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减时增效”策略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64779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减时增效”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减时增效”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减时增效”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减时增效”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减时增效”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减时增效”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减时增效”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减时增效减时增效”策略策略吴江市教育局教研室 姬惠光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在如今,江苏的高考模式下,本一选科要双 B(除南林大);本二以上选科只要“1B1C”就行了,不过“1B1C”是上不了好学校的。本二上线人数是各县市争夺的重点,而本二的分数线则是由语、数、外三科决定,因此,新的高考模式经过三年的发展,两年的阵痛,有一部分人认为:现今的高考要强化“三科” ,弱化“选科” 。而且,无论是苏南还是苏北、无论是“常张昆太,还是吴江、吴中与相城” ,都面临了这样的现象。小学科普遍不被重视, “课外时间”被裁掉, “课内时间”被压缩,出现了这么一种想法:“最好不化时

2、间,能百分之百的匹配” 。有鉴于此,才在新一轮高考复习时提出“减时增效”的策略。二、概念的界定。减时:是指最大限度地缩减课外作业时间,大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大量压缩作业时间;增效:指提高高三教学的效率,提高高三地理教学的成绩。简言之就是化尽可能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取得尽可能好的成绩;即达到“化时少,零损耗,达 B 率高”这样的理想状态。三、 “减时增效”的策略。(一)鼓舞师生,树立“减时增效”意识。我经常对我们的老师说,要顺应时势,孙中山先生教导过我们“天下大势,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据了解,苏南苏北差不多都在违背课程标准要求,都在做着急功近利地压缩选修课时的做法。所以,我常反其道而行

3、之,逆流而上,我跟我所带团队中的教师说:“校长这是给你们减负,你们要感谢他,要发自内心的感谢他;如果有语、数、外学科教师说你们挤占课时的,你们要表现出高姿态,主动把课让给他们去上,免得他们教不好、考不好,还在那边挤兑你们,诟病你们。 ”还要反复跟学生宣传:我们地理是所有学科中化时最少的,但是又是考得比较好的。考得好,是我们师生“减时增效”的结果,而非加班加点,疯狂挤占时间得来的,要求他们经常给学生宣传,强化“减时增效”意识,使这种意识在不断地宣传中被巩固,继而真正实现“减时增效” ,甚至高效及优效。(二) 树立“明日高考”的紧迫意识。高三复习的第二学期,时间紧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客观现实问题,

4、这时我们不能打消耗战,而要打有计划有准备的战斗,确立“明日高考”的紧迫意识,然后,对每天要复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对每天要求讲的内容及训练的内容进行全盘考虑,更集中地突出重点。可以给学生制定一张自主复习的计划单,针对不同的学生,尤其达 B 临界生(指达B 则可上本二的学生,现在地理学科上薄弱的)可以参照执行。例如: 高三复习计划表高三复习计划表 课 堂课 后余下 周数日期授课 内容授课 时间训练 内容训练 时间作业 内容作业 时间 13.28-4.1 24.4-4.8 34.11-4.15 44.18-4.22 54.25-4.29 65.2-5.6 75.9-5.13 85.16-5.20

5、 95.23-5.27 105.30-6.3 116.6-6.10回归课本“ “一模一模” ”后不留课后作后不留课后作业;对个别临界生业;对个别临界生多关注与关怀多关注与关怀建议每堂课授课时间为 15 分钟,训练时间为 15 分-20 分钟,其余时间为讲解及讨论;训练内容要求根据复习内容进行精选整合,题量为 6 道选择题(可以有 1 一 2 题双选),一道综合题。(三)把握课标及考试说明指引的方向。高三教学时必须把握两个基本点: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江苏各地使用着四种不同版本的教材,教材质量也有差距,教材内容的差别也很大,而它们共同遵循着一个标准,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是遵循课标教教材。还有就是要分析

6、每年考试说明的新变化,尤其要对比近两年发生的变化。江苏省根据自主命题情况,重新制定了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试行) ,例如:宇宙中的地球关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标要求,表达如下: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理解昼夜更替及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能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区时换算。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规律。分析地球运 动的地理意 义掌握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规律及季 节变化规律。指导学生运用教

7、具、 学具,或通过计算机 模拟来演示地球的自 转与公转,并解释昼 夜更替与四季的形成 原因。地球运动是地 球公转、自转运动叠 加、合成的结果,注 意分析两种运动之间 的关系。笔者统计了一下,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试行) ,针对必修内容共有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47 条,派生出来的学习要求学习要求有 136 条,具体分布如下: 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试行) 教材内容标准学习要求 必修一1858 必修二1635 必修三1343 合计47136从每册教材对应的内容标准的分布情况看,也能看出三册教材涵盖内容的轻重比例,所以根据课程标准的所侧重的内容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与课程标

8、准相对应的考试说明内容表述如下: 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 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发现,2011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说明主要涵盖内容,针对必修内容的考试要点 44 条,派生出来的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80 条,具体分布如下:2011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说明 教材考试说明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必修一1840 必修二1524 必修三1116 合计4480据说,每年的高考命题者都会带着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 ,然后被“集中起来”进行命题,都会规避当年各大市的模拟

9、卷上的题目,然后进行闭门创作,最后酝酿出一份高考试卷。所以,我们平时复习,只能抓住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两个基本点,复习才具有针对性,才不会偏离方向。笔者以为,顺着“课标教材” 、 “考试说明高考”的逻辑,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以课标为准,避免所选用教材内容的不全或个别遗漏,在一轮复习的时应该以课程标准为基点进行教学,在二轮复习或专题复习时应该以考试说明为基点组织教学,这样才不至于偏离高考复习的方向。(四)近三年高考高频考点提示。以近三年江苏卷为例,这三年都是以达 B 率作为考核,试卷结构也相同,具体统计分析如下:近三年江苏高考地理卷的主要考点近三年江苏高考卷各小题所涉及考点 题号2008 年2009

