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之诗歌鉴赏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01508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复习之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期末复习之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期末复习之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期末复习之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期末复习之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之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复习之诗歌鉴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期末复习之诗歌鉴赏高二期末复习之诗歌鉴赏一、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一、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答题要领】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答案要点一) 。其次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答案要点二) 。再次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答案要点三) 。最后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即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答案要点四) 。【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 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

2、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 761 年)问: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答案及评分标准:答案 1:这首诗景中含情(1 分) 。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 “点污琴书”的活动。 (1 分)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2 分)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2 分) 答案 2:这首诗借景抒情(1 分) 。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1分) 。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 (2 分)

3、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2 分)【练习】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驼褐:驼毛做的外衣。 阑干:横斜貌。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2二、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要领】第一步:确立何种感情与态度(有时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积极、消极等)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第二步:联系具体的字、词、句、联、全诗,描绘所写之意象、之意境、之事件。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

4、。关上了自己的家门。第三步:指出意象、意境、事件之特点与感情、态度的联系。 (接一二句分析)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接三四句分析)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

5、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 陶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问:本诗题为“访城西友人别墅” ,但一直到结束都没有具体写“君家”怎样、 “友人”如何,该不是拟错题了吧?请结合原诗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答案:此诗并没有拟错题。诗中表面来看是没有直接写友人及其别墅,但实际上巧妙地运用了以境写人的烘托手法来写君家怎样、友人如何。

6、一、二两句在点题的同时用小路斜日高犹未到揭示出君家僻远的特点,而我们更能从三、四句那门巷相似而又枳花满村的环境和那朴素划一、洋溢着闲野情趣的画面中看出友人及其别墅的投影,从而悟出作者对友人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的赞赏。诗人的这种从侧面着笔的写法可谓清新别致、耐人寻味。【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春即事 叶采3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问:作者在诗中流露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请试作简述。【练习】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点绛唇 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问:“情词并胜,

7、神韵悠然” ,是人们对这首词的评价,试从词的情感角度作简要分析。三、鉴赏作品中的形象三、鉴赏作品中的形象【答题要领】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的特点,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中的形象的含义。回答要点:(1)是什么形象(景物、氛围) ;(2)形象(景物、氛围)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景物、氛围)的意义是什么。【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 分)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 、

8、 “望”两个方面回答。答案及分析:从题目内容来看,属于对景物形象的考查。题目明确要求考生从诗中找出“意象” ,印证题目中的“晚望”二字。 “晚”是指时间, “望”是指动作。即考生从诗中找出意象后,要按照每个意象的特点,对应归类。参考答案:晚:归艘,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 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4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问: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 分)四、鉴赏作品的语言四、鉴赏作品的语言【答

9、题要领】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回答这类题目,一般从三个方面来回答:一是总体效果,即有什么作用;二是结合字句谈形式和内容上的作用,记住一定要结合诗句;三是联系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东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 2 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 分)答案及分析:从题目来看,是要求考生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实际上是让考生回答这一词语的作用,由此来看,属于对诗词语言的鉴赏能力考查。从回答的要点上来看,至少

10、应当包括词语本身的含义以及语境义、词语所携带的情感成分等。另外在回答这类题目时,考生如果能想到诗人的诗歌风格,回答起来将更容易些。参考答案:“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 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 分) 【练习】早 梅 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5高二期末复习之诗歌鉴赏答案 一、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答案:(1)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 1);(2)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

11、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 2);(3)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 寂寞(步骤 3)。 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答案:作者在诗中流露出了一种恬静、悠闲、喜悦的情感。 “双双瓦雀”在瓦屋上跳跃,把它 们的影子投上书案,点点杨花从窗外飘落于砚池,没有恬静、闲适的心境是难以观察到的。诗将 作者足不出户、埋头书案(“读周易” ) 、淡泊名利的形象和情感生动地展示了出来。 2.答案: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到写伤别愁,到写盼归之愁,全面地、层层深入地 表现了女子心中愁情积淀积累的过程。一个雨字,把上下两片勾联在一起;远处的萋萋芳草,近 处的愁红惨绿,远

12、远近近,都在催花雨的搅拢下显得分外冷寂,把愁已经写尽、写透。到结句处, 感情已积聚达到最高峰,全词也随之达到了高潮。人们赞此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实不为过。三、鉴赏作品中的形象 答案: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 ; 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人格形 象) 。 四、鉴赏作品的语言 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 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 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