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徽绩溪岭北方言目录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85.76KB
约20页
文档ID:45464641
安徽绩溪岭北方言目录_第1页
1/20

1 -前言查阅《辞源》 “方言”条目释义: “地方语言唐王维《王右丞集》六《早入荥阳界》 ‘因人见风俗,入境闻方言’ ” ; 《现代汉语词典》分析意义谓“方言,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如汉语的粤方言、吴方言等” 由此可见,方言是一个地区使用的土话土语,外地人初来乍到听了往往目瞪口呆,不知所云它的形成具有历史悠久,同姓聚居、群居、生产生活实践交流等特性徽州方言是徽文化的组成部分,绩溪岭北方言则是当中的一个元素,它与普通话及各地方言一起构成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我们研究绩溪岭北方言,可以挖掘出许多远古文明、自然- 2 -生态、社会人文的信息,给深层次地探索徽文化以全新的启迪绩溪境内的方言情况比较复杂,以翚岭为界,大致可分岭南、岭北两大片,主体是以县治华阳镇为中心的岭南话 ” “讲岭北话的是镇头、浩寨、旺川和上庄四个乡……” 《绩溪县志》(1998) 这四个乡,即以现在行政区划的长安镇和上庄镇(除讲歙县北乡话的原大源乡)为中心而这两个镇在民国年间是四、五、六、七、八都的县辖区在调查研究岭北方言时,笔者注意其地理、文化、政治、历史等诸多因素形成的封闭性、独特性和固守性,表现在它与普通话在读音、词汇和语序上的差异与不同,从而给绩溪岭北人学习普通话增添了障碍。

除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以及 H、f 分不清外,在读音上绩溪岭北方言没有zh、ch、sh 的翘舌音,把“知”读作 ji, “吃”- 3 -读作 qi,师读作 siH、f 不分,把“胡”读作fú,把“江”读作 gon,把“心”读作 shan, “心”和“生”读音分不清在词汇上“窗子”叫“卡闼” , “老公”叫“老倌” , “老婆”叫“老妪” ,把“回家”叫“去家” (kai gou) , “下雨” 、 “下雪”说是“落雨” 、 “落雪” 语序颠倒用的如: “街上闹热(热闹)得很” , “我家养了几只鸡母(母鸡)和几只鸡公(公鸡) ” , “这道墙围(围墙)砌得好高”等等在岭北方言中,各地对有的词字发音不尽相同如旺川、上庄村读数字“六”字为“络”音,浩寨、坦头村读“罗”音 “猪肉” ,旺川、上庄村读“猪略” ,浩寨、坦头村读“猪辽” “火熥” ,镇头、 大谷、 高杨村读 “火盾” , 其他村读 “火洞” 日常生产生活用语,也不尽相同如雇工,旺川、上庄村讲“倩人” ,浩寨、坦头等村讲“央- 4 -人” 以上的方音用语,只有岭北片人才能识别他是七、八都的还是四、五、六都的,外地人很难辨别解放前,岭南岭北受海拔 774 米的翚岭阻隔,日常很少联系通婚,而往来仅凭徒步跋涉陡峻的翚岭,交流困难,语言不同,双方对话难以顺畅。

解放后,人民政府开通了蔡雄公路,各行各业大交流,互学方言,教学汉语注音、汉语拼音推广普通话,扫除了老死不相往来的闭塞局面,使翚岭南北活跃起来,亲密融洽如一家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汉语和方言在人们交流中,以汉语拼音来帮助全民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沟通人们的思想语言文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的生产生活经验的推广,以方言充实汉语内容,相辅相成,弘扬传承语言文化 5 -岭北片的冯村、坦头、旺川、石家、上庄、余村、宅坦、大谷等古村落史少则七、八百年以上,悠久的则逾千年,其方言蕴藏极其丰富广泛,亟待有志者深入民间挖掘整理,究其源头在悠悠岁月的交流实践中,其方言独创内容彰显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如种田称 “绿田” 、 小溪小河称 “溪塌(音) ” 、养蚕称“供蚕” 、劈柴称“破柴” 、做饭烧饭炒菜称“潽饭” 、牧牛称“嚷牛” 、小鱼称“婢妾鱼” 、祖父母称“乔婺(音) ” 、收赠言谢称“姑扫”等等其方言表达含义深远、生动、口语化,如谚语“跟好学好,跟衰学衰” 、 “春雪如梦” 、 “远路无轻担” 、 “家有千斤,外有戥秤”等等俚言“家鬼害家人,无鬼不死人” 、 “棺材棺材,死倒就来” 、 “老公发财,老妪打天雷”等等。

