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456769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6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文化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历史是短哲的。但是这一领域的研究一开始,就引起了世界各国心理学家的瞩 目,在短短 的几十年时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的主要成就不仅在于对世界范围内具有异质文化的地区和种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更重要的是它的许多研究成果使心理学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被 认为是人类行为普遍法财的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本文将分析跨文化心理学兴起的背景及对于心理学发展的意义,还将讨论它对中国心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启示。卜二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跨文化心理学是指比较研究两个或多个社会或文化 背景中,个体或群体心理发展和变化的

2、规律,从而找出哪些是适用于任何社会或文化背景中人类行为的普遍法则,哪些是仅适用于特殊文化背景中人类行为的特殊法则。它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人类的心理在多大程度上是以相同的方式发展的,用什么来解释不同社会和文化之间人们明显的个性和认知特征方面的差异多用心理因素能够解释哪些文化的变异或是用文化因素能够解释哪些心理的变异。跨文化心理学与人类学,、持别是心理人类学有极为相似之处,事实上,无论是人类学家还是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跨文化心理学起源于人类学。它与人类学的一个分支,乙理人类学”的区别仅仅在于,以人类学家的身份,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异质文化背景中人类行为的差异,就被称为心理人类学或心理人类学家。而

3、以心理学家的身份,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相同的问题就被称为跨文化心理学或跨文化心理学家。在我 国,无论是心理人类学还是跨文化心理学,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研究的水平也远远低于欧美心理学家。万明钢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从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来寻求跨文化心理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赫尔巴特和冯特的理论体系中。但是这些早期的心理学家只是为了建立一个完整的心理学体系,进行了一些思辨性的阐述,并没有做过任何实证的或系统的研究。心理学家对这一领域的兴趣不是来自他们前辈的研究,而是受到了二十世纪前后一大批人类学家卓越研究的启示,在这些研究中,有著名的人类学家摩尔根和巴蒂斯安以及他们分别写出的古

4、代社会、原始民族的人类学等人类学巨著。二十世 纪以后,这类研究渐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把对未开化社会的研究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建立了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来搜集诸如居住在某个地万 的未开化人怎样生活,分析未开化社会中人类的行为。研究的对象包括他们的习俗、原始宗教、语言、心理特点等。以英美等国的学者为主,对印第安人、爱冬卫斯基摩人和非洲、亚洲及太平洋岛屿的一些未开化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围也有所分化和专门化,其中有一些学者对于各种不 同文化背景中人类心理的差异更为感兴趣。这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当时心理学家普遍持有的一种看法,即

5、认为人类的本质在西方社会中巳经揭露无余。人类学家从他们自己的研究出发公对所有社会的人类在心理上瘾完全相同的这一假说提出了质疑。米德城“和马林诺夫斯基恤。的研究引起了当时的心理学界的瞩目。米德对太平洋中部萨摩亚岛各部族青少年青春期心理变化的特点作了调查研究。心理学家们普遍相信由于青春期发生的生理变化,青春期普遍地是感情激动、情绪紧张的阶段。但是对萨摩亚的青春期姑娘进行观察和同她们交谈中,米德对这一观点产生了怀疑,萨摩亚姑娘显然没有表现出情感上的冲动和反抗性。这与这些部族对青春期生理变化的禁忌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等文化因素有关。米德的调 查不足以推翻心理学关于青春期心理发展变化的理论,但至少是 向心

6、理学提出了这样的疑问,青春期的心理发展是不是在一切社会中都是相同的马林诺夫斯基的研究对当时十分盛行的弗洛伊德的“泛性论”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男孩大约在七 岁以前都对自己的父亲怀有敌意,而具有“恋母情结”。马林诺夫斯基在对特罗布里恩群岛母系社会进行田野调 查的基础上,对这一观点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指出,非母系社会的男孩可能会对父亲怀有敌意,但这种敌意是针对父亲的管教的,而不是性竞争的结果。母系社会中男孩对舅舅的敌意比对自己 的父亲的敌意更大,因为舅舅是母系社会亲属群中最有权威的角色。马林诺夫斯基的研究指出了弗洛伊德的理论至少是不能适用于任何文化背景中的全部人类,心理人类学家从事的

7、研究的魅力不仅在于对心理学 中的一些习以为常的、适用于整个人类行为的法则提出了挑战,他们在广泛的自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研究还从方法论上给心理学家以极大的启迪。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批研究社会和认知的心理学家走出了实验室,他们以心理学家的身份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在方法上,他们除了吸收人类学家的田野工作法进行自然的观察、访向以外,还运用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测验、实验等,从此,跨文化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二全世界的人类都属于向一动物种属。不同社会、不同文化背景或种族的人们从生下来到成熟期的心理发展道路上存在着很多相似或相同之处。他们毕竟有着基本相同的生理基础,有着在某种程度

8、上可以沟通的文化背景。全世界的人在自己所爱的人死去时都会痛哭流涕,在发生了什么好事,从错误中获得了认识时都会纵情大笑或会心微笑,而且大家都有许多同样的需求,这正是心理人类学、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逻辑基础,也是世界上各种不 同文化相互沟通、融合、渗透 的基础。尽管人类社会心理发展上的共同之处是主要的,但是全世界的人是在不 同的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个体生活于其中的文化环境对心理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有时是决定性的影响。文化是一个涵义十分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一定社会的行为模式、生活习俗、道德准则、价值取向、语言、宗教、艺术等方面。个体心理的发展实质上就是逐步接受一定社会文 化的过程。个体从一个生物的人,成

