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示范作业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460465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综述示范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献综述示范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献综述示范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献综述示范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示范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示范作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模式的探讨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模式的探讨 一、题名(中英文)一、题名(中英文)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模式的探讨 The discussion of Chinas rural social security model of development 二、关键词二、关键词和和检索式检索式 中国 农村 社会保障 发展模式 三、 使用信息源三、 使用信息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万方) , EBSCO 数据库(ASP+BSP),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 Springer LINK 电子期刊,广西工学院图书馆 http:

2、/ http:/ 1 1、前言前言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保制度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对于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城乡二元制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的发展不平衡状况,转变农民养老、生育观念,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搞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也是促进农村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文就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选择理论进行述评, 并分析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根据各地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类设计与分类实施等相关原则和方法。 2 2、主体、主体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现有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3、建设的文献,其研究角度各有侧重: 第一个角度, 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出发,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依据不同类型农村的 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设计和分类实施。 在贫困型农村应建立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内容的救济型社会保障体系, 在 温饱型农村应建立基本生活需要型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富裕型农村应建立保险型的社会保障体系。 并依据不同的 内容设计,在管理体制、实施的突破口、筹资模式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分类实施。 (任保平、王艳,2003) 第二个角度, 立足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基础, 认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能也不应照搬西方 模式,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为基础,以农村家庭保障为主线,以家族成员互助 为补充,把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结合在一起的统一整体。 (杨复兴、赵万水,2004) 二、社会保障筹资模式费税之争 第一种观点,社会保障费改税应当缓行。理由是费改税的目标模糊、制约因素较多、存在较多技术障碍、预 期效果尚不确定、与国际上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趋势不吻合(郑功成,2000) 。 第二种观点,采取一种非指定税或准指定税的变通方式。这种观点认为,开征社会保障税难以避免我国以前 所采用的现收现付式的融资方式所产生的“挤出效应” ,同时也无法保证能确定一个最优税率。而采用变通方式 进行融资,即在总财政收入中按照一定的款项,定期划拨进入养老保险专项基

5、金中,这样既可以减少现收现付制 对总储蓄的一部分挤出效应, 而且也不妨碍在未来某个合适的时机开征社会保障税。 采取这种方法是与我国养老 保险改革以及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现状相吻合的(成志刚,2002) 。 第三种观点, 未来我国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应当是复合式的, 收费与收税并非是有你没我、 互相取代的关系, 没有哪一种筹资方式能够独立满足社会保障巨大的资金需求收费抑或收税与社会保障的模式和项目选择有关。 税 费各自有其存在的依据,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收费只能是对收税的补 充(王怡、刘晶,2004) 。 三、基金运营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措由现收现付制向

6、部分积累制转化, 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 课题(蔡兴杨,1997)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投资仍是银行存款、国债和社保定向债券,一小部分投资 于企业债券、股市及其他证券市场。在保证了安全性的同时,保值增值成了社保基金管理的面对的难点和挑战, 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模式也一直是热点问题之一,涉及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运营多元化、市场化、管理模批注批注 微软用户微软用户1: 课题背景, 点明正文的基本内容 批注批注 微软用户微软用户2: 主体部分按横向归纳性叙述之一方面 批注批注 微软用户微软用户3: 学者观点列举 批注批注 微软用户微软用户4: 学者观点列举 批注批注 微软

7、用户微软用户5: 横向归纳性叙述之二方面 批注批注 微软用户微软用户6: 横向归纳性叙述之三方面 式、余融工具选择等多方面问题。几个典型的观点如下: 第一种观点,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是最终选择,但条件尚不成熟。这种观点认为,从理论上讲,一个完全积 累制的养老金计划必须成为资本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 才能使其得到一个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一个稳定和繁荣 的资本市场才能使养老金储蓄能够通过这条渠道转化为高效率的投资, 并且分享投资的收益进而使我国的社会保 障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维护经济增长的整体效率。但是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高风险状态,同 时也由于没有一个完全积累的养老金基金合法而且无虑

8、地进入资本市场,从而使它在理论上的作用也无从发挥。 如果基金积累制在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中能够继续走下去并且成为一个长期性主要目标的话, 那么养老金计划进 入资本市场就会是一个迟早都要做出的选择。 但基金适合在资本市场中运作的制度体系尚未定型, 组织结构尚未 形成,运行规则尚不明确(李绍光,2002) 。 第二种观点,认为根据我国社保制度的基本特征、目标取向、资金管理和资本市场的现状,我国社会基金应 划分为三个性质不同的基金,即储备基金 (全国社保基金) 、账户基金(个人账户积累)和统筹基金(社会统筹 部分积累) 。并成立三个独立的事业法人对其进行投资和管理。对于储备基金,应完全脱离国内资本市场