其尊长孝悌的方言,如童谣“映山红,红艳艳,采给哥哥开个店;映山红,采满箩,我和哥哥送- 6 -外婆”等等自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声誉日隆,朋友遍天下,在国际事务中是举足轻重国家之一汉语已走上世界国内推广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已深入人心,个个学习应用父母积极给孩子教学普通话,一个欣喜的现象,是当前方言地区的中小学生回到家中,语言交流,呈现讲普通话顺口,讲土话拗口,由汉语拼音规范普通话,统一全国语言是其必然趋势但不可忽视的是有的父母自己的普通话未达标准,半土半洋地传授,会给孩子发音上造成误导为了弘扬我国几千年来语言创造发展的完整,传承祖国语言文化,必须倡导普通话与方言共存共传,以普通话为我国各民族人民语言交流的统一用语,视方言是我们一方的祖先几千年来- 7 -生产生活实践创造认同的产物和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言是尊祖爱乡的传统美德,人人有责;是增强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纽带、链条使方言与普通话共存共传,我以为:首先国家语言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令其次要求父母当好家庭第一任老师,教育子孙后辈知晓传承挖掘方言的重要意义家庭语言交流坚持讲土话,教学土话其三,在他乡的同乡人相会和集体活动时讲土话,使其成为“他乡见故知” 、热爱桑梓、增强凝聚力的好时机、好场所。

其四,与家人同乡人电信联系讲土话拙笔编撰的《绩溪岭北方言》 ,是继先辈名家撰著,弘扬传承挖掘一个地区方言的尝试,期待方家教正玉成,苟若藉此获得抛砖引玉的效果,则幸甚幸甚!编者- 8 -序一:方言的魅力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手段和方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也就形成了语言的多元化方言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语言,它是这个民族、这个地方的文化根基,具有独特的魅力我是根生土长的绩溪岭北人,小时候和家乡父老乡亲一起说着家乡话长大,后来到绩溪县城上中学,又学会了岭南话,上大学在外地,自然说普通话,但因班上还有三位绩溪老乡,所以家乡话一直没丢工作之后,特别是成家以后,因为妻子是河北省人,于是终年都说普通话了,而- 9 -且时间已达半个世纪之久尽管如此,我乡音无改,只要回家,或遇上家乡人,仍是用一口地道的家乡方言和乡亲们进行零距离的情感交流语言是有温度的,在异国他乡,素不相识的两人相遇,凭着一句家乡话,就将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变成亲如家人的兄弟姐妹我的侄女在大连舰艇学院学习时,有一位同学是绩溪镇头人,开始不了解,都说普通话,后来知道是岭北老乡,“他乡遇故知” ,特别亲切。

随后几年,两人上学一起赴校,放假一道回家,成为至交好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 这首贺知章的 《回乡偶书》大家耳熟能详香港的一个文化部门曾做过一个民意测试,让老百姓从五万多首唐诗中选出最喜爱的十首诗,结果《回乡偶书》排在孟郊的《游子吟》和李白的《静夜思》之后,位列- 10 -第三为什么?因为“乡音无改”拨动了多少异乡游子的心弦、 “儿童笑问”唤起了多少海外亲人对故乡的深深的眷念可见乡音、乡情、乡土具有多么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向心力!捧着治芳先生编撰的这本厚厚的《绩溪岭北方言》 (稿)我感到沉甸甸的一是因为这本书是抢救岭北方言的经典之著,它凝聚了前辈和许多有识之士的心血和汗水;二是年近九旬的治芳先生不辞劳苦,不顾年高,生命不息,笔耕不止,退休后继续为社会作奉献的精神;三是读着家乡那一句句熟悉的方言,那一个个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词句,我心中激起对生我养我的家乡土地的怀念和感恩之情我想我们所有的家乡人和我一样,都会感谢治芳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这弥足珍贵的著作,都会热爱家乡,不忘方言,不改乡音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促使我愉快地接受了- 11 -治芳先生的嘱托,欣然命笔,作此感文,以敬编者和读者。

