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原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45517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线检测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射线检测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射线检测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射线检测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射线检测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射线检测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线检测原理(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射线检测3-1 射线检测原理射线透过被检物体时,有缺陷部位与无缺陷 部位对射线上的吸收能力不同以金属材料为例,缺陷部位(气孔或非金属夹杂 物)对射线的吸收能力低于金属基体。透过缺陷部位的射线强度高于无缺陷部位,根 据透过工件后射线强度的差异,来检测缺陷。目前,广泛采射线照相法,利用感光胶片来检 测射线强度,胶片上相应有缺陷部位因接受较 多射线,而形成黑度较大的缺陷影象。射线透过无缺陷部位强度式中 J1-射线透过厚度为A后的强度,J0-射线透 过工件前的强度,-材料线衰减系数,A-透过 层材料厚度。射线透过有缺陷部位强度(缺陷假设为气孔)式中 x-缺陷在射线方向的厚度两者强度比为可见缺陷沿射

2、线透照方向长度x越大或被透物质 线吸收系数越大,则透过有缺陷部位和无缺陷 部位的射线强度差越大,胶片上缺陷与基体的黑 度差越大,缺陷越容易被发现。5-1-1 射线的本质射线是一种电磁波,与无线电波、红外线、 可见光、紫外线等本质相同,具有相同的传播 速度,但频率与波长不同。射线的波长短、频率高,具有许多与可见光 不同的性质:A 不可见,依直线传播B 不带电荷,因此不受电场和磁场影响C 能透过可见光不能透过的物质D 与可见光同样有反射、干涉、绕射、折射等 现象,但这些现象又与可见光有区别,如x射线 只有漫反射,不能产生如镜面反射。E 使物质产生光电子及返跳电子、以及引起散 射现象F 被物质吸收产

3、生热量G 使气体电离H 使某些物质起光化学作用,使照相胶片感 光,又能使某些物质发生荧光I 产生生物效应、伤害及杀死有生命的细胞3-3-2 射线的种类1) X射线与射线这是射线检测中最常用的两种射线,X射线是 由人为的高速电子流撞击金属靶产生的。射线是放射性物质自发产生的,如钴、铀、 镭等,两者产生的机理不同,但都是电磁波。 (2) 射线与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产生衰变和衰变,放射射 线和射线,射线贯穿能力弱,但有很强的电 离作用。射线虽然穿透力强,但能量很小。一般并不直接用射线和射线进行检测, 它们适用于特种场合。与X射线和射线不同,射线和射线不是 电磁波,而是粒子辐射。(3) 中子射线中子是呈电

4、中性的微粒子流,不是电磁波,这 种粒子流具有巨大的速度和贯穿能力。中子与X和射线有很大不同,在被穿透材料 中的衰减主要取决于材料对中子的俘获能力。对铅来说,X和射线穿透能量衰减很大,但 俘获中子的能力很小。对氢来说正好相反。3-1-5 射线的获得(1) X射线的获得X射线是由一种特制的X射线管产生的,由阴 极、阳极和高真空的玻璃或陶瓷外壳组成,阴极 是一加热灯丝,用于发射电子,阳极靶是由耐高 温的钨制成。工作时在两极之间加有高电压,从阴极灯丝发射 的高速电子撞击到阳极靶上,其动能消耗于阳极 材料原子的电离和激发,然后转变为热能,部分 电子在原子核场中受到急剧阻止,产生所谓韧致 X射线,即连续X

5、射线。为减少电子在飞往阳极过程中与气体粒子相碰撞 损失动能,射线管需抽成10-410-5Pa真空。电 子流动能的绝大部分(97%)转化为热能,因此 阳极材料一般应选用耐高温材料并通以介质加冷 却。动能中仅一小部分(3%)转变为X射线。阴极发射电子的数量,决定了从阴极飞往阳极电 子流大小(管电流),而X射线的穿透能力则决定 于电子从阴极飞往阳极的运动速度,与两极之间 电压(管电压)有关。管电压愈高,所产生X射线 的穿透能力愈大,波长愈短。图中可见,只改变管电流时,X射线辐射强度只 是在原有各波长下相应增加。只改变管电压时、 则除原来各波长相应增加辐射强度外,还出现了 更短波长的X射线。X射线管单