9、,走向 国际市场;账户基金由中央政府管理和投资;统筹基金实行省级统筹和投资管理(郑秉文,2004) 。 第三种观点, 社会保险基金应选择货币市场作为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场所。 认为社保基金进入货币市场可以增 加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 活跃货币市场的交易; 另一方面, 还有助于促进货币市场的竞争, 推动金融工具的创新, 进而提高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运行效率。 社保基金的进入还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社保基金对安全 性的特殊要求需要货币市场有良好的秩序和较高的效率, 客观上可以推动监管当局提高监管水平。 货币市场利率 的变化对社保基金产生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是有区别的。 货币市场和社保基金的互动

10、对一国金融市场和社会保 障事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杨波,2005) 。 四、管理模式政府作用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突出特征就在于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运转中的主导地位。 政府在社会保障管理模 式不同,直接决定并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自社会保障改革开始后,管理模式经历了企业分散管理政府 分散管理政府集中管理这样的过程。 关于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中具体充当什么角色, 归纳起来有如下 观点: 第一种观点,主张自治管理。认为我国应建立集散结合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实行自治管理,不隶属于政府 机构。另外,基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项目的不同特点,管理模式应不尽相同。中国社会保险的管 理

11、模式应当由政府集权管理向多元合作的自治管理模式转化,成立政府、雇主代表、劳工代表和专家组成的社会 保险管理委员会(3+1 模式) ,实行自治管理(郑功成,2004) 。 第二种观点,主张政府主导型的社会保障模式。认为社会保障体系向社会成员所提供的各种保障措施,具有 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公共产品”性质,具有一定的财政特征。因此财政主导型应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 本模式(马蔡琛,1999) 。我国的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应以政府主导、直接管理为 宜。 原因有二, 其一从历史文化传统来看, 我国长期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政府管理体制, 政府具有较高的权威力, 社会成员对政府的认

12、同度也较高,由政府来推行和发展社会保障阻力较少,效率较高;其二从现实国情来看,我 国政府规模比较庞大,由政府来负责社会保障制度具体实施,成本也较低。在短时期内为适应制度转轨的需要, 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的于预力度。同时,与政府的主导作用相对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管理模式中市场发挥的是补 充作用(宋文斌、张强,2004) 。这一观点为目前的主流观点。 第三种观点,混合型管理模式。认为我国政府应对公共社会保障计划承担全面的直接管理的责任,而对基金 制的社会保障计划主要承担外部监管的责任, 并对不同社会保障计划进行协调。 政府的长期目标应是发展竞争性 的社会保障基金,而近期政府应承担公共社会保障计划的主导

13、责任,应通过立法来明确国家、企业和职工三方面 的责任,并建立有效科学可行的资金筹集制度(李绍光,2002) 。 关于政府在社会保障作用国际上还有这样的模式,即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间接管理的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仪 式,政府仅作为立法者与监督者。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少有类似观点。 3 3、结论、结论 事实上,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到今天,制度框架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但我国社会保障领域中仍存 在大量理论问题有待研究和探讨, 实践上城镇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也有大量有待建设和完善之处。 在理论界和 实际部门,关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选择问题仍在争论中尚未确定。总结文献可以发现,多数学者能够从社

14、 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规律和趋势出发, 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以下 是由于这个原因,关于框架选择和具体模式选择的文献非常众多。但另一方向也存在一些不足: 批注批注 微软用户微软用户7: 横向归纳性叙述之四方面 第一,偏重于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忽视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跨学科研究(丁建定,2003) 。 社会保障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对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选择问题,更受到 多种因素(包括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大部分文献在研究社保模式选择问题上学科角度较单一。 第二,研究解决实务性问题较多,基础性和理论性问题研究较

15、少,尤其是关于建制理念的研究更少。比如, 偏重于社会保障制度内容构成与基金运营的研究,忽视社会保障中责权关系的研究(丁建定,2003) 。没有理论 指导的实践常常会摇摆不定,有时不免会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盲目现象。 第三, “就事论事” (单独研究模式)的单一性研究较多,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较少。比如,关于基金筹集 模式,许多文献探讨费应该改税的原因和必要性,但较少有关于我国当前情况下费改税的制约因素、可行性以及 如何保证效果等方面的分析。 第四,注重必要性研究和分析,忽视充分性和可行性论证,理论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分析不够。往往不能充 分论证所述观点或对辩驳相反观点,可谓是形成了“百家

16、”而不能形成“争鸣”的局面。 第五,在介绍国际经验(如基金运营模式、管理模式、筹集模式等方面)的基础上,注重静态研究,忽视动 态研究(如制度、模式演进规律及影响因素等) ;注重在国外普遍性和有效性,未能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 考虑国外与国内在制度基础、背景等方面的差别。另外,重视对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现状的研究,忽视对西方 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演进的研究。 结合国际关于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主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选择的研究应当侧重以下几个主题方向: 第 一,我国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选择的有效性分析;第二,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趋势对我国社会保 障制度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第三,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选择与劳动力市场 (城乡劳动力市场) 、就业市场的关系 问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