9、长为一个具有一定知识、遵循一定规范、认同于该社会文化的人,经历了一个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一定的文化模式为生活于其中的年轻一代提供了许多生活问题的答案,提供了使他们了解世界和自己的方法,以及相应的道德准则、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价值取向。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强调文化本身是限制个人行为变异的一个主要 因素。他认为文化是我们身外的东西,它存在于个体之外而又对个人施加着强大的强制力量。我们并不总是感到文化强制的力量,这是因为我们通常总是与文化所要求的行为和思想模式保持着一致,然而当我们真的试图反抗文化强制时,它的力量就会明显地体现出来。并不因为存在着文化强制,个性就一定不能与之共存,文化强制通 常是在接

10、近许可行为的界限时才表现得最为强烈。这样,通常总有一个较宽广的行为范围,个人可以在这个范围内发展他独特的个性。文化模式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并不是机械的,而是在个体同一定的文化模式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而形成相应的个性。作为结果的人格特点既表现着该文化的某些特征,又转过来对文化产生影响。所谓社会也可以将其理解为是指表现一定文化的一群人,而社会的结构则是指这样一群人所具有的种种行为规则的总和。跨文化心理学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在西方心理学界被称为是一个最有希望、最有意义的新的研究领域而吸引了一大批心理学家,这是因为它所研究的问题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揭示了人类心理发展中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世界上约有

11、百分之九十的心理学家生活于西方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中,大多数心理学研究也取样于他们生活的那个社会,而世界上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居住在这些地区。由于文化和种族的差异,在一个或少数几个文化背景中研究的结论显然是不能用来推论整个人类的。这样做,至少是不全面的。跨文化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查明,文化背景的差异是否影响社会行为到如此的地步,以至于一种文化中的法则不能适用于另一种文化,如果情况确实如此,我们就有必要修正在单一文化背景中建立起来的心理学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中,人类行为的哪些方面可能是普遍的 哪些表现着文化 生态、遗传所引起的变化文化中的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个体发展的这些问题仍未得到完满的解答。因此,研究

12、造成人类行为差 异的各种因素也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奥托克兰伯格曾说过,“我和人类学接触对我所产生的影响有点象宗教的饭依,在心理学家仅仅了解人类的一个部分时,怎么能够谈得上对人类特征和人类行为这类问题有所认识呢”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跨文化心理学作为一种检验理论的方法,最有成效的是对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几乎在世界各大洲进行的跨文化研究。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他以自己在日内瓦对儿童的经验研究为依据,创造性地提 出了他的理论,他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普遍存在着一系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能力特点,一个人如果要达到高级的思维阶段,必须先通过较低级的思维阶段,而这些阶段的

13、划分是有严格的年龄界限的。长期以来皮亚杰认为他的理论是公理,他把认知发展视为生物过程的理论,而不重视文化影响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许多国家的心理学家对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在不 同的文化背景中进行了检验,研究的结果虽然都证明了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各种不 同的文化背景中都存在,每个阶段演进的顺序也存在 着一致性。但是,一些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和种族的儿童同日内瓦儿童的表现相比,有两点显著的差别其一,存在着一个“后滞现象”,每个发展阶段 出现的年龄比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童,相对地晚一些其二,有相 当部分文化落后地区的儿童在发展上受到阻碍,不能进步到下一个更高级的阶段。我 国心理学家对

14、基诺族、彝族、摩梭儿童同城市汉族儿童认知发展的比较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跨文化研究告诉我们,皮亚杰的理论只有一部分具有跨文化的意义,如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而另外的部分则只具有文化相对的意义,如各发展阶段出现 的年龄。到六十年代末期,随着跨文化心理学研究资料 的积累,皮亚杰也渐渐地改变了看法,他在一篇文章中也曾说过“在我们这种以一定文化和语言为特点的环境中形成的心理学,如果不以必要的文化材料加以参校,就基本上是一种猜想。”跨文化心理学对心理科学的发展还具有重要 的方法论意义。文化的差异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广 阔的自然实验场所和丰富多彩的环境变量,而这些环境变量在人为的

15、实验室中无法得到。如早期生活对儿童人格形成的影响,不 同文化对男女人格差异的影响等,都要求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研究。还有一类研究虽然可能在实验室中人为地进行,但却违背科学 道德原则,如把孩子放在不利的环境中,研究恶劣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但是,由于人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在那些落后贫困的文化环境中有许多儿童处在自然的不利环境中,研究者就可以在自然的环境中观察这种环境所造成 的后果,并可以人为地干预环境,进一步观察环境改善后的变化情况。事实上,跨文化研究的结果,为弄清心理学史上争论不清的遗传与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孰轻孰重的问题提供了大量 的实证材料。跨文化心理学在西方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在我国

16、也只有近十年的历史,而且研究既不系统,规模也很小。从西方跨文化心理学兴起发展的背景以及取得的丰富成果,对我 国心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启迪呢也就是说中国的心理学家应该做些什么呢美国著名的跨文化心理学家推蒂斯说“在得到中国的资料之前,心理学不可能成为一门普遍有效 的科学,因为中国人口占了人类很大的比例,对于跨文化心理学来说,中国能够从新的背景上重新审查心理学的成果。在这样做时,巾国的心理学家应该告诉西方的同 行,哪些概念、量度、文化历史因素可以修正以前的心理学成果。”事实上我国的心理学界对西方同行的这一观点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十年来我国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我国的心理学研究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引进和模仿西方心理学的水平上。近年来我国出版的相 当数量 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都是从西方心理学家的著作中翻译或编译 的,即使是中国人自己写 的,也是大量引用西方的理论和研究,很少能见到中国人自己的研究成果。引进与介绍西方心理学是士分必要的,但是,十年一贯并形成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那就很成问题。比如,近年由中国人自己写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