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戏剧 ——论我国戏曲和国外歌剧之间 的异同分析----戏剧论文 第 1 章绪论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在学术研究中也取得了 突飞猛进的进展,国内歌剧的引进首先是通过俄罗斯开始的,随着 中东铁路在东北修通,有了交通的保障,中国与俄罗斯的交流往来 幵始密切起来,歌剧的引进也是从俄罗斯的名族歌剧开始的,如格 林卡、达尔戈梅斯基、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为代表创作 的俄罗斯民族歌剧随后中国的学者走出国门,带回了国外的先进 理念,许多外国著作开始有了中文译本,国内掀起一股翻译国外书 籍的风潮,这时关于歌剧的理论研究才逐渐被引入国门,二十世纪 的前五十年只是初始牛角,后五十年才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论著作, 然而,从内容上看,还只是局限于歌剧作品集的整理以及歌剧演出 形式的研究,对于歌剧作为一种文化所承载的内涵等更深层次的理 论著作鲜有少见同样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戏曲艺术在中国有着 与歌剧在欧洲相同的历史意义,更因为二者同从古老的戏剧发展而 来,二者的比较研究也就必不可少 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是戏剧在不同文化下发展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两 种戏剧形式,中国戏曲是从中国戏剧中慢慢发展演变而来的,西洋 歌剧也是从希腊文明中的戏剧文化发展而来,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原始戏剧,探索二者的起源,我们发现其有着惊人的相似过程, 不仅仅是起源,它们的发展过程、表现形态、艺术内涵都有着不同 程度的相似之处。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对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的比较研究提出新的看法,希望本课题的研 究成果,可以填充中国戏曲与西洋歌剧之比较研究的一个空白内容, 同时也将中国戏曲放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使更多的学习者把关注点 投向中国传统声乐文化 戏曲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一大精髓,其中蕴含了最具中国特色的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性格特点、精神文明和独特语言的最集中、最 表象的体现;西洋歌剧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广泛的古典艺术之一,经 过了几个世纪,到今天,它仍占据着各大舞台的中心地位将二者 放在一起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 笔者查阅了校图书馆的相关外文学术期刊及专著,未发现同样的课 题研究外文涉及的主要是西洋歌剧的作曲家、作品背景、咏叹调 演唱分析、和声曲式分析等,内容较多;对中国戏曲的研究在百链 上以“ChineseOpera”为关键词搜索到了 230 篇外文期刊,外文图 书仅 34 本研究的内容多是人文层面的,以介绍中国戏曲为主,关 于二者比较的内容尚未查阅到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根据校图书馆百链链接搜索以“西洋歌剧”为关键词的图书有 452 种,其中内容以史类研究与歌曲集为主;以“中国戏曲“为关键词 搜索到的图书有 13185 种,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
以“中国戏曲 与西洋歌剧”为关键词搜索到的期刊有 62 篇,其中关于中国戏曲与 西洋歌剧比较研究的期刊有 10 篇,搜索到的学位论文仅两篇首先, 从数量上看,这一课题的研究还属于非常薄弱的环节;再从内容上 来看,所涉及的书籍内容较为单一,且内容大多停留在表面,有实 际指导意义的内容较少1.3 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课题的创新性 1.3.1 课题的研究目标 此课题的研究是对两年来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演唱实践的一个总结, 也是主要的研究领域,旨在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学以致用,相辅相成,从二者的发展现状中发现其存在的问 