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教案第四课《快乐的课间》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7931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教案第四课《快乐的课间》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教案第四课《快乐的课间》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教案第四课《快乐的课间》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教案第四课《快乐的课间》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四年级教案第四课《快乐的课间》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教案第四课《快乐的课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教案第四课《快乐的课间》(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课 快乐的课间 第一课时 陀螺 教材分析:陀螺是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游戏的情景。木管乐器奏出的主题采用以八分音符与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和连续作上行六度跳进的旋律进行,音乐充满兴奋、热烈的气氛,孩子们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的神情跃然于音乐之中。乐曲还通过快速流动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生动地描绘了陀螺的飞快转动。教学目标:1、简单介绍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2、通过聆听陀螺,感受音乐兴奋、热烈的气氛,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3、让学生知道较快的音乐速度和旋律音程的大跳是造成欢 快热烈气氛的原因。重点难点:感受木管乐器的音色特点,乐曲

2、所表现的“陀螺”的兴奋热烈的情绪特点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 10 分1、师生问好!(师)同学们 请起 立 同学们 好!(生)你好 你好 老 师你好 老师 你 好!音阶下行,指导坐正2、发声练习课前练声是音乐课必须的一项要求学生不要大吼大声的喊叫,保护好嗓子合理的发声。师:同学们先来听一段音乐,感受其快乐的情绪。 (播放音乐陀螺 ) 师:你认为老师播放的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游戏? 生:是陀螺 。 师:为什么? 生:因为音乐上下跳动,好象陀螺在旋转,开头的响声好 像是在抽陀螺。 师:回答得很好!初听音乐,你有哪些问题

3、要问? 生 1: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生 2:这是一段什么样的曲子?生 3:木管乐器有哪些?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的问题是(教师用彩色粉笔标出要探究问 题的序号): (1)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 (2)这是一段什么样的曲子? (3)木管乐器有哪些?5、自主探究 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围绕自探问题展开自探。 师:同学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么你心中的疑问也就解决 了。 二、解疑合探 15 分 1、同桌交流(1) 、 (2) ,师生、生生合作解决问题(3) (4) (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 2、师生讨论并总结:这首乐曲

4、的节奏比较跳跃,速度是快速。同学们了解木管乐器吗?下面听听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A、长 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B、短 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类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适宜于演奏各种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C、大 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常用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

5、,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本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音乐中运用了大量快速的节奏和大跳音程造成欢快热烈的气氛,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游戏的情景。师:现在我们对陀螺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来来听这段音乐。师: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转动的情景吗 ?生:能。复听全曲:学生边听边看教材中两种谱简谱与图形谱。 让学生知道较快的音乐速度和旋律音程的大跳是造成欢快热烈气氛 的原因。 3、模唱旋律 (1)教师示范,“la”音模唱;(2)学生跟琴用“la”音逐句模唱; (3)齐唱,抽测,反馈;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衬词模唱旋律 2-3 遍; (5)跟琴视唱旋律 1-2 遍

6、。 三、质疑再探 5 分 师:我们已经对这段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 白?生:这种陀螺是什么时候的玩具?生:为什么我们没有这种玩具?生:这种陀螺和我们现在玩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分小组讨论)师在学生回答后总结:陀螺是我们小时侯的玩具,那时条件比较差,市场上的玩具也不多,这种陀螺是自己用木头做的,非常麻烦。现在科技发达了,条件也好了,市场上的陀螺也比较便宜,玩的时候也很省力,不用鞭子抽打,比木头做的陀螺先进,所以现在这种陀螺很少见。同学们可以回家问问你的爸爸妈妈小时侯有没有这种陀螺。谈谈收获四、拓展延伸 10 分1、分次指生抽打陀螺,看谁抽打的陀螺转的时间长。2、选出陀螺冠军。

7、3、让陀螺冠军合着音乐抽打陀螺,体会并感受当时的孩子们抽打玩耍中飞快转动的情景,讲一讲自己的课余活动。4、师:这首乐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我们玩陀螺游戏时的情景。 音乐可以通过节奏、速度、音色、音区的不同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所以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只有通过 自己的听辨、想象、思考来理解乐曲。 板书设计:陀螺 1、节奏和速度? 2、什么样? 3、木管乐器有?第二课时欣赏旋转木马 教材分析:旋转木马是一首电子琴曲,描绘了孩子们在飞快旋转的 木马上,怀着兴奋、激动、自豪、紧张等各种情绪,呼喊者、欢 笑着,他们感到自己似乎正骑着一匹骏马飞驰。乐曲为复三段体 结构。4 小节引子以旋律声部作半音

8、进行的一组和弦及 “XXX0XX”这样的节奏提示了本曲的特点,并将人们带入了游乐 场的热闹气氛中。第一部分的主题由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和高低起 伏的曲调构成,描绘了电动木马快速旋转的形象,随后是一个带 有切分节奏的短小的连接句,把音乐又引回到木马旋转的主题。 第二部分音乐转入下属调,节奏疏密交替,密集和弦连续地反复, 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了孩子们兴奋、欢畅的情绪以及游艺场 中热烈喧闹的气氛。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以取材于 主题的尾声结束全曲。乐声渐弱,好像是酣畅快乐的情景在孩子 们心中久久难忘。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旋转木马,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 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

