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493621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国际贸易理论(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Moder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2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三节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第四章主要内容*3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梳理t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14世纪末至 18世纪)t重商主义(托马斯孟):研究怎样通过鼓励商品出口、限制进口来 增加货币的流入进而增加增加财富t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 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t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上的相 对差别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不同t新古典国际 贸易理论 (19世纪末至 20世纪初)tH-O理论(赫克

2、歇尔俄林):各国倾向于集中生产并出口密集使 用本国丰裕资源的产品,以换取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资源的产品t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经过验证发现1947年,美国向世界其 他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换取的是相对资本密集使用的出口产品tH-O-S理论(萨缪尔森):探讨国际贸易对各国收入差距的影响,论 证了国际贸易使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价格趋于一致的定理劳 动 资 本*4t当代国际贸 易理论 (二战后,即 20世纪50年 代至今)t产业内贸易(克鲁格曼):同类产品之间和发达国家之间贸易量大 大增加。从产品差异性、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t产品生命周期(雷蒙德弗农):产业发生转移,世界主要

3、出口国的 领先地位在发生变化t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S. B. 林德):需求变动是引起生产变动和生产 贸易的基础,收入变动又是引起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国家t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 产业与国内竞争状态所构成的不同组合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成功的 关键决定因素进 口 出 口*5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Theory of Intra-industry Trade) P159t背景t产业内贸易的含义t贸易模式差别的说明t产业内贸易指数*6t二战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尤其是工业产品的贸易大 大增加,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增加,许多同一行业的产 品既进口又出口。t1)20世纪

4、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H. G. Grubel )和劳埃德(P. J. Lloyd)对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 了开创性、系统性研究,并著产业内贸易t2)格雷( Gray ) 和兰卡斯特( Lancaster )从产品异质性 角度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现象;t3)戴维斯( Des )和克鲁格曼(PaulKrugman, 1953)从 规模经济的角度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的原因t一、背景*81)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的交换及中间产品的交流;也叫双向贸易( Two-way Trade)如

5、,美国与日本互换电脑、德国与法国交换汽车等等2)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不同产业之间完全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如, 汽车与小麦的交换。二、产业内贸易的涵义*9产业内的产业内的SITCSITC界定界定1010大类(大类(SectionSection) 6363章(章(DivisionDivision) 223223个组(个组(GroupGroup) 786786个分组(个分组(SubgroupSubgroup) 19241924个项目(个项目(ItemItem)SITCSITC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分为(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分为(20062006年的修订)年的修订):国际贸

6、易标准分类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SITC是以等级为基础,以阿拉伯数字来描是以等级为基础,以阿拉伯数字来描 述商品的,一位数表示类,二位数表示章,三位数表示组,述商品的,一位数表示类,二位数表示章,三位数表示组, 四位数表示分组,五位数表示项目。四位数表示分组,五位数表示项目。0 0食品和活畜食品和活畜 1 -1 -饮料和烟草饮料和烟草 2 -2 -粗材料,不能食用,但燃料粗材料,不能食用,但燃料 3 -3 -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材料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材料 4 -4 -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 5 -5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不另说明化学品及有关产品,不另说明 6 -

7、6 -主要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主要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 7 -机械和运输设备 8 -杂项制品 9 -分类商品,而不是其他地方的贸易标准分类交易 *101)专业化:2)需求变化:3)产品零部件:三、产业内贸易的解释(一)产品的差异性t如,全世界有3500架现役波音飞机的重要零件和组件是在 中国制造的,占波音全球机队的三分之一 。07年底,波音与 中国航空工业又签订6亿美元零部件合同*11ta. 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t 同类不同质的产品:丰田汽车和通用汽车tb. 国际贸易中的垄断竞争,价格歧视(倾销 )t 拥有一定定价权力的厂商面对弹性不同的 各国市场,实行价格歧视以获得利润最大化(二)不完全竞争*

8、121) 厂商选择一种或几种款式而不是全部 品种时,才有可能达到规模经济水平;2) 国家间要素禀赋越相似,越可能生产 更多相同类型的产品,产业内贸易量也越 大(三)规模经济(四)偏好相似*13四、产业内贸易的测定t(一)产业内贸易指数(IIT)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量国家间在同一个产业(即同类产品)间进行贸易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计算公式:XiXi同一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同一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MiMi 同一行业或同类产品的进口值;同一行业或同类产品的进口值;i i 个别产业个别产业 通常情况下: 0IIT1*14t产业间贸易指数=1-IIT 当X = 0 ,M0或 M = 0 ,X0时

