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学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7698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三年级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三年级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三年级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三年级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学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23.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本课有关词语的含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准备:教具:教学准备:教具:挂图,录音学具:学具:挂图预习学案:预习学案:1 1 认真朗读课文,认真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2.人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2、?用线画出来,并试着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人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用线画出来,并试着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括。3.3.重阳佳节,王维为什么会有重阳佳节,王维为什么会有每逢佳节倍思亲感慨呢每逢佳节倍思亲感慨呢?(?(同步导学同步导学 6767页页) )4.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第第 1 1 课时课时 总课时总课时 :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周次:周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复复 备备一、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创设情境,激发动机1、启发谈话: 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

3、情。2、板书课题:23 每逢佳节倍思亲二二、收集信息,自学质疑、收集信息,自学质疑1、齐读课题2、就课题质疑,解释题意. (1)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2)简介王维王维(公元 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 ,后迁局蒲州(今山西永济西) ,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三、成果初探,交流展示三、成果初探,交流展示1、学生自学:(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着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3)标出小节号,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2、矫正反馈、自学

4、情况(1)学生认读生字词卡。(2)分节读课文,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四、精讲点拨,凸显重点四、精讲点拨,凸显重点1、(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着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3)标出小节号,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2、交流展示,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2)分节读课文,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3、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五、优化组织,引导探究五、优化组织,引导探究。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教师范读学

5、生再次跟着朗读。六、矫正反馈,全课小结六、矫正反馈,全课小结1、指导写字。逢:半包围结构。注意内部的结构。佳:由 8 画写成。右部是两个“土”叠加,不是中间一“竖”到底。倍: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上下两端齐平。插:12 笔写成。右部的笔顺为:“撇、横、竖、撇、竖、2、学生描红、仿影。3、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4、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七、迁移应用,升华认知七、迁移应用,升华认知1、自己分析字形。2、学生描红、仿影。第第 2 2 课时课时 总课时总课时 : 教学时间:教学

6、时间: 周次:周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复复 备备一、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创设情境,激发动机1、指名朗读课、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词语)二、精讲点拨,凸显重点二、精讲点拨,凸显重点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说了什么?(板书:王维)(3)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 15 岁离家,到京城长安已有两年。(4)齐读第一自然段。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呢?请读: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 2 自然段。(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 前三句说了什么?板书:重阳 登高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很热闹,他们

7、扶着老人,搀着孩子, 你可以从那个词语看出来(扶老携幼) 。从哪里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 这种情况使 王维看了有什么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王维为什么逢到重阳节,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点名题目。(4)齐读第二自然段。过渡:王维主要想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哪些事?请读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五句话)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说了什么?板书:插茱萸教师讲述:茱萸是一种有着强烈香气的植物。古人重阳节登高,把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辟邪。这两句话是王维回忆以前重阳节和兄弟们头插茱萸登高远眺

8、的情况。 你们看,诗人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的确体现了“倍思亲”的思想感情。(3)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思念兄弟们的具体内容。(4)齐读第三自然段。过渡:王维是怎样来表达自己这种思想感情的?我们一起来看第四段。下面第二句话说了什么?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点名了什么?(点名了重阳节)“忆”是什么意思?(指思念)注意:“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不是今天的山东省。这个诗歌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家乡的兄弟们。 (5)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6)齐读第四自然段。

9、总结课文。(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2)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3)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第第 3 3 课时课时 总课时总课时 :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周次:周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复复 备备一、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创设情境,激发动机1、抄写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二、收集信息,自学质疑二、收集信息,自学质疑交流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思乡的诗词。三、成果初探,交流展示三、成果初探,交流展示1、跟着老师提示复述课文。2、学习小组互相练习复述课文。3、个别展示

10、复述课文。四、精讲点拨,凸显重点四、精讲点拨,凸显重点1、重点指名讲读诗句的意思。(我孤身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他乡想到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着茱萸,唯独缺少我一个人)2、学生加深体会诗句意思。3、指名背熟古诗。五、优化组织,引导探究五、优化组织,引导探究小练笔小练笔(1)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课文学完了,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拓展两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静夜诗 、 泊船瓜洲给学生们简单描述了一下这两首诗的背景,让他们学着诗人的样子吟一吟他的思乡之情。六、迁移应用,升华认知六、迁移应

11、用,升华认知1、 “每逢佳节倍思亲” ,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个人呢?在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思乡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月圆之夜就曾写下了静夜思 ,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也曾写下了泊船瓜洲 ,这些都是诗中的思乡名作。2、 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真情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板书设计:板书设计:23、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异乡客 客 王维登高 插茱萸 遥知 少一人巩固案:巩固案:一看拼音,写词语。一看拼音,写词语。y xing xing d ji ji xng go ci li( )( )( ) ( )hu y xing fng qngjng s x wn qin

12、( )( )(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茱萸(yy) 更(gng gn)加至(z zh)今 登(dng dn)高三按照课文内容填空。三按照课文内容填空。重阳节指农历( ),这一天,人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 , )。”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寂寞,思念亲人的心情。“( , )。”想象了今年重阳节亲人登高远眺的情景。四将节日与传统食品联系起来。四将节日与传统食品联系起来。水饺 重阳元宵 春节粽子 元宵节月饼 端午节千人糕 中秋节五组词五组词佳( ) 倍( ) 挽( ) 忆( ) 编( )挂( ) 培( ) 晚( ) 异( ) 遍( ).2424 孙中山破陋习孙中山

13、破陋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 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学习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 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了解孙中山这个人物,以及辛亥革命的意义。了解缠足对中国妇女的残害。教学准备:教具:教学准备:教具:挂图,录音学具:学具:句

14、子比较的卡片、小脚鞋的图片、一篇关于缠足的文章预习学案:预习学案:1. 认真朗读课文,认真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孙中山破的是什么陋习孙中山破的是什么陋习?他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呢他为什么要破这个陋习呢?(同步导学同步导学 69页页)教后反思:教后反思:3.描红、查生字词意思并在书上注释;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第第 1 1 课时课时 总课时总课时 :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周次:周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复复 备备一、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创设情境,激发动机1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

15、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他这方面事迹的。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4 孙中山破陋习3、解释题意(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像(2)简单介绍孙中山(3)孙中山破陋习中的破是破除,废除的意思,陋习是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连起来说,就是孙中山废除不好的习俗。二二、收集信息,自学质疑、收集信息,自学质疑1、齐读课题2、就课题质疑,对老师发表感言三、成果初探,交流展示三、成果初探,交流展示1、学生自学:(1)借助课后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记号。(3)标出小节号,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2、矫正反馈、自学情况(1)学生认读生字词卡。(2)分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