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说课稿黎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460332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色花》说课稿黎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色花》说课稿黎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金色花》说课稿黎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金色花》说课稿黎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金色花》说课稿黎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色花》说课稿黎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色花》说课稿黎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金色花金色花说课稿说课稿黎 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 。我的说课分为七个步骤,分别是: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材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一、教材分析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安排在实验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这个单元的课文主题是“家庭和亲情” ,所以,学习本单元要将情感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用新的教育理念,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体味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真情。而金色花是一首表现母爱的

2、诗歌名篇,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由“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入文,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间最圣洁的母子之情。这首散文诗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以奇特优美的想象和生动浅显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母子情深图,易于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 ”所以这堂课老师将带着这种喜悦走进课堂,用这种喜悦去感染学生。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几首现代诗歌,初步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巧,有一定的品味感受能力,这对于本课的教学有所帮助。但是他们

3、对外国诗歌接触的较少,还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这首诗因为是反映儿童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他们不但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培养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类永恒的天性。 ”三、说教材目标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对本课的教学,以及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我确立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习朗读诗歌,并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2、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来

4、叙事抒情的写法,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根据教学目标,我们确定了以下重点和难点。四、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诗歌题材的内容,本节课重在朗读,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人间至爱。2、难点:品味诗中蕴含的情感,并联系生活情感经验,感受无所不在的母爱。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而陶行知告诉我们“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所知道的全给学生”因此教学中我们将采取

5、如下教法和学法:五、教法、学法1、教法:采取“合作、探究教学法” 、 “美读感知法” 、 “点拨引导法” 、 “多媒体演示法”和“读写结合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将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去学习:2、学法指导预习课文,进行讨论。掌握朗读技巧、归纳朗读方法。勾画圈点法。六、说教学步骤(一)、导语(配温馨轻柔的背景音乐) (出示课件)“世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声音;世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身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由莲山课件提供

6、http:/ 资源全部免费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教师将用简洁却满含深情的语言,带领学生进入洋溢着温馨画面的诗歌中。“生如夏花之绚烂”这是泰戈尔的名句,作为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学生有必要掌握。所以作者简介,我们设计了两个环节:节:(二)、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查资料,锻炼了学生动手查资料的能力、也让学生借助课文学会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老师补充介绍并再次强调重点知识。 (三)、整体感知(出示课件)1、教师首先采取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谈谈预习后的感受。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即通过预习,整

7、体感知课文内容。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2、其次教师又随意自然的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这首诗写了谁和谁的关系?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母子之间更像是在玩一种什么样的游戏?我们所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感悟孩子对母亲的深情。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设计了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四)、朗读课文(出示课件)1、学生放声自读。2、抽学生朗读3、齐读4、教师配乐范读5、学生配乐有感情诵读反复诵读法、品味,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学生在文中找句子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朗读技巧、引导学生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由

8、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依据人物的角色、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和感情,并且归纳出朗读方法。读后设计了一个问题:读后设计了一个问题:问:1:孩子变成金色花后,做了哪些事情?(很简单,学生能从文中轻易的找出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 )问题 2:诗人为什么将孩子想象成金色花?(明确: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开金色的碎花,象征着圣洁而美丽。作者把“我” )想像成金色花,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同时金黄色的色彩,反映了母爱的光辉。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读课文,在初步感知课文基础上,体悟诗歌的感情。 (五)、赏读诗歌,并表情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浓浓母子深情,并回答问题。(出示课件)你从孩子与

9、母亲的三次捉迷藏中,看出这是个怎样的孩子?我设计采用“我从 读到一个 的孩子”“我从 读到一位 的母亲”的形式,提示学生在文章中圈点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融入表情朗读,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震,不断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既让学生有了参与活动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这是篇洋溢着浓浓母子深情的诗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的理念相一致。所以在教学环节的最后设计了一个拓展迁移。(六)、拓展迁移写作训练(出示课件)1、首先是教

10、师出示范例: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妈妈更加年轻漂亮。假如我变成了妈妈的手,我要帮妈妈分担家务,让她不再那么操劳。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丑,我要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逗妈妈开心,让她笑口常开。 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2、其次要求学生以“假如我变成了”开头写一首小诗献给妈妈。3、展示学生写作成果。 (这个环节根据教学进度和时间安排,可灵活处理做课堂练习或课后联系。 )设计意图: 阅读与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是训练的深化,又是写作训练的另一种方式,两者教学相长,相辅相成。再依据单元目

11、标“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 ,让学生动手练笔,不仅是对阅读的深化,更是在写作过程中对生活的思考,让学生懂得从语文学习中结合自己的感悟,体验生活,同时也达到了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的。 (七)总结概括(出示课件)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 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 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 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爱在左,幸福在 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

12、缀得花香弥 漫有爱,便有一切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与板书相照应,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此时,学 生对本诗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八)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背诵课文,准备朗读比赛。 2母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 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 例句:母爱就是没完没了的唠叨。 设计意图:阅读与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是 阅读训练的深化,又是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两者可以教学相长,相辅相成。 七、板书设计:(出示课件)设计意图:此板书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简洁明了,又是对全文的 概括与总结,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金色花我妈妈母子情深嬉 戏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由莲山课件提供 http:/ 资源全部免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