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讲话资料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77964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学校讲话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家长学校讲话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家长学校讲话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家长学校讲话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家长学校讲话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长学校讲话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学校讲话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位尊敬的家长上午好! 今天,我们能聚在一起,实在是机会难得。首先,感谢各位家长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这是你们对孩子的爱,也是对我们老师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在未来的几天,你会发现孩子特别兴奋,在同学们面前会有一种成就感,这都是因为您在百忙之中,莅临这次家长会的原因,今天我们相聚在此一定会成为茶余饭后您和孩子讨论的焦点。情境创设,讨论导入:1、您了解您的孩子吗?例如:孩子的生日;(这时家长会嗤之以鼻,这么简单的问题谁不知道。 )老师接着问:班主任的名字;他的同桌是谁;谁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最喜欢的书籍;偶像等等。(这时的家长会陷入沉思,自己对子女的了解确实太少了,导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2、小结:称职的家长并不是只关心孩子的吃穿,挣大把大把的钱,供他上学,孩子是您的财富,所以您应该从多方面了解他。今天我将和各位家长讨论在孩子教育过程和学习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对策,不当之处还请品批评指正。我的报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误区。二、初三孩子的心理表现。三、中考在即对家长们的建议。一、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误区。一、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误区。1、棍棒之下出孝子、棍棒之下出孝子受中国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文化素养欠缺并且脾气比较暴躁的家长容易采用体罚的教育方式。他们往往比较相信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的教育观念。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味的拳脚相加,给孩子造

3、成身心的双重伤害。这种教育方式的恶果在孩子小的时候还看不到,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会很容易发现出自这样的家庭的孩子都比较暴躁和易怒,他们会讨厌用头脑思考,却偏爱用拳头说话,分析其中的原因也不难理解,这样的孩子长期生活在严重缺养的空间里,各方面的发育当然不会太正常,长时间的压抑还会让他们渴望有一个宣泄的机会,所以他们会喜欢上那种刺激的快感,甚至会不时的自己来制造机会以达到宣泄的目的。例如打骂从表面上可以使孩子暂时克服自己不正确的欲望和控制不正确的行为,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弄不好还可能使孩子养成说谎的毛病,变得阳奉阴违,父母面前不做、背后做。孩子幼稚无知,分不清善恶好坏,也没有坚强的性格,

4、父母就要耐心细致地教他学会分辨,积极地启发和引导。 打骂会污辱孩子人格和扼杀孩子个性,会使孩子反感、对立,还容易使孩子丧失自尊心,失去生活支柱,逆来顺受,畏首畏尾。长大后不能独立自主,凡事都要依赖他人,容易形成“随风倒”的性格。父母打孩子,实际上是向孩子表示:当别人的需要与你的需要发生冲突时,武力(或权力)是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孩子长大后,他很可能会以武力解决人际冲突,结果是受挫或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棍棒之下不一定出孝子,也可能出逆子。2、教育孩子忌讳讽刺挖苦、教育孩子忌讳讽刺挖苦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 ,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一事既出

5、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3、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你的孩子你了解,朝夕相处 缺点、优点您都一清二楚。而别的孩子呢,你发现的优点多,比来比去都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越比越生气

6、。这世间连两片相同的树叶都没有何况是我们的孩子呢。比什么:学习 五个手指还有长短呢 只要孩子努力了,比昨天进步了家长就应该高兴听话 孩子听话是您在这十几年的教育中培养的,不是跟别的孩子比出来的。如果比能把需要的东西比出来,那么孩子也可以比呀,别的孩子穿的是耐克、李宁,我穿的是什么,别的孩子的家长是村长,是干部,要手机有手机,要电脑有电脑,别的孩子上家长,是开大车的,是办工厂的,有私家车,而你有什么当这样的问题从孩子口中说出的时候,做家长您又有何感想呢四、就事论事莫牵连四、就事论事莫牵连对 15 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父母的唠叨是最可怕的精神折磨,好的劝说是“三言两语”,而不是喋喋不休,在唠叨中长大

7、的孩子不仅成绩不会好,而且性格也不好。例 1:把饭桌变成第二课堂,有的家长专门在吃饭时批评,训斥孩子 “你什么时候能考个好分数?你怎么就是长不大?总让大人为你操心,总是看电视,这样还能上重点?看某某多争光,一模又是全年级 50 名,考不上重点高中你这辈子就完了,你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 ”最后,连父亲一块连上,孩子越听越生气,不仅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造成更加逆反。3、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平时简单的一句话,都是“一语千钧”的教育名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今天的孩子,不是不行,而是父母不相信孩子能行。于是,担心代替了放心,指责代替了赞扬,挑剔代替了赏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宝藏,在他们身上,都潜藏着一些