6、位时间内所发出的连续X射线的全 部能量的近似公式为式中 0-常数(10-9),I-管电流(A),Z-阳极靶 原子序数(钨Z=74),U-管电压(V)。X射线管的转换效率为其它转变为热能当U=100kV时 =0.7%200kV 1.5%300kV 2.2%400kV 3%1 MV 7%5MV 37%由此可见,提高管电压可显著提高转换效率(2) 射线的获得放射性同位素是一种不稳定的同位素,处于激 发态,原子核能级高于基级,向基缓转变同时释 放出射线,其能量等于两个能级间差。射线检测中所用的射线源,是由核反应制成 的人工放射源,应用较广的射线源有钻60、铱 192、铯137、铥170等。铯137因其

7、放射性比活度低,又易造成环境污 染,能量单一、不宜检测厚薄不均匀工件等原因 而日趋淘汰。钴60的获得,是将同位素钻59,在原子反应堆 里的中子流冲击下,激发形成不稳定的同位素既 钻60,释放射线以及少量射线和射线。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在自发地放射出射 线后能量逐渐减弱,这种现象叫做衰变。各种放射性同位素都有自己特定衰变速度,称 为衰变常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衰变核的数 量与尚未衰变核的数量之比式中 N-物质在t时尚未衰变的原子数,N0-原有物 质原子数,e-自然对数底,-物质衰变常数。 放射同位素原子数随时间呈指数减少,放射性 同位素以原有N0个原子因衰变而减少到N0/2个原 子所需的时间

8、,称为半衰期(T)。以使用最广的钴60为例,其半衰期为5.3年在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数量,称为放射 性活度,以表示,单位为居里(Ci)某种物质每秒钟有3.71010个原子衰变,则该 物质的放射性活度为1Ci(居里)单位质量放射性物质的活度称为比活度,单 位为Ci/g(居里/克) 射线的强度可由测量仪器引起的电离程度 来决定,单位是R(伦琴)1R辐射强度,等于在0及105Pa压力下,在 1cm3空气中电离引起离子绝对值总和为一个绝 对静电单位。(3) 高能X射线的获得普通X射线和射线检测,由于其能量低、穿透 能力差,检测能力受到限制。超过100mm厚钢板不能用一般X射线检测,超 过300mm厚

9、钢板很难用射线进行检测。此时可采用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射线检测,例 如对厚度达300500mm的钢板,采用高能X射 线检测可获得满意结果。 高能X射线是指能量超过1000kV的射线,这种 高能X射线都由加速器产生。被加速粒子的能量在1000MeV以上是高能加速 器,能量在100MeV以下是低能加速器,能量在 1001000MeV之间是中能加速器。按加速器种类可以分为电子加速器、质子加速 器、重离手加速器以及全离子加速器等。射线检测中应用的加速器都是电子加速器,能 量数兆电子伏到数十兆电子伏范围内,一般都在 45MeV以下,即用低能电子加速器产生。检测对加速器的要求是束流强度大、焦点尺寸 小、体积

10、小、重量轻、成本低、操作容易、维护 简单等。适合工业无损检测用加速器,主要有电子感应 加速器、电子直线加速器和电子回旋加速器。(4) 中子射线的获得中子射线检测时常根据不同用途选用不同能量 的中子,如冷中子、热中子和快中子等。中子照相主要是用热中子,中子源放射出来的 快中子由于能量高,不适合照相,需经慢化后变 成低能热中子,由准直器引出。目前可供照相用的中子源有核反应堆、加速器 和放射性同位索,常用的为(锎Cf252) (锎)Cf252中子源的半衰期2.65年,产额2.31012 中子/s/g,目前价各还很贵。利用Cf252可做成可 移动式中子照相装置。另一种可移动中子装置,核心是与密封管中子

11、 发生器组合在一起的慢化器,与Cf252中子源不同 之处是可以关闭,不运行时无需屏蔽。国外中子管的中子产额已达1012中子/s,完全 可以满足照相的要求。 从中子照相来说,要求中子射线强度大、射线 束质量高、便宜、方便、操作灵活等。目前,强度大的源是核反应堆,但它投资大、 笨重、无法用于生产现场。而小型加速器、中子管、同位素中子源等虽然 灵巧、方便,但强度总的来说还不够高。3-1-4 射线的衰减特性射线对物质的作用理论上有12种效应,其中主 要的有4种:光电效应、瑞利散射、康普顿效应 以及电子对生成。能量较小时、前两种效应比较重要,电子对生 成效应仅当能量大于1MeV时才开始显著。 各种效应随

