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180例护理体会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7084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180例护理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180例护理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180例护理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180例护理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180例护理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180例护理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 术期术期 180180 例护理体会例护理体会作者:单位:【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疾病腹腔镜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180 例妇科腹腔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无 1例死亡,镜下完成手术 177 例,中转开腹 3 例,并发症 2 例。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确切及便于护理等优点。 【关键词】 腹腔镜 妇科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资料与方法20072008 年实施腹腔镜手术 180 例,年龄 1656 岁,平均32.5 岁。已婚 160 例,未婚 20 例。有腹部手术史者 4 例。已产妇 105 例,未产妇

2、75 例。其中异位妊娠 58 例,不孕症(输卵管堵塞、积水、粘连等)30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含巧克力囊肿)20 例,卵巢肿瘤 16 例,子宫肌瘤 14 例,急、慢性盆腔炎 20例,卵巢黄体破裂 10 例多囊卵巢综合征 10 例,计划生育手术2 例。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碘伏消毒手术区皮肤,铺无菌巾,脐孔下缘第 1 穿刺口,长约 1cm,将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内,充入 CO2 气体形成人工气腹,压力达12mmHg,拔出气腹针,10mm Trocar 穿刺入腹,在腹腔镜引导下,分别于左右相当于麦氏点处各穿入 10mm、5mm Trocar,放入手术操作器械,进行手术操作。术前

3、护理: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并与手术室人员做好交接2 。术后护理:做好一般护理,勤巡视病房,多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反映,及时发现问题3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同时应注意观察穿刺口敷料有无渗血。保持管道通畅:如放置引流管应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及引流量,引流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穿刺孔出血:患者回病房时,护士需要观察脐孔和耻上 2 个穿刺点处有无渗血,特别注意脐窝部,不能因腹壁没有大切口而忽视对腹壁伤口的观察。腹胀及肩部酸胀:应鼓励患者尽早活动,多翻身,适当局部按摩或热敷,一般术后 23 天可消失。发热及皮下气肿:本组中有 5 例术后出现低热,体温不超过 38,

4、未用降温药 23 天后转正常,出现高热要及时报告医生,并查找发热的原因及时处理。CO2气腹可引起皮下气肿,如出现皮下气肿可不做特殊处理,23天自行消失。本组中无 1 例出现皮下气肿。其他并发症:如电极板烫伤给予局部应用烫伤膏等相应对症处理。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保持外阴清洁,避免重体力劳动,1个月后门诊复查,个别患者除常规健康教育外,还应给予个体化的指导,特别是盆腹腔粘连严重或手术有难度的患者作为重点,1 个月后门诊复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以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创建健康生活。结 果全组无 1 例手术死亡,手术时间 15150 分钟,平均 72分钟,术中出血 10280ml,平均 80ml,术后

5、体温最高 37.5,13 天后正常,切口均甲级愈合,住院时间 5.22.2天。镜下手术成功 177 例,中转开腹 3 例,其中镜下手术困难4 例(2 例巨大子宫切除,2 例严重盆腔粘连),1 例因凝血功能差,盆腔内广泛渗血。并发症 2 例,1 例腹壁下气肿,1 例腹壁切口出血。讨 论腹腔镜手术尽管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瘢痕小,有其独特的优点,但其穿刺、气腹及电烫等操作对呼吸、循环、内分泌的影响不容忽视4 。所以加强腹腔镜手术术前、术后的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以解决患者需求为中心,按护理程序的模式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制定措施,为患者提供主动、周到、细致的护理,使患者能较顺利康复。【参考文献】1 周应芳,夏恩兰.妇科内镜应用的现状及相关问题.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7):433. 2 董建春,夏恩兰.临床妇产科内窥镜技术.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24. 3 龙玲,谭睦玲.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 30 例观察与护理.重庆医学,2002,31(7):589-590.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