8、智慧和才能有待开发。我相信只要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能找到开启教育成功的金钥匙。三、中考在即对家长们的建议。三、中考在即对家长们的建议。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大考之前既易放松,又易紧张焦虑,特别是中考前一周左右。在此,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1 1、不要打破自己固有的学习规律,作息习惯。晚上忌熬夜。、不要打破自己固有的学习规律,作息习惯。晚上忌熬夜。因此考前 23 天应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一要使作息时间与中考时间同步,晚上要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2 2、创造良好环境督促孩子学习、创造良好环境督促孩子学习初三家长晚上要尽量早回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应酬,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帮助

9、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养成限时练习的习惯,监督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如果孩子平时就把练习当作考试,会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有利于中考时正常发挥。3 3、关注考生情绪做好心理医生、关注考生情绪做好心理医生初三阶段,家长要学会当好孩子的心理老师。在紧张的初三生活中,家长和孩子都容易急躁,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在初三阶段,孩子可能会紧张焦虑,或因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丧失信心,家长需适时给孩子鼓励,和孩子交流。4 4、勿忘锻炼身体加强体育运动、勿忘锻炼身体加强体育运动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学习忙碌紧张的现实,相关教师认为,家长们要督促孩子坚持锻炼身体。面对

10、初三紧张的学习,不少家长认为初三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舍得让孩子多花时间锻炼身体。陈明有时周末约同学打羽毛球,可还没等走出家门,妈妈就大喊:“都上初三了,还玩羽毛球!有那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哪怕背几个单词也好啊!”家长不要认为体育锻炼占用了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当运动中枢神经兴奋的时候,学习中枢神经可以得到放松。因此,家长平时要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保证每天足够的运动量。5 5、早餐不可缺主食、早餐不可缺主食不吃早餐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家长不管早上有多忙,一定要为孩子准备早餐。营养丰富,才能保证孩子一上午学习所需的能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初三阶段孩子比较辛苦,能量的消耗会比平时大,家长可适

11、当给孩子加餐。上午 10 点或晚上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食物。白天的加餐一杯牛奶就行,晚上的加餐要看情况,如果临睡前加餐,要尽量少吃淀粉类的食物,以防肥胖。考生补养慎买保健品考生补养慎买保健品有的家长给孩子购买蛋白粉,其实只要孩子正常就餐,完全不用补充蛋白质,过量的蛋白质还会损伤肾脏。目前市场上不少保健营养品夸大宣传,且价格不菲,家长不要跟风购买,只要给孩子挑选好食物,注意粗细、荤素等搭配就行。6 6、大考逢生理期,心理有阴影大考逢生理期,心理有阴影从心理上来说,女孩子天生对生理期有着非常紧张、不舒服的感受。面对人生大考,这种紧张更会加剧。生理期仅仅是身体的一次代谢过程,一种内分泌改变的过程,这是

12、健康女性必须经历的过程,烦躁、焦虑大可不必。生理期根本不会导致反应迟钝。但如果是一些不健康的生理期,比如痛经得很厉害等等,那就应该赶紧带考生就医。如果有推迟生理期的想法,都应该去医院咨询,中考考生家长也可在一月前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咨询。生活在批判中,孩子学会的是指责生活在批判中,孩子学会的是指责生活在敌意中,孩子学会的是打架生活在敌意中,孩子学会的是打架生活在嘲笑中,孩子学会的是难为情生活在嘲笑中,孩子学会的是难为情生活在羞辱中,孩子学会的是内疚生活在羞辱中,孩子学会的是内疚生活在宽容中,孩子学会的是大度生活在宽容中,孩子学会的是大度生活在赞扬中,孩子学会的是自信生活在赞扬中,孩子学会的是自信生活在公平中,孩子学会的是正义生活在公平中,孩子学会的是正义生活在安全中,孩子学会的是信任生活在安全中,孩子学会的是信任生活在赞许中,孩子学会的是自爱生活在赞许中,孩子学会的是自爱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中,孩子学会的是爱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中,孩子学会的是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