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余林 主编一、量表评价法(一)概述(一)概述1.概念量表评价法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是事先确定好需要进行评价的指标,并给出评价的等级,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照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逐项给出相应的等级评定以下是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北京市 21 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程教学评价方案(试行)》,内部资料表表 8 8--1 1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学校: 年级: 讲课教师: 学科:课题:符合程度 评价项目评价要点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1)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教学目标 (2)可操作的程度(3)学习环境的创设*(4)学习资源的准备学习条件的准备(5)学习活动的设计*(6)学校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7)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8)交流反馈的方式交流与反馈 *(9)交流反馈的效果(10)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11)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学生活动(12)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13)课堂气氛的宽松度课堂气氛 (14)课堂气氛的融洽度*(15)问题解决的广度(16)问题解决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17)教师、学生的情绪体验其他教学特色评课等级和评语注:表中*表示基本评价要点,总的评价等级将分为 A、B、C、D 四级,只要在这些基本评价要点上有被评为“基本不符合”的,那么总的评价等级将为 D,即最低一级。
2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课堂教学评价表有各种类型如,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评价表有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量表,如上例就是供课堂教学参与者之外的评价者使用的评价量表,也有供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使用的评价量表,如特定的学生评价量表(如表 8-2)吴必尊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 8 8--2 2 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学校名称__________ 评价人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评价时间__________教师姓名男女老中青担任课程评价结果评价项目评价要点 优良中合格差108.5765为人师表教书育人1.仪表端庄,言传身教,具有爱心,师德高尚;2.教风严谨,严于律己,尽心尽职,循循善诱6051423630教学效果技能水平1.备课认真,讲课熟练,教态自然,语言准确,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娓娓动听;2.重视启发,思维活跃,方法多样,手段直观,效果优良;3.板书工整,准确规范,布局合理,有助于笔记、记忆和复习;4.教学技能熟练、全面108.5765课堂管理1.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合作;2.课堂学习气氛热烈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3.课堂管理严格,责任心强,纪律良好。
108.5765 教学1.教学,一视同仁,顾及全体,照顾个别;2.及时、耐心、细致108.5765 作业批改1.作业布置,题量适中,难易适当;2.批改、讲评及时,评语、评讲认真优良中合格差总评等级100~8887~7574~6564~55≤54总评得分总评评语:注:①教师总评得分应等于每个学生对该教师教学评价的总评得分的算术平均值;②教师总评等级应等于该教师总评得分(算术平均值)对应的等级二)量表评价法的设计与使用(二)量表评价法的设计与使用由于量表评价法的基础是评价量表,因此量表评价法的核心也就是评价量表的制订而评价量表的核心又在于评价标准的制订量表评价法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1.明确评价目的和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达到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是由评价目标和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目标和要求是评价的起点,不同的评价目标,其评价体系的架构内容也截然不同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否完整,那么评价体系的重点将会在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上;如果评价的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那么评价体系中关注更多的将是有关互动的环节评价目的实际上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的导向作用,即期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把教学活动引入某个方面,或者在教学评价中体现某种新的思维和理念。
如,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制订的《北京市 21 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以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评价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该方案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课堂教学状况,来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来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在这里,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即评价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期望通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状态来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观念的情况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建构中,核心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展开(如表 8-3)表表 8 8--3 3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北京市 21 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内部资料指标要素评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相互尊重、理解、平等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学生是否踊跃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学生是否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参与交往状态是否有的学生还能参与教的活动学生是否能发现问题学生是否能提出问题学生是否能分析问题学生是否能解决问题思维状态学生是否有创新意识每个学生是否都有满足感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达成状态学生是否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特色评价等级ABCD评价结果2.建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它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际依据这些标准和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类1)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这种体系的特点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如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制订的《北京市 21 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北京市 21 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内部资料表表 8 8--4 4 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评价结果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ABC(1)科学性1.教学目标 (2)适切性(3)张弛有度(4)学生参与(5)有效有序2.教学过程(6)关注差异(7)师生关系3.教学氛围 (8)课堂气氛(9)知识技能达到要求(10)探究问题积极基本要求4.教学效果(11)问题解决有效教学特色(发展性)(2)依据非固定问题来建立标准,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联系实际密切、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教态亲切自然、教师素养良好、教学效果明显等。
这类评价体系虽然是以评价中的一些核心或者重点问题为基础的,但事实上,从某种角度上仍然可以将其分解、合并为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即与第一种类型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只是在于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所认同或者看重的课堂教学的要素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在第一类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没有能够完全把所有的课堂教学要素包括进去,其中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主要内容,对于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较少涉及这些教学要素的缺乏,并非其不重要,而是对于评价目的而言,不是评价的重点而已3)依据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在教师行为方面,强调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等而对于学生的行为,则强调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能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师生间有多向交流,有自己的收获与体验等这类标准明确地将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依据活动对象分成了两个方面,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对理想教学状态的理解,规定了教学双方应该有的一些行为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体系建构的主要方式采用将课堂教学区分为不同的要素来进行,不同的评价可根据不同目标来选择不同的要素2)就课堂教学行为而言,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师生互动行为和生生互动行为四种3)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评价标准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我们在前面曾提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一些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前、中、后所采用的预备性测验(不管是课堂教学进行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准备情况的评价,还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形成相应认知、情感等教学目标时应有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评价,还是课堂教学之后主要通过作业、考试等来进行的评价),这些评价都是一种量化的评价而我们这里提到的效果评价主要是一种质性的评价方式,即评价者或者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反思来获得相应的评价结论通常这种评价关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掌握了教师所教的内容了吗?学生在认知、情感或技能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学习内容的巩固性与持续性怎样?学习内容的迁移性如何?(4)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上述几种评价角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如,课堂教学评价要素中涉及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的行为标准中也有可能涉及教学过程的因素。
5)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实质上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也就是说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下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如,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那么,不同的教学目标下的评价指标就是不一样的基础层次的评价行为有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作用,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学生学懂会用,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等;而素质教育的评价,也使得部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开始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3.制订评价指标的操作说明评价指标体系通常会显得比较概括和抽象,因此对于一些不太熟悉课堂教学评价的教师而言,还具有一定的模糊程度,所以需要制订一个专门的、针对评价指标的操作说明来具体规定相应的指标在评价时的操作要点下面我们以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制订的《北京市 21 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的“参与交往状态”为例来说明如何制订操作说明北京市教材编审部:《北京市 21 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实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内部资料参与交往状态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交往的课堂,是谈不上开发学生潜能的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于他们参与交往的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又要为学生的参与交往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机会,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参与交往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观察A.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相互尊重、理解、平等主要观察学生在进行各种交往的活动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是相互尊重的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理解,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现象B.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C.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