题,通过比较二者的艺术特点,总结出其存在的相同点与演唱上的 共通性,从而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1.3.2 采取的研究方法 1、查询法:查阅相关书籍及文献,上网浏览相关资料; 2、观察法:通过观察日常生活和演出活动,了解最前沿的音乐理念、 表演方式等,获得研究所需的相关材料; 3、音像资料分析法:收集大量音像资料进行观摩学习,整理课题所 需资料 搜集论文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相关资料,对论文 进行初步构思;列出论文提纲,书写论文内容,对论文进行修改, 定稿。
在此课题上,通过本科四年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前人 已有的基础上,已具备进行该项研究的客观条件;并通过平时的理论 学习与实践经验,可较好的完成该项课题的研究 ..........................第 2 章中国戏曲形成的历史沿革2.1 中国戏剧文明形成的三个阶段 《中国戏曲史》中提到关于戏曲的起源:“戏剧的起源,无论中外, 都承认大致由三种力量促成:1、初民的宗教情操 2、祖先及英雄崇 拜 3、人类的模仿天性将这三点放到戏剧艺术当中来看,循序 渐进的形成了一条戏剧诞生之路在很多的文章中我们看到,有些 学者将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称之为“中国戏剧”,有些又称为“中 国戏曲”,对此,我尝试从时间的划分上来将二者的内涵进行区分 “中国戏剧”是中国戏剧文明形成以来到发展至今,所包含的总的 艺术内涵,是一个总称;而“中国戏曲”则是指在宋杂剧形成之后, 所包含的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中国戏曲”包含在了 “中国戏剧” 之中,下面将通过几段历史来界定“中国戏剧”与“中国戏曲” 2.1.1 原始歌舞中的拟态表演 中国戏曲形成的渊源最早课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的原始歌舞,原始 歌舞作为一种美的因素存在于中国的戏曲艺术当中,在戏曲艺术真 正完全形成时,歌舞仍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原始歌舞主要 与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狩猎活动有关,有的歌舞直接与人们的狩猎活 动以及狩猎之后的庆功宴,这一说法可在《吕氏春秋?古乐》1 当中 得到佐证:“拊石击石,…,以致舞百兽,”指人们装扮成百兽的 样子击打石头,应着节拍而舞除了在古书上有记载,我们还可以 在世界各地的壁画中得到考证,这是最早的原始歌舞形态,通过模 仿动物们的形态,并按照自己的情感、意志加以整合,形成了一种 拟态的表演,这种拟态的表演可以作为中国戏曲歌舞表演的一个基 石,之后在此基础上逐渐丰满成熟 2.1.2 原始宗教中产生的场面与程序的组合 原始宗教主要是指原始人们对图腾的崇拜与信仰,在原始人面前, 自然界的一切都具有神秘性,任何一项自然活动在他们面前都是巨 大的,且万物皆有灵性,因此每个原始部落都会选择一种自然界的 生物,作为自己族群的标示并予之崇拜,或是植物或是动物,希望 通过对图腾的崇拜来保护族群的安全,寄以愿望,后人把这称之为 图腾崇拜这是最初的原始宗教形式,然而这确是人类文明的一大 进步,为了对这些图腾表示崇拜,原始人们常常会在出门狩猎之前 举行一些祭祀仪式原始人们进行的祭祀仪式活动究竟是怎么样的 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在我国一些偏远少数民族当中还保持着图腾 崇拜的一些传统,我们可以通过少数民族的图腾祭祀仪式来对原始 社会的祭祀仪式进行联想。
我国的少数民族鄂温克族就还保有图腾 崇拜的宗教信仰,在鄂温克族,人们把熊视为自己的图腾,然而由 于生存问题不得不猎食熊肉,他们为此举行了一系列的礼仪:吃的时候,大家围坐在帐篷中,并模仿 乌鸦的叫声,给即将要吃食的熊进行祭奠仪式,通过祭奠仪式告诉 熊,吃食它们的是乌鸦,而不是鄂温克人一套仪式表演完以后才 能开始吃,吃完以后还要为熊举行葬礼仪式,称之为“风葬”,把 熊剩下来的内脏和助骨绑在一起,参加者对着熊的内脏和助骨假声 哭泣,对熊的死去表示悲哀在这样的仪式中,较之前的拟态表演 多了一些场面的设定,还有一些摹拟的程序的设定,这显然是又一 步完善了一场仪式的活动程序 ...........................2.2 中国戏剧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 中国的戏剧艺术从最初的原始戏剧到现在我们所见的戏曲艺术,期 间经历了漫长的一段历史,戏曲真正的形成应该从隋唐说起,自隋 统一以来,我国国力曰趋强盛,经济持续稳步上升,文化艺术方面 也开始有了国际之间的交流,国内各地方的交流也逐渐频繁安史 之乱的到来也给戏曲的凝结推了一把力,安史之乱作为唐代的一个 分水岭,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文化上,其前后期都有显著的 不同,文化市场由贵族扩散到大众,尤其是庙会的兴起给戏曲提供 了一个形成的场所。