12、物质原子序数的不同而改变,原子 序数低效应弱,原子序数高效应强。上述几种效应造成射线能量减弱,其原因是物 质对射线的吸收与散射。射线被吸收时其能量转变为其它形式,如热能 ,散射则使射线的传播方向改变。(1) 射线的吸收A 光电效应 射线通过物质时,光子与原子相互作用,光子 被吸收,原子中的电子被释放出来,称为光电子 ,即光电效应。当光子的能量处在射线的能量范围时,光电 效应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密切,原子序数愈高,光 电效应愈显著,光电效应与光子能量的3次方成 反比,能量愈高,光电效应愈弱。 例如能量为0.5MeV的射线通过铅板时,因 光电效应的吸收十分显著,当为2MeV时则光电 效应很小。光电效应

13、可产生的特征X射线,称为荧光X射 线,产生荧光X 射线的最佳条件是光子能量稍大 于原手核外电子、如K层电子的结合能,能量太 大就难以产生荧光X射线。 B 电子对生成射线通过物质时除产生光电效应外,还有电 子对生成。当光子能量大于1.02MeV时产生电子对,产 生电子对导致能量减弱的吸收系数与原子序数的 平方成正比。光子能量小于1.02MeV时不产生电子对,因 此电子对效应主要发生在高能射线。(2) 射线的散射A 康普顿散射又称非弹性散射和非干涉散射,一个光子和 物质中一个自由电子或束缚较弱的电子发生碰撞 后,光子将一部分能量传给电子,波长变长。电子即从原子空间中以与光子初始运动方向 成角的方向

14、射出。光子则朝着与自己初始方向 成角的方向散射,这就称为康普顿散射。 轻原子中的电子一般束缚较弱,重原子中的 电子只有外层电子束缚较弱。因此,原子序数小的物质,其康普顿散射较 强,而原子序数大的物质则相对较弱。B 汤姆逊散射汤姆逊散射即弹性散射、干涉散射,在美国 又称为瑞利散射。当光子与原子中束缚很紧的电子碰撞时,光 子将与整个原子之间交换能量,但原子的质量 比光子大得多。按照弹性力学理论,散射光的频率不会显著 改变,其波长与入射线相同,称为弹性散射。汤姆逊散射几率与原子序数成正比,与入射 能量成反比。汤姆逊散射对原子序数高的物质和能量低的 光子来说是最重要的,但它绝不会超过总衰减 的20%,

15、一般不大于1%上述效应随光子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被作用物 质为铁,能量0.01MeV时光电效应占优势,随光 子能量增加,光电效应逐步减少,而康普顿效应 逐渐加大。光子能量0.1MeV左右时汤姆逊效应最大,但其 发生率不满10%。1MeV左右、X射线衰减基本 由康普顿效应造成,此后电子对效应逐步变大。10MeV左右、电子对效应与康普顿效应作用程 度相同。大于10MeV时、电子对效应为主。图中可知,在射线能量较低范围内,散乱射线主 要是由汤姆逊效应产生,而在射线能量较高范围 内,散乱射线主要由康普顿效应产生。故对一般 射线检测,康普顿效应是主要的。康普顿散射系数与汤姆逊散射系数之和称为散 射系数,

16、总的衰减系数为散射系数与吸收系 数()之和。线衰减系数不是常数,与射线能量有关。同时 也与物质质量成正比,质量衰减系数为当一束平行的强度为I0的单色射线,透过厚度 为d的一层均匀物质时,射线强度的衰减将遵循 以下规律由于散射线的存在,透过厚度为d物质时,除透 射线外,还要加上物体内部散射线强度。因此,其衰减规律如下式所示式中n为散射比,它是射线透过工件后散射线 剂量与透射线剂量之比。影响散射比的因素有焦距、照射场大小、射 线性质和工件厚度等。例如,X射线照相时对钢n0.09T (T25mm)对铝n0.035T (T50mm)Irl92-射线照相时对钢n0.075T (T70mm)Co60-射线照相时对钢n0.047T (T160mm) 有时需要直观地表示射线的穿透力,通常用 半值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