9、示自己听到的音乐。2、让学生知道较快的音乐速度和旋律音程的大跳是造成欢快热烈气氛的原因。重点难点:乐曲所表现的“旋转木马”的兴奋热烈的情绪特点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 12 分1、课前练习 (1) 、师生问好!(师)同学们 请起 立 同学们 好!(生)你好 你好 老 师你好 老师 你 好!音阶下行,指导坐正(2) 、发声练习课前练声是音乐课必须的一项要求学生不要大吼大声的喊叫,保护好嗓子合理的发声。复习旧知:让生用二拍子的指挥图式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 再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演唱歌曲大家来唱再次体会上课四十 分钟

10、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学习,下课十分钟也非常宝贵,只有 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 两不误。 2、导入:如果说孩子们玩陀螺是一种传统的游乐活动的 话,那么玩电动木马就是现代的游乐活动了。上节课同学们玩了 陀螺这个传统游戏活动,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场坐电动木马。 师:同学们,有谁坐过电动木马? (学生纷纷举手) 师:谁愿意说一说坐旋转木马是什么样?(请生看书上插图,让坐过旋转木马的同学给大家说一说坐 旋转木马是什么样:上下起伏) 师: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坐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 (播放音乐旋转木马 ) 师:初听全曲,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象 到孩子们

11、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生:能。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有哪些问题要问? 生:为什么这段音乐是表现旋转木马? 生: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 生:乐曲的开始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曲调一样吗? 生:音乐分几部分?每部分表现了什么? 3、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面我们来探讨这几个问题。 二、解疑合探 15 分 师:为什么这段音乐是表现旋转木马? 生:我认为是骑马,音乐像马蹄声,所以是表现玩木马时的情景。 师:那么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这首乐曲的节奏是比较紧凑的,速度也是快速。 师:好的。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一玩“旋转木马” 。 (播放音乐旋转 木马 ,在聆听中体验) 师:现

12、在我们对旋转木马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再来来听这段音乐。(再次播放音乐旋转木马感受音乐兴奋、热烈的气氛,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复听全曲设问: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象到 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生:能,孩子们都非常高兴。 师: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表现什么? 生:三部分。 师总结: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4 小节引子以旋律声部作半音进行 的一组和弦及“XXX0XX”这样的节奏提示了本曲的特点,并将人们带入了游乐场的热闹气氛中。第一部分的主题由连续的十六分音符 和高低起伏的曲调构成,描绘了电动木马快速旋转的形象,随后是 一个带有切分节奏的短小的

13、连接句,把音乐又引回到木马旋转的主 题。第二部分音乐转入下属调,节奏疏密交替,密集和弦连续地反 复,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了孩子们兴奋、欢畅的情绪以及游艺 场中热烈喧闹的气氛。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以取材于 主题的尾声结束全曲。乐声渐弱,好像是酣畅快乐的情景在孩子们 心中久久难忘。 师:你能听出乐曲的开始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吗? 学生回答:能。 师:当最后一部分再现曲调时,请举手表示你听出来了。 (再次播放音乐旋转木马 ) 三、质疑再探 5 分 师:我们已经对这段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生:这是一段什么曲子? 生:孩子们的心情怎样?只是高兴吗? (学生分小组

14、讨论) 师在学生回答后总结:旋转木马是一首电子琴曲,描绘了孩子 们在飞快旋转的木马上,怀着兴奋、激动、自豪、紧张等各种情绪, 呼喊者、欢笑着,他们感到自己似乎正骑着一匹骏马飞驰。 四、拓展延伸 8 分 师:同学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这段音乐? 生:游戏。 1、师请同学们合着音乐模仿玩旋转木马的动作。 2、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的课余活动。 3、小结 旋转木马这首乐曲用了快速的节奏和高低起伏的大跳音程, 描绘了孩子们快乐的课间活动。音乐可以通过节奏、速度、音色、 音区的不同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所以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 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听辨、想象、思考来理解乐曲。希望同学 们的课余活动更加

15、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旋转木马1:为什么是表现旋转木马? 2:节奏和速度? 3:开始与最后曲调一样吗? 4:几部分?表现了什么?第三课时歌曲哦,十分钟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 2/4 拍 ,D 宫调式、两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 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 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第一段节奏紧 凑,鲜明的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 悦的神情。第二段音调转为舒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 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进。“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 间十分钟得由衷欢迎。 教学目标: 1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通

16、过演唱歌曲表达自己高兴、快乐的情绪。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出快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 演唱切分音时节奏要准确。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学具: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0 分)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要求学生在气息控制下快速有弹性的演唱。 3、板书导入: (板书课题)师:同学们,看到这几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时间?在这十分钟的 时间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请几个同学有感情地读一读歌曲的内容 师:刚才大家都是用语言方式来抒发的自己的感情,现在老师 用音乐的方式来抒发一下我对这“十分钟”的感情,请大家轻声拍 手为我伴奏好吗? (师范唱歌曲) 师:你 觉得这样唱能表现出你们在课间高兴的心情吗?刚才 老师唱的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歌曲哦,十分钟里面的内容。 4、再次感受歌曲,自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