戏曲形成之后经历了三个发展的黄金期,每一 个黄金期都代表了戏曲艺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大突破,通过对这三个 时期的认识,我们对戏曲的历史也就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2.2.1 北杂剧与南戏 我国戏曲在北宋末年时期,已经演变成一种较为完整的艺术形式了, 有学者曾提出,中国戏剧形成时间应比北宋末年更早一些,同样作 为古老戏剧的发源希腊悲剧,早于中国几个世纪就已经形成,同希 腊悲剧相比,中国古代社会的祭祀礼仪并不比希腊悲剧产生之前的 祭祀礼仪少到哪里去,那为什么戏曲会晚那么多呢?这与我国自古 以来的生活方式有关,我国古老的思想家们推崇“礼” “仪”思想, 让生活与艺术相互渗透,以至于形成了生活化的艺术,艺术化的生 活然而这两者都与真正的艺术存在一定的距离,只有当戏剧从生 活中脱轨出来,形成一种艺术的审美,这时戏剧才能真正称之为戏 剧 公元十二世纪以来,社会动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复杂,北 方的女真贵族在建立了全国政权之后进一步攻陷汗京,灭北宋,迫 使宋室南迁,定都杭州,继立南宋政权,接着蒙古贵族打败金国, 与南宋对峙,最后蒙古赢得了胜利,成立元朝,统一全国从这一 段历史来看,少数民族一直追赶汉人,在经历了北宋南宋的文化繁荣之后,少数民族最终统治了汉人,将汉人 e 为社会最底层。
权高 位重的宋朝文人退出了宫廷的舞台,走向民间谋生,将创作的热情 也投向了世俗生活北杂剧与南戏是由宋杂剧的南北分流形成的, 由于宋朝文人地位较高,两者都在城市中得到了丰富和提高,逐渐 形成了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和规模元统一南北以后,北杂剧是十 分繁荣的,《录鬼簿》4 中这样记载到:“元贞大德秀华夷,至大 皇庆锦社稷,延祐至治承平世;养人才,编传奇,一时气候云集 ”这是贾仲明为知名杂剧作家狄君厚所写的挽词,由此可看出北杂 剧在当时是广泛流传的北杂剧的繁荣还得益于南北水路商业交通 的打通,北杂剧流入江南,与南戏交流、竞赛,促使南戏也有了一 定的发展到了元末,新的演员和作家也都聚集到了江浙一带,北 方出现衰落的迹象,而到明代初叶之时,北杂剧流入了宫廷,受到 了宫廷的束缚,加剧了北杂剧的衰落南戏早于北杂剧形成,北杂 剧形成之后迅速占领上峰,南戏处于劣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政权的推移,南戏自身也与北杂剧相互渗透,吸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元末明初之时,南戏还出现了如《荆铁记》、《琵琶记》等这样 的新剧作,在技巧上、形式上有了很大的革新与突破,为戏曲的进 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2.2 昆山腔与犬阳腔的形成 昆山腔与戈阳腔的形成是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时期,它 们“继南创北”的幵创了以南曲为主的传奇时代。
昆山腔兴起于十 六世纪中叶,在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这段时间内,成为了戏曲中影 响最大的声腔剧种,犬阳腔是与昆山腔在明清两代一样流传广泛的 声腔剧,与昆山腔不同,戈阳腔更流星于民间,在劳动人民中保持 着巨大的影响力 ..............................第 3 章西洋歌剧的构成.............................. 9 3.1 歌剧的艺术组成部分.............................. 10 3.1.1 音乐.............................. 11 3.1.2 戏剧与文学.............................. 12 3.1.3 舞蹈.............................. 13 3.2 歌剧的社会组成部分.............................. 13 3.2.1 歌剧院与经理人.............................. 14 3.2.2 作曲家与指挥.............................. 15 3.2.3 歌唱家与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