深入思考,达到了一次理想教育。这无疑拓宽了一层,更具深度,更有价值与意义。这一环节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六)激情收束,再次推向高潮结束语: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美丽的桃花源至今仍唤起人们的无尽的遐思,仍令人情醉神痴。这也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毛泽东登庐山中有这样的一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面对着中华大地的千年变迁,当中

10、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试问: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 希望在 21 世纪的今天,同学们能志存高远,向着理想勇往直前!(七)布置作业,学以致用1、制作知识积累卡: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词句,也可以把本节课的心得体会、学习的方法写出来。2、背诵课文。3、课外阅读桃花源诗 ,诗文对读,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八)板书设计,提挈全文板书是一篇文章重点内容的体现,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醒目、直观的板书,课文内容可以说是一览无余的呈现在了学生们的眼前。如此设计板书既明确了重点,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本课板书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桃桃 花花 源源 记记陶渊明发 现 和平安宁探 访 桃花源 怡然自得离 开 安居乐业再 寻 民风淳朴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社会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反映人民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