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儿死亡65例分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60155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生儿死亡65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围生儿死亡65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围生儿死亡65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围生儿死亡65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围生儿死亡65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围生儿死亡65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生儿死亡65例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围生儿死亡围生儿死亡 6565 例分析例分析作者:刘金霞单位: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妇产科【摘要】 分析围生儿死亡变化趋势、死亡原因,了解死因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2006 年怀柔区第一医院 65 例围生儿死亡资料及其中 29 例尸检结果,对围生儿死亡百分比、死因构成、死因顺位进行比较。结果 9 年间围生儿死亡率无下降趋势,平均死亡率为 63.7/万,平均尸检率为 41.5%。死亡原因排序为畸形、脐带因素、早产、缺氧性因素,其中死胎中以脐带因素为主。结论 加强围生宣教,尤其对流动人口管理。鼓励和争取尸检,对提高围生儿死亡诊断水平及完善预防措施十分重要。 【关键词】 围生儿 死亡 尸检

2、围生期保健本文对我院 19982006 年 65 例围生儿死亡及 29 例尸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皆在查找原因并进行死因顺位,为死亡诊断及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8 年 1 月至 2006 年 12 月在我院产科、新生儿科死亡的围生儿共 65 例为研究对象。1.2 方法 按照围生期 1 标准:从妊娠满 28 周(即胎儿体重1000 克或身长35cm)至产后 1 周内的死亡围生儿。包括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畸形引产。围生儿的死亡诊断依据尸体解剖,未尸检者则综合临床表现、体征、超声检查等判断,将死亡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2 结果2.1 围生儿死亡率 1

3、9982006 年围生儿死亡率为0.59%(7/1182),0.87%(10/1147),0.28%(3/1055),0.67%(6/896),0.46%(5/1092),0.60%(4/665),0.885(11/1248),0.56%(7/1257),0.72%(12/1658)。9 年合计死亡率为 0.64%(65/10200)。2.2 围生儿死亡构成比 见表 1。表 1 围生儿死亡构成比表 2 围生儿主要死因顺位2.3 死亡胎儿与孕周、产检次数及胎儿数量的关系 65 例死亡围生儿中,男性 35 例,占 53.8%(35/65),女性 30 例,占46.2%(30/65);孕周37 周

4、43 例,占 66.2%(43/65),孕周37 周 22 例,占 33.8%(22/65),其中 13 例新生儿死亡中37 周 11 例,占 84.6%(11/13),孕周37 周 2 例,占15.4%(2/13);未做过产检的 8 例,占 61.5%(8/13),全部为外地流动人口;产检次数 14 次 5 例,占 38.5%(5/13);体重2500g 者 11 例,占 84.6(11/13),体重 2500g 者 2 例,占 15.45(2/13);单胎孕妇 10 例,双胎孕妇 3 例,其中 2 例孕妇双胎均死亡,1 例孕妇仅 1 胎死亡。1998 年至 2006 年平均尸检率为 44.

5、6%(29/65)。尸检的病例中,死因依次为畸形 15 例、胎盘因素 6 例、宫内窒息 5 例、肺部疾患 2 例、感染性疾患 1例。畸形中以体表畸形 6 例、神经管畸形 5 例、泌尿系统畸形3 例、循环系统畸形 1 例。见表 2,综合死因顺位依次为畸形30 例、脐带因素 17 例、肺部疾病 9 例、母体因素 2 例、胎盘因素 1 例、其他 2 例。母体因素致死的 2 例中,1 例为妊娠高血压疾病,另 1 例为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并发症中以畸形为主,依次为体表畸形、神经管畸形、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8 例,其次为感染,都是新生儿死亡的好发因素。3 讨论3.1 加强

6、产前检查,防止妊娠并发症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围生保健工作越来越受重视,围生儿死亡率本应成下降趋势,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本资料显示 1998 年至 2006 年围生儿死亡率无下降趋势,围生儿死亡中死胎数最多,占 46.2%(30/65),其次为畸形引产、新生儿死亡。死产和新生儿死亡因胎儿监护和新生儿治疗水平提高而有所控制。而死胎的产生则多是在入院前不同孕周出现胎动消失后才入院,失去治疗机会所致。从本文资料看,在体重2500g (84.6%)、孕周37 周(84.6%)、产检次数4 次(38.5%) ,未做过产检 8 例,全部为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死亡胎儿比例明显增加,特别是合并有母体因素并发症者

7、更应引起重视。因此,增加产前宣教,定期产检,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及时治疗和适时终止妊娠,有可能挽救胎儿生命。尤其强调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应重点加强。本资料显示,13 例新生儿死亡中,从未做过产前检查 8 例,全部为流动人口,占 61.5%。3.2 尸检能确定相当数量的围生儿死亡原因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围生儿尸检率一直很低。本文 29 例尸检中,畸形(包括畸形引产)、胎盘因素、宫内窒息占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与临床不符的 2 例,包括不易觉察的内脏畸形 1 例,肺出血1 例。这些临床误诊病例都是由于病变位置较深,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耽误临床早期诊断和救治。

8、所以动员孕妇及家属进行胎儿尸检,明确死因,了解病情发生的规律,对积累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提高诊断和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3.3 围生儿死亡原因及分析 导致死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为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特别是对有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孕妇,应积极治疗,防止因继发引起的母体血管变性、胎盘功能低下、胎膜早破、胎盘早剥、胎死宫内等。一般认为,胎动消失后胎心仍可以维持 1248h,因此应该抓住异常的报警信号,在胎心尚好时终止妊娠挽救胎儿。脐带脱垂和臀位是死产的首要原因,产程中应严格检验胎心变化,慎重处理臀位分娩,谨防脐带脱垂的发生,必要实行剖宫产挽救胎儿。先天性感染也是胎儿.新生儿死亡的

9、主要原因。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早产占整个新生儿死亡的 84.6%,较足月儿的死亡率高 6.5 倍。感染、胎盘早破、胎盘羊水因素等均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因素,早产儿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其次是肺炎,都是影响肺通气肺换气,导致缺血缺氧死亡。近年来有临床研究表明通过阴道超声鉴定的短宫颈是较好的早产预测指标,即使在低危人群,宫颈长度短于 15mm 将导致 50%产妇在 32 周前分娩。此外,宫颈内口漏斗形成和胎儿纤维连接蛋白也可以预测早产的发生。积极应用抗宫缩药物,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胎肺成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降低新生早产儿败血症,加强对早产儿的护理即正确的复苏技术对降低死亡率及减少后遗症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畸形乃是当前围生儿死亡的第一原因。据统计,从事接触放射、化学物质、噪音等有害因素职业的孕妇其胎儿畸形发生率较高。近年来研究发现,临床常见的胎儿畸形,如神经管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内脏膨出、唇腭裂等均存在遗传因素。因此,加强孕前咨询工作,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及婚前医学检查质量;采用超声影像诊断、绒毛活检术、孕妇血清生化指标筛查;有计划地服用叶酸制剂等医疗辅佐手段十分重要。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