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经验总结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57374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经验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经验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经验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经验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经验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师,你好.这是我论文现在的情况,大体已经好了,一些专家的生卒时间我还没有查全,另 外,被标以红色的是我在手抄转而输入电脑时发现字迹不清尚需再去图书馆查找改正的,因为 不会打右上角的注释小括号,所以各段的文献出处我都直接写在每段后面,没有集中写在末尾,尚 需整理.麻烦老师帮我看看这篇文章吧.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经验总结 关键词:失眠 不寐 老中医经验 施今墨(1881-1969)认为失眠分入睡不能;睡眠时间短;醒即不能再睡;时睡时醒,极易醒觉; 似睡非睡,乱梦纷纭四种情况.其属慢性病,以虚证为多,但虚证有阴虚阳虚之分,挟痰挟郁之异, 正虚邪实之别,绝不可一概纯补:心肾不交者,酸枣仁汤或枕中丹青及之

2、养心固 本汤;血不上荣者,八珍汤加朱砂安神丸,磁朱丸,若系虚寒宜用之远志饮子或十 四友丸;脑肾不足,肾水亏者用六味地黄汤(丸)加枣仁,龙骨,牡蛎.梦遗虚怯则十全大补汤(丸), 三才封髓丹,三少丹之属;心阳亢盛者,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龙骨牡蛎;阴虚不眠者,生津养血佐 以安神;阳虚不眠者,健脾益气为先;胃热不眠者,导痰化滞为第一义;胃虚不眠者,秫米半夏汤 合异功散或归脾汤;胆热不眠者,温胆汤去姜加胆草;胆寒不眠者,千金温胆汤(生姜份量最重); 肝经受病,为五思七情所扰不眠者,炙甘草汤,诸复脉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逍遥散,十味温胆 汤;多梦卧不安,桂甘龙牡汤合栀豉汤或栀豉汤,朱砂安神丸加琥珀末;气津耗

3、伤者柏子养心丸, 天王补心丹;胆胃俱病,必胆胃合治方才奏效;久病阳痿者,须以助阳,睡眠即安.临证遣方用药 擅用对药以增其效,补心安眠(茯苓茯神,茯神麦冬,生枣仁熟枣仁,酸枣仁柏子仁等)清心安神 (酸枣仁栀子,半夏夏枯草,肉桂黄连,黄连阿胶等)重镇安神(龙骨牡蛎,紫石英紫贝齿,龙齿紫贝 齿,石决明紫石英等).祝谌予 翟济生 施如瑜 施如季 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82.152-148;吕景山.施今墨对药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261-288 蒲辅周(1888-1975)提出当前有滥用补药治神衰之弊.本病多与用脑不当,情感失调有关, 青壮年尤多,初起虚损不是主要的,

4、绝不要一病即用补心丹,柏子养心丸,归脾丸,六味地黄丸及 参茸之剂.治应以调肝为中心,临证分虚实.偏实:肝郁气滞用四逆散,逍遥散;胆虚痰热用温胆 汤;胃不和用保和丸,半夏秫米汤加减.偏虚: 本“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用甘麦大枣汤加茯 神,菖蒲,远志;肝阴不足,虚烦不寐,用酸枣仁汤.虚实互见,取偏实偏虚之方加减;另外喜加 用一味黄精,益精填髓,亦常以黄精丹青作神衰调补之方.薛伯寿.蒲辅周学术医疗经验继承 心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0-222 岳美中(1900-1982)认为本病机理无外虚实二端.实则食滞肠胃,即“胃不和则 卧不安”.虚则当分外感内伤.外感:失治邪陷少阴,可成黄连阿

5、胶汤证;误治可成栀子汤证. 内伤不寐最为复杂,必先辨明脏腑,方可遣方用药.然情志内伤,往往多脏受累,扑朔迷离,不 易区别.辨证须从本质着眼,找出主要矛盾,针锋相对,否则即成隔靴搔痒.中国中医研究院.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岳美中医案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0 秦伯未(1901-1970)认为本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前者系痰火饮食等 因素;后者系血虚.故失眠一病非单纯滋补安神所能收效.临床最常见心脾血虚,气血虚弱证, 宜滋养心脾,用归脾汤.血虚不寐者,往往心火偏旺,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或致肝阳偏亢, 琥珀多寐丸(琥珀、党参、茯苓、远志、羚羊角、甘草);心

6、肾不交者,黄连阿胶汤、交泰丸. 睡前二小时可施针炙治疗,心血虚取神门、三阴交;心肾不交加心俞、肾俞、照海、涌泉;肝火旺加肝俞、胆俞、太冲;饮食积滞和痰火中阴用温胆汤、半夏秫米汤;睡而易醒者用酸枣 仁汤加白芍、牡蛎;梦扰纷纭,多惊多怖者,证属心血亏虚,心神不安,益气安神汤(当归,茯神,生 地,麦冬,枣仁,远志,人参,黄芪,胆星,竹叶,黄连,甘草)秦伯未.秦伯未医学名著全书.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3.359-360 干祖望( )认同中关于本病病因的观点,可归为气虚、阴虚、痰滞、水停 与胃不和五证,而“不得卧”篇中,谓“大端虽五,然虚实寒热,互有不齐.神而明之,存乎其 人耳”为历来论失眠病之