诚祝治芳先生精神永远年轻!是为序二○一三年元月十二日于芜湖冯百研,原宣城行署常务副专员、宣城地委政法委书记,现任宣城市老年书画联谊会会长 12 -序二:代序汪琴鹤千言万语的《绩溪岭北方言》 ,是徽州方言的一个特写镜头书一翻开,徽州佬的生产、生活以及文教、体育、时节、婚丧等等,都操着方言土语跃然纸上还有那深山区里的天气、时令、万类动物、粮油果木……作者还查阅了民间的契约字据、公文案牍,走访了一些高龄民众,进行亲耳听、亲口讲,钻入具体生活的各个环节,连童谣、灯谜、俚言、谚语都充分地清理而出,多细致、耐心、周到各种各类的岭北方言,都响在耳边,摄入眼底书中也显露了绩溪岭北乡的、充满当地特色的民间风俗,为研究徽州的地域文化一侧面依据也是探索与揭示岭北乡史的一个- 13 -侧面虽然未从岭北方言的语音扩展到词法和语法,但其语音的收集,确实极其广泛和深入编者汪治芳与我是同祖同宗,自从公职退休后,除自身锻炼与适当劳作而外,总想为当地大众服务而求得无穷之乐由他主编的《坦头村志》与《坦头越国汪氏族谱》都已出版汪琴鹤是绩溪县霞水村人, 1938 年生, 1963 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从事教育工作和档案编研工作。

其习作曾发表于国家级及省地级刊物,并获省地级社科学术成果奖出版有《翚溪夜谭》 是中国档案学会会员 14 -凡例一、 《绩溪岭北方言》 , 根据 《绩溪县志》 (1998年第一版) ,以全县体制改革后 23 个乡(镇)中原岭北镇头、浩寨、旺川、上庄四个乡(民国时期的四、五、六、七、八都)讲岭北话为范围采访整理二、全书设类目,共 21 类、40 目,3000 余条文(含同义、近义条文) 三、采集时间:自公元 2010 年至 2012 年底四、条文后的简要注释下括弧内,为同条文的同义、近义条文五、不能正确选用汉语表达的本条文或单字,在其后加(音) ,以示为方言发音如方言“罗汉蚌(音) ” ,即汉语“癞哈蟆” ;方言“红犬(音) ” ,- 15 -即汉语“蚯蚓” 六、采集中除访问、交流、记忆外,参阅资料有 《绩溪县志》 (1998 第一版) 、 《绩溪方言字典》(主编李荣,2003 年 12 月第一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 《坦头村志》 、 《冯村志》 、 《吴言方言字典》等七、条文中的汉语生字,注汉语拼音,并酌加注解如“淖”nào,与“闹”同音,方言也读“闹”音稀饭、粥煮稀了,就说煮淖了,烂淖了。

八、有的条文在注释中,简介了民俗九、有的类目未有方言称谓的现代化条文,附后另列一类,俾使新老链接完整十、有的条文摄影留痕,供今人鉴古、沧桑正道的见证 16 -目录前言 ……………………………………………(1)序一: 方言的魅力………………………冯百研 (8)序二:代序……………………………汪琴鹤(12)凡例……………………………………………(14)一、 农田水利农具养蚕…………………… (1)1、农田水利………………………………(1)2、农具…………………………………(6)3、 养蚕………………………………… (14)二、厨房用具燃料…………………………(17)1、 用具………………………………… (17)2、 燃料………………………………… (22)三、美食……………………………………(25)1、 粮制佳肴……………………………… (25)- 17 -2、 面食………………………………… (30)3、 甜食………………………………… (32)4、 其他………………………………… (34)四、 家禽 家畜………………………………… (39)五、屋宇 家具 照明…………………………(45)1、 屋宇………………………………… (45)2、 家具………………………………… (50)3、 照明………………………………… (58)六、针线活……………………………………(61)七、农作物……………………………………(65)1、 粮食油料……………………………… (65)2、 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