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试题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455199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09 年秋期七年级期中测试试题年秋期七年级期中测试试题 语文 一、 积累与运用。 (2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2 分) A广袤 mo 裨益 b 荟萃 hu 摒弃 bn B污渍 z 家眷 jun 憧憬 jng 豁达 hu C自诩 x 涟漪 q 点缀 zhu 瑕疵 c D白痴 zh 惆怅 chng 无辜 g 佞臣 n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 A潜移默化 危言耸听 瘦骨嶙峋 沸沸扬扬 B锱铢必较 白驹过隙 茅塞顿开 咬文嚼字 C搜索枯肠 赏心悦目 陈词烂调 小心翼翼 D冥思苦想 道听途说 一鸣惊人 自鸣得意 3修改病句。 (2

2、分) (1)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授予翟志刚同志“航天英雄” 。(2)语言是否通顺是评定好文章的标准之一。4古诗文默写。 (8 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 (2) ,不知秋思落谁家? (3)中秋节到来之时,我们常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 , 来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4)苏轼在浣溪沙中,发出了 , 的感慨,劝 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5)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名胜联概括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_, 这一千古名句。5名著阅读。 (8 分) 我们刚刚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 ,相信你一定能完成下面的题目。 (1)书名: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者姓名: 。主要人物:

3、汤姆和 。 (2 分) (2)在你心中,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最喜欢他哪一点?为什么?(3 分)(3)你希望经历汤姆索亚那样的“历险”生活吗?为什么?(3 分)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6 分)(新华社北京月日电 ) 六十载奋斗创业,一甲子春华秋实。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迈着雄健的步伐,走过了年光辉历程,迎来了六十华诞。月日上午,首都各 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万军民以盛大 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 分)(2)为庆祝建国 60 周年,你们社区、学校、班级或者你的家里,都举行了哪些活动?(2

4、分) (3)在献给祖国母亲 60 岁生日的贺卡上你将写些什么?把你最真挚的祝福写在下面。 (2 分)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 7-11 题。 (15 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_下船,双喜_前篙,阿发_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_开船,在桥石上一 , 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

5、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7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应怎样改才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2 分) 8、为段中的空白处选择正确的一组动词( )(2 分)A跳、磕、磕、点、拔、退 B跳、拔、拔、点、磕、退C跳、点、点、荡、磕、退 D跳、拔、拔、荡、磕、退9这几段从多个

6、感觉角度来进行描绘,请各用一个恰当的词来概括,填在横线上。如:嗅觉清香 视觉 :_ 听觉 :_ 触觉 :_。(3 分)10、“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这句话富有表现力,请你作简单的赏析。(3 分)11.联系后文可以发现,此时所见“依稀的赵庄”并不真是赵庄,那“几点火”也并不是戏台,那么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2 分)12、选文的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你有没有“人在图画中”的经历?请描绘下来。(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 1316 题。(13 分)母 爱 是 一 根 穿 针 线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钮扣松动了。 她决定

7、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 作家的母亲。 屋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滴滴答答 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 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 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 又细,再次抬 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8、。 还是失败 。再试 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 那 根缝 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亲的针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 进的 “孔”,可她还是不甘 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与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您。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 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 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3.整

9、体感知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2 分)14.“ 母亲因此而骄傲 她是作家的母亲 ”一句中 “骄傲 ”在这里的意思是 ,从词的感情色彩来看是 。 (2分)15.“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条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这段话中连用几个 “再次 ”将穿针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有何作用?(3分)16.划线句“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体会此句在文中的含义。(3 分)17.母亲反反复复也未能将

10、线穿进针眼,儿子只一句话“妈,我来帮你”,母亲就完成了这一工作,并且“笑纹如花”,这是为什么?(3 分)三、古诗文阅读(14 分)阅读下面 2 则寓言,完成 18-21 题。(10 分)(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二)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1)至之市 (2)遂不得履(3)遽契其舟 (4)不亦惑乎

11、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 分)(1)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20这两则寓言的内容不同,但讽刺的都是 的人。(3 分)21古代很多寓言故事已演化为成语,如:掩耳盗铃,你能再举出三个这样的成语吗?(3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22-23 题。(4 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画面。(2 分) 2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能说出这句话好在哪里吗?(2 分)四、作文(50 分)24任

12、选一题作文。(50 分)(1)我与 的故事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2)写给父母的一封信要求:书信格式。要流露真情实感。600 字左右。一、1B 2.C 3.(1)句末加“荣誉称号”(2).删去“是否”4.(1) 铜雀春深锁二乔 (2)今夜月明人尽望(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1)马克吐温 蓓姬(2)汤姆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机智,勇敢 ,反感说教(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3)开放性试题, 言之有理即可。6.(1)首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2)示例:唱红歌 演讲

13、比赛 办黑板报 举办欢庆会 升国旗等(3)参考:“祖国啊,母亲 愿您永远繁荣、昌盛、 文明、富强 ”或者“ 祝愿伟大的祖国母亲,国富民强!永远高高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二、 (一)7.夹着船头潺潺的激水的声音 8.B.9.朦胧 悦耳 凉爽(答案不唯一)10.答题要点; 比喻的修辞 化静为动 反衬船行之快 表现“我”心情急切 (至少答出 3 点)1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使“社戏”千呼万唤始出来,充满了诱人的魅力。 (开放性试 题,意思对即可)12.略 (二) 、13、文章通过叙述母亲给儿子钉扣子的事情,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深沉的关爱之情。 14.自豪 褒义词 15.表现“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

14、这么厉害。 ”突出母亲的执著。16 通过这个 形象的比喻突出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饮食起居了。流露出儿子 的愧疚之情。17.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只要让她的爱畅通无阻。 三、18(1).到 去(2) 终于(3)立刻 匆忙 (4)迷惑 糊涂 19.(1)已经拿到鞋 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 。 (2)船停了,从他刻记号 的地方下水找剑 20. 因循守旧 固执己见 不知变通 21、守株待兔 买椟还珠 叶公好龙 画 蛇添足 南辕北辙 黔驴技穷等 22.潮水上涨,江面因之愈发宽广,江水中央一片白色的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 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才有这“风正一帆悬” ,勾勒出壮美 的“大江行船图” 。 23.此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描写出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含着 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四 、作文 参考 09 中招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