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500354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目录一、数学习题的研究意义.2(一)复习导入,习题奠基.2(二)新授过程,习题支撑.3(三)课后辅导,习题巩固.3二、 数学习题的实施策略.3(一)遵循原则,巧妙设计.4(二)变换角度,有效运用.51.提倡解答形式多样化.52.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6(三) 联系生活,尊重主体.7三、关于数学习题研究的反思.8(一) 层次性的把握.9(二) 多样性的支持. 9(三)兴趣性的维护.9参考文献.102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摘摘 要要 数学习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习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成为技能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 它是学生把知识

2、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 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 更是学生实现自我的梦工场。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习题形式体现的,如果学生光听教师讲解而不去做习题,是很难真正掌握知识的。因此,数学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堂没有学生练习的数学课不可能是成功的。数学习题的作用如此大,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安排呢?(建议去掉,摘要主要是对你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进行概括性描述:文章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而且老师往往只看这个摘要就知道你的文章的价值了,所以要把你的东西在这里重点介绍,要另外加上来)关键词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习题;习题设计习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3、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成为技能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 它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 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 更是学生实现自我的梦工场。在新课程标准中又十分强调把数学知识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 把“ 解决问题” 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数学习题又是解决问题的载体,它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所将要阐述的是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如何运用数学习题。数学不同于语文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运用。虽然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小学生在生活中直接运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很少。那么在课堂中

4、就需要大量的习题去练习巩固。数学习题的有效安排可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对小学数学习题进行有效地安排是教师关注的重点。一、一、数学习题的数学习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数学习题有助于学生吸取新的知识,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促进基础知识的渗透理解,明确个知识间的练习;通过数学习题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建议重写:先写导入的意义再写数学习题导入的意义; (一)(一)复习导入,习题奠基复习导入,习题奠基3在数学教学中,课堂的起始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

5、功铺下了基石。导入的方式很多,但每种方法中都有大量的运用到数学习题。课前的练习对于学生是一个温顾的过程,也是一个查漏的过程,更是为“新知”做铺垫。巧妙的习题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可做一个长发形木框。教学时,先出示长方形木框,让学生计算出木框的面积,然后再将长方形木框拉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木框来启发学生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有什么联系?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垂线与平行线的画法”时,先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是垂线和平行线。趁势让学生弄清: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通过观察比较,这样既温顾了旧知识又为新学的知识做好了铺垫。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

6、识的掌握也比较深刻。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水平,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调整新课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练习引出“新知” 。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可以先给出几个乘积是 1 的两个数相乘的算式,如“2/5x5/2,4/9x9/4,1/33x33”,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在仔细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继而引出“倒数”的定义。 (建议你根据导入的不同形式如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来举例说明) (二)(二)新授过程,习题支撑新授过程,习题支撑数学的学习离不开练习,教师通过习题的讲解给学生传授新的内容,学生通过习题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当然在一个知识点后安排习题,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7、起到练习巩固的作用。特别在新授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是可以安排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习题引导理解并掌握。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小美就要过 9 岁生日了,妈妈告诉她离她的生日还有两个月,妈妈每天在家画一幅画准备在生日那天送给小美,两个月后,小美生日到了,你猜妈妈一共画了多少副画呢?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利息的计算”之后让学生计算利息税,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

8、学生解题的情况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安排上课节奏。这样,习题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在积极思考不期然中生成了精彩,学习任务也得以顺利完成。及时的练习也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教师适时的点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4(三)(三)课后辅导,习题巩固课后辅导,习题巩固熟能生巧。课后的数学习题起到一个巩固,延伸的作用。也可以促进“正强化”是所学知识内化。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防止被遗忘,也可以与已有知识建立更加紧密的练习,以确保学生将公式及时消化,并能灵活运用。如每次课后教师都会安排家庭作业。此处为何不举例?二、二、 数学习题的实施策略数学习题的实施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数学习题越

9、多越好,需要合理安排,抓住数学习题的特点进行有效教学。数学习题往往缺少趣味性,学生提不起兴趣,所以对习题进行有效处理,进行发掘。 (一)(一)遵循原则,巧妙设计遵循原则,巧妙设计习题习题传统的练习设计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但是在习题安排的适量性、针对性、生活性和梯度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经过深入思考和实践总结后,在练习设计方面我做了些改进尝试, 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 1.立足学生,注重习题的趣味性。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感应。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的训练。所以教育,

10、应当立足学生,回归到心灵深处激发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学会自我修正、自我成长。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趣味性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例请你读出下列各数:55500000 读作: ( ) 50050005 读作: ( )50000505 读 作 : ( ) 50000550 读 作 : ( )这四个数的读法,我们如何改造呢?现在不让学一个一个地读 不厌其烦地写出来,而是把它放在密码的背景下要解决问题,就要正确地读出这四数才能破解密码 小凡忘记了存包箱的密码,但他忆出密码可能是55500000、50050005、50000505、50000550

11、这四个数中的一个,并确信密码这个数只读出一个 零, 这 个 密 码 是( )的习题情境让学生感到兴趣,好玩,学生愿意做。(圆周率的记忆可不可以也作为一个例子?)2.紧扣教材,遵循认知规律,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和梯度。 (加上层次性的设计的原因:我想应该是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学生本身的需要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循序渐进的要求)习题的选编和处理方式一定要有层次性,习题里面包含有易、5中、难不同梯度的练习问题。从而形成一连串的问题链,浅层次的记忆性问题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问题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高层次的问题可供用来 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降低坡度,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

12、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成绩一般的学生能正确解答大部分习题,成绩优秀的学生能解答难度较高的探索性、拓展性习题,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才能加深理解,逐步掌握. 练习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由此, 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那种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往往是无益的。这使得我们在练习设计中,更要有针对性, 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不平均使用力量,容易的少练,较难理解的重点练、反复练,加强估算、巧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