7、最精辟者.认为是凡本病不出四型:其一,失眠在上半夜者,实证多 于虚证,虚证寥寥可数;其二,失眠在下半夜者,虚多于实,如其老人鸡鸣即醒,乃老年性失眠, 属于正常;其三,通宵难寐,或似睡非睡,虚证居多,实证可以不加考虑;其四,难寐通宵,一寐 即梦,不问虚实,病在心肾,当然也以虚为多,其中醒后而其梦境记忆犹新者则有虚有实,乱梦 一声,醒后无法回忆者属虚证.干祖望.干祖望医话.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94-195 祝味菊()创立温潜法治疗失眠,认为“气虚而兴奋特甚者,宜与温潜之药,温以壮其怯, 潜以平其逆,引火归元,导龙入海,此皆古之良法,不可因其外形之兴奋,而温与清滋之药也”.法 用附子配

8、合磁石、龙牡等重镇潜下之品,温阳又潜降,使火气潜密、产生少火.运用于失眠伴 心脾肾三脏之气虚、阳虚的老年、小孩.招萼华.名医经典-祝味菊医案经验集.上海:上海世 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8-62 颜德馨()主张从肝胆论治,认为本病每以情志、精神刺激为主因,与肝胆病变密切相关, 故顽固性失眠,它法罔效,辄从肝胆论治而独效.肝郁血瘀,治宜调畅血气,用血府逐瘀汤;肝 火上炎,法当清泄定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最为合拍;胆涎沃心,治以化痰除烦,方用温胆汤加 夏枯草;肝血虚弱,当以养营开郁,方用酸枣仁汤.张文康.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颜 德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

9、1,159-162 陆瘦燕()认为本病总由阳不交阴,神不守舍所致,病因不离外邪,里病二端,外邪所致者, 当速去其邪.里病不寐者,当竣泻其火,取然谷、行间、支沟等火性穴位,紧提八八者阴之数, 后安其神,取神门、内关,先紧提六六少阴之数,后紧按行三九少阳之数.忧虑愤郁,心脾不足,当 养血安神,补膈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神门、大陵;精不凝神者,当壮水之主,引火归 源,补太溪、复溜、志室施提插补法,佐以安神同前法;肝血无藏,当补肝血,用肝俞、曲泉、 三阴交、膈俞;胆热心烦,当清少阳郁热,泻阳陵泉、胆俞,补厥阴大陵、肝俞;因惊而致者镇 惊,可泻阴郄、神门、心俞;因怒而致者宜疏肝,泻行间、太冲;饮食停

10、滞者,宜和胃导滞为先,可 补足三里、神门,泻天枢、大横;病后、新产、虚烦不得眠者宜补益气血,炙足三里、关元、 气海、膻中.王佐良 徐玉声 陆焱垚 江南名医医案精选-陆瘦燕针炙医案医话.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2.14-17 承淡安(1899-1957)认为本病病因是思虑过度伤心阳,神不宁舍乃惊惕、畏恐、多思,终 夜不寐,症见辗转不寐,心烦焦急,善惊恍惚.可常服天王补心丹.针炙以太渊针入 2-3 分,留 捻 1 分钟,公孙针入 4-5 分,留捻 2 分钟,隐白针入 1 分,留捻 1 分钟,肺俞针入 3 分,留捻 1 分钟,阴陵泉针入 3-4 分,留捻 2 分钟,三阴交针入 3 分,留捻

11、 2 分钟.俞中元.中国百年百名 中医临床家丛书-承淡安.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4 朱良春(1917- )提出:对顽固失眠,在辨证的前提下,参合专药,常可增效.(1)苦参:清火 除烦,宁心安神.对肝郁化火或心火偏亢而致者最为合拍,方用苦参 15-30 克,黄连 5 克,茯苓 15 克 甘草 4 克(或红枣 7 枚以缓苦寒伤胃之弊),连服 3-5 剂,多获佳效.但脾胃气弱者慎用. (2)乌梅:收敛清热,和胃杀虫,对老年,贫血,妊娠,肾衰,糖尿病等肝阴不足,血虚夹瘀,临床 常见夜寐下肢酸痛,麻木肿胀(似不安腿综合征),同时伴心烦,不寐等症状者,最是佳药,于辨 治方中加用之,每收著效.

12、(3)油松节:除通气和血外,尚具强壮补益之功,对体虚易于感冒或 慢支久咳,慢性肾炎尿蛋白长期不消失或心脾两虚,血不养心而致失眠者,于归脾汤中另油松 节 30 克,多能增强宁神安眠之功,取油松节,鸡血藤,牛角鳃,仙鹤草各 30 克,能提高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值,与红枣并用能预防感冒.(4)小蓟花,用凉血祛瘀止血药,曾闻此药研末, 装 0.25 克胶囊,每服 4 粒,一日 2 次,治失眠有佳效,可观察之.(5)酸枣仁汤加防:凡心肝血 虚,情志不遂所致者,多用酸枣仁汤,而防风有疏调安养之功,若酌加炒防风 8 克,可条达肝气,发 送睡眠.(6)涌泉穴敷贴:取黄连,肉桂,炒枣仁,琥珀各等份,共研细末,醋调成糊状,睡前敷于 涌泉如铜钱大,外以胶布固定,翌晨去掉,每晚一次,一般 7-10 天可获良效.朱良春.朱良春医 集.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187-188 综上所述,名老中医大都认同本病有虚有实,虚多实少,虚则气,血阴一项或多项不足,实 则火旺,痰湿.痰热单独或相兼为患,终致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发为不寐.诸位名老中医治疗 中有专穷理.长立法,善遣方.精用药等不同特色,值得认真体会加以继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