10、 年2010 年分析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1地貌及外力作用(景观图)植被分布(景观图)气压带和风带 2全球变暖 我国雨林主要分布地壳物质循环 3农业结构(江南丘陵) 地球(水陆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线 速度4农业可持续发展途径昼夜分布、正午太阳 高度、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纬 度判断5公转轨道位置、速度、昼 夜长短、八大行星轨道图岩石地震分布、能量来 源 6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 相应地质环境区域农业发展条件7“3S”技术判断我国各地的自然 环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 8等高线地形图可可西里的自然景观气候分布9正午太阳高度水资源等高线地形图(脊 线)10全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城市化过程对

11、水资源 的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起 伏)的判断11气压带风带知识对水污染的治理措施锋面雨带位置移动 及天气特点( (热热) ) 12地中海气候人口数量变化“3S”技术13苏北平原的自然及人文条 件(“(“新天府新天府”热热)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城市功能分区14河流的补给、水文特征乳畜业的分布城市地域结构 15黄河中游环境问题商品谷物农业人口数量变化 16水土流失导致的问题环地中海“时鲜业”城市化发展特点 17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新能源农业循环经济 18城市空间结构新能源的影响农业科技园特点单项选择的 第一、二题 以自然景观 图呈现的可 能性比较大, 单选题中自 然地理占比 重达 50%, 人文地

12、理比 重为 28%, 区域地理比 重为 22%。 正午太阳高 度、气压带 风带、气候、 地壳物质循 环、人口、 城市、农业 出现的频率 比较高,几 乎每年都涉 及。19东部锋面雨带移动规律、 副高影响下天气状况、风 向判读、台风等气压带与风带对降水 的影响垂直带谱分布的特 点及成因20东部锋面雨带移动时对应 的季节及天气情况洋流性质及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依据垂直带谱判断 地理位置21水资源的丰歉指标我国同纬度两地自然 环境差异西南地区旱灾的原 因( (热热) )22解决水资源的措施草方格沙障阿勒泰洪水的原因 及对策( (热热) ) 23人口迁移工业分散、产业转移大气保温作用24人口迁移的原因产业

13、转移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全球变暖25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结构 及城市人口比重中国城市竞争力省区 排名( (热热) )区域差异及互补26江苏省三产变动情况及城 市化进程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 限制性因素产业转移双项选择中 自然地理的 比重为 45.8%,人 文地理的比 重为 16.7%,区 域地理的比 重为 37.5%。气 压带和风带、 产业转移出 现的频率较 高。综上所述,将近三年高考必修部分的知识点汇总统计后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是: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气压带风带知识、天气与气候、水资源利用、地质作用及景观图、人口、城市、农业、能源资源、 “3S”技术、产业转移、区域发展条件的综合比较、等高线地形图等

14、;而其中的重中之中是: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气压带与风带、天气与气候、农业、能源资源、区域发展的综合评价这六大板块,所以,二轮复习或专题复习时应把其作为复习备考的重中之中。剩余的不到 70 天时间里,我们高三教师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必须突出重点,讲针对性强的,即上述高考出现频率高的内容;练针对性强的,即上述高考出现频率高的内容;讲高考易失分及易混淆的内容。不做偏题、怪题、过难的题目。尤其是地球与地图、大气、农业是近年高考的重中之中,三部分内容合计分值都要超过40%,而且难度较高,复习好这几块内容对于提升学生信心,鼓舞学生士气都会起很大作用。(五)师生双方有效组织教学策略。从教师层面来讲,

15、应该做好以下四点:1全力以赴,以“有效教学”为抓手。(1)精选、精讲课堂教学内容。高中地理内容尽管很多,但从上面分析看,历年高考出现频率最高的无外乎:地球地图、大气、洋流、人口、城市、工业、可持续发展这几大块,所以高考一二轮复习时,在这几方面内容上要做足功夫,要拓展开、讲得深、讲得透。可以选近几年江苏卷及全国卷相关内容作范例,这样就具有时效性与针对性。(2)既要重视“双基” ,更要重视图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灵魂” ,去年高考江苏卷涉及的图有 22 幅,其中有将近一半在书本教材中能找到“影子” ,是在书本原图基础上的再创造,但是其根在书本,内容在书本。所以,高三最后复习时,有必要对书本的重要图

16、表进行系统的归类与整理,再根据图进行变式,设计若干的变式图,然后再设计些试题,以求在理解书本原图的基础上活学活用。(3)要以“有效提问”作为教学的主旋律。高三教学说应试也好,说应付也好,但不能回避的是要面对高考。高三教学因受时间限制,不能像新授一样海阔天空或天方夜谭,必须立足解决新老问题为出发点及归宿。所以,课堂上应围绕主干知识及主要内容多设计问题,多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通过双边及多边互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2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教学变得快乐。课堂要营造更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能够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使课堂教学充满悬念,充满激情与充满期待。减少高三教学的“垃圾时间” 。平时,教师对所教的学生应关心与爱护,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你对他(她)的爱是那么无私,那么博大。这样,只有师生相互悦纳的课堂,才会使教学变得快乐,课堂教学也会变得更有效。3变换教学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吸引。高三学生,对任课教师非常熟悉,有的任教了已三年,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