9、,IIT = 0, 说明该国的这个产业是完全的产业间贸易完全的产业间贸易; 当X = M 时, IIT = 1, 说明该国的这个产业是完全的产业内贸易完全的产业内贸易。 IIT值越接近0 0,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低越低; IIT值越接近1 1,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越高。t假设美国在产品H、S 与U 之进、出口贸易情况如 下:t 出口 进口t产品 H 40 0t产品 S 50 80t产品 U 10 20t总计 100 100t则美国何种产品之产业内贸易指数最大:*16第二节 产品生命周期 (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 P184t一、背景t产业领先地位的不断转移

10、,即有些 产品曾经是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和 出口,而战后却不得不从其他国家 进口。*17t提出者t雷蒙德弗农( Raymond Vernon )t1931出生,是美国二战以后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方面最多产 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有着二十年在政府部门任职的经历, 还在短期内从事过商业。从1959年开始,他在哈佛大学任教 。 t弗农于1968年在他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一文中首 次提出了产品周期理论,由此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t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一)技术周期的变化t阶段 1: 创新 t 高技术; 研发成本: 技术密集型产品t阶段 2: 技术扩散t 技术的重要性下降 标准化, 资本成本和熟练工

11、人: 资本和熟练工人密集型产品t阶段3: 技术停滞t 技术内置于设备之中,操作变得简单,对工人的 技术水平要求也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三、技术周期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19*19(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t阶段 1: 技术密集型产品t 科技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比较优势,比如美国t阶段 2: 资本和熟练劳动力密集型产品t 资本和熟练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有比较优势,如日 本和德国t阶段 3: 劳动密集型产品t 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有比较优势,如中国*20净出口净进口领先者t1t2t3t4t5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第一阶段: 创新国出口第二阶段:技术 扩散跟随者出口第三阶段:技术停滞 ,发展中国家出口时间技术周期与

12、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图t美国t德国t中国*21(三)总结:产品生命周期带来的动态变化阶段生产区位 竞争优势 产品需求贸易格局 新产 品阶 段生产中心 为发达国 家(创新 国)技术技术创新 国及其他 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国为生 产和贸易中心, 并向其他发达国 家少量出口 成熟 产品 阶段生产中心 在其他发 达国家资本所有发达 国家及发 展中国家技术创新国和其 他发达国家为生 产中心,并向发 展中国家出口 标准 化产 品阶 段生产中心 在发展中 国家劳动生活必需 品,全世 界都需要发展中国家成为 世界生产中心, 并开始向国外市 场大量出口*22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评价(一)贡献t1)从技术进步角度说明贸

13、易发展,进一步解释了 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t2)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动态描述有一定现实意义。(二)缺陷t作为贸易理论须进一步严密和充实,没有作为主 流理论决定需求的因素t实际需求t喜爱偏好t收入水平-恩格尔法则第三节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P191t一、背景*24tH-O的局限:H-O假设两个国家偏好相同,对国 际贸易原因的探讨只考虑供给因素,得出要素 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如,20世纪 50年代的南北贸易)。t但无法解释战后日益增多的要素禀赋差异不大 国家间(工业国家间)贸易发生的原因(如, 20世纪60年代,北北贸易;20世

14、纪末:发达国 家之间的贸易接近全球贸易的50。)*25二、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论的提出瑞典经济经济 学家斯戴芬伯伦伦斯坦林德( Staffan B. Linder)于1961年出版论贸论贸 易和 转变转变 (An Essay on Trade and Transformation)一书书中首次提出了更适合于 解释发释发 达国家之间发间发 生贸贸易原因的偏好相似 理论论(Theory of Preference Similarity),又称 需求重叠理论论(The Overlapping Demand Theory)或代表性需求重复理论论。*26三、主要理论观论观 点t1) 两国经济发经济发 展程度

15、越相近就越存在需求相似性t2) 两国的需求越相似贸贸易量就可能就越大t3)平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结构的最主要因素t即:两国经济发经济发 展程度越相近,人均收入越相近, 需求偏好越相似,相互需求就越大,贸贸易可能性就 越大。*27t五、关于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意义及其适用性t (1)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从需求的角度阐述 了部门内发贸易发展的原因,因而是对古典 贸易理论的补充。t (2)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对于解释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迅速发展的发达国家间,特别是产 业内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t *28练习v1偏好相似论是从需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 因。( )v2所谓产业间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部发生产品交换活 动;而产业内贸易是指不同工业部门之间发生的产品 交换。( )v3尽管工业发达国家在国内消费需求的偏好相似程度 方面显得较低,由于发展程度和人均国民收入比较接 近,因此工业品的产业内贸易量较大。( ) v当一产品处于创新期时,知识和技术是该产品的优势 所在。( )v一、判断:TFFTv5当两国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