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新乡平顶山2011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46072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许昌新乡平顶山2011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许昌新乡平顶山2011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许昌新乡平顶山2011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许昌新乡平顶山2011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许昌新乡平顶山2011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许昌新乡平顶山2011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昌新乡平顶山2011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1许昌新乡平顶山 2011 年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 文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题为选 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注意事项:1考生作答时,请将选出的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卷所附的答题卡上,用 2B 铅 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将其余各题按照题号答在答题卷各题的答题区域 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2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日前美国洛

2、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 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 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 试卷等等, “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 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 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

3、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 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 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 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 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 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 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

4、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 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 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 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2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 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 但是它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所以,要想阻

5、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 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 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 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选自科技日报(2010 年 8 月 5 日)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 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B “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

6、,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 办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C “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 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D “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 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 化传承作用。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 对象的功用。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 合使用手写。

7、D解决“提笔忘字”问题的最实际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 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 分)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 纷报道和评论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 统文化的衰退。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 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 持军队战斗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8、分)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章永州家传 归有光君姓章氏,讳棨,字宗肃,世为海虞人。君为人孝友,入县学,以德行为博士所称举。尝从 乡先生都御史陈公游,后中南京乡试,入南太学。是时增城湛公、高陵吕公居留都,开门讲道, 学者云集。君两游其门。屡上春官,不第。选调单县知县。单濒河,而地洼下。每岁桃花水发, 河南人夜过河,盗决堤防,民患苦之。君至,适盗决者水将泛,率丁夫伐木增桩,昼夜捍御,卒 以无虞。少年为胥卒,趋走县庭,候伺短长,规为不法。或以为言,君曰:“是于我无显迹,不宜 预逆之。 ”抚以恩信,皆感激恩为用。山东盗贼,多逃入单县界中,

9、单人为囊橐,积不能得。于是 诸少年为君耳目,尽获之。院司所下逐盗文符,无虑百数,君一日条具申报,上官以为能。田 赋法弊,乃询民所欲,而亩敛以钱,民便之。齐鲁间皆推用其法。有胡兵自宁武关趋太原,声 言欲向山东。都御史议兵事,部署将帅,独留单县令辕门。会虏信不至而罢。升安吉州知州。岁旱民饥,殚力赈救,多所全活。其民好讼,君恒以理解之。有匿税者,为 案籍人人阅之,鞭扑不用,而逋负悉出。所治孝丰,迄君去,一无所扰。其县人至不知有州焉。 迁永州府同知。永州在楚、越间,号无事。太守日闭门高卧,以郡事委君。君亦优游而已。上疏乞休,方治行而卒。归子曰:永州君,恂恂然君子人也。往予试南宫,君自安吉来朝,过予邸舍

10、,欢饮,上马 去。予顾其弟言,君近形神不偕,久官劳悴而致然耶,抑有所不自得者?而竟死永州。悲夫!仕 虽不遂,论其行事,可以不愧于先人矣。(选自震川先生集)【注】上春官:指进京殿试。无虑:大约。试南宫:指进士考试。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单濒河,而地洼下 濒:靠近B昼夜捍御,卒以无虞 虞:忧患C君恒以理解之 解:押送D仕虽不遂 遂:顺心 5下列各句中,全部表现章君“行事不愧于先人”的一组是(3 分)屡上春官,不第 率丁夫伐木增桩,昼夜捍御齐鲁间皆推用其法 岁旱民饥,殚力赈救,多所全活太守日闭门高卧 其县人至不知有州焉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1、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归有光此文记述的传主名叫章讳棨,他平时为人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他入 南太学学习的时候,就因德行出众而被县学的学官称誉举荐。B有些少年身为狱卒,却好窥探打听上级的长短。有人对此很有怨言,但章君却以恩 德和诚信对待这些狱卒,最终感动了这些狱卒,都愿为他出力。C章君在任安吉州知州时,对待逃匿赋税的人,不是用严厉的鞭刑,而是给他们准备 查考的税法典籍让他们翻阅学习,结果拖欠的赋税全部交清。D归有光认为章君是一个恭谨温顺的君子。最后章君之所以身死永州,归有光认为这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http:/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4是他长期为官操心劳力和心理抑郁不舒畅导致的。 7把文言文阅

12、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河南人夜过河,盗决堤防,民患苦之。 (5 分) _ _(2)田赋法弊,乃询民所欲,而亩敛以钱,民便之。 (5 分) _ _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少年游 苏轼润州作,代人寄远。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 明月,风露透窗纱。却是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注姮娥,即嫦娥。 8上阕“雪”与“杨花”互喻,构思巧妙,试分析这两个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6 分) _ _ 9结合诗句分析下阕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5 分) _ _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_。 (孟子告子上 )(2)_,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_。 (王湾次北固山下 ) (3)_ ,而后人哀之;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