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55009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2011-2015)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扶贫攻坚步伐,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不断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促进共同富裕。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 年)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结合 我县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特编制本规划。 一、一、“十一五十一五”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县坚持“扶贫开发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与新农村 建设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 体、整合资源、社会参与”的方针,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以整合涉农

2、资源为抓 手,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以移民扶贫搬迁为切入,以产业化 扶贫和“雨露计划”培训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健全机制,强化措 施,顺利完成了目标任务,全县贫困人口由 2005 年底的 5.769 万人减少到 2010 年底的 2.273 万人,减少 3.496 万人(按照国家 2001 年 865 元的贫困标 准)。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2005 年底的 1666 元增加到 2010 年底的 4026 元,人 均纯收入净增 2360 元。 “十一五”期间,我县扶贫开发累计投资 2.8 亿元, 其中财政扶贫资金 3622 万元,信贷扶持资金 3500 万元,部门捆绑资金 92

3、00 万 元,群众投资 1.15 亿元,社会帮扶资金 277 万元。全县共新启动建设扶贫重点 村 66 个;启动建设整村移民示范村 4 个;启动特困村建设 16 个;累计投放小 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 4900 万元,投放企业扶贫贴息贷款 6000 万元,扶持龙头 企业 5 家,新启动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 10 个;完成扶贫“雨露计划”培训 1850 人;启动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工作,落实了 40 家企业帮扶 40 个低收入村。 扶贫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促进了农村城镇化、 农业产业化、农民素质化进程,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为我县突破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十二五”扶贫

4、开发面临的形势 (一)制约因素。“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富民强县的关键时期, 但目前受自然条件、人口素质、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影响,制约我县脱贫问题 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到 2020 年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任务依然 艰巨。一是自然条件恶劣、脱贫难,需要实施移民搬迁不适宜居住地区的群众 1.44 万户 5.72 万人;二是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难,需要通过连片开发综合扶 持的有 0.65 万户 2.5 万人;三是自然灾害频发、返贫率达 16.3%,需要实行集 中救助和供养解决贫困的有 0.72 万户 2.29 万人;四是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 致富难,需要通过教育途径解决贫困的有 0.2

5、1 万户 0.66 万人;五是医疗设施 落后、看病难,需要保障基本医疗的贫困人口有 0.67 万户 2 万人。 (二)有利条件。一是我县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连片特 困地区秦巴山区覆盖县,将得到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二是陕南移民安置工 程的实施,将彻底改善部分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条件;三是多年来通过各类扶 贫项目的实施,我县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自我发展 能力明显增强;四是长期扶贫工作实践,使扶贫资源和要素更加集聚,也培养 了一批优秀的扶贫干部队伍;五是贫困人群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愿望更加迫切, 信心和决心十分坚定。 三、指导思想 以扶贫攻坚统揽县域经济发展,以统筹

6、城乡发展为根本方法,以增加贫困 人口收入为中心任务,以区域发展和连片开发为重点,瞄准“五种类型”,实 施“五大工程”,建立“五项机制”,坚持开发式扶贫,以专业扶贫、行业扶 贫和社会扶贫为抓手,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 条件,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着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的 综合素质;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加快体制 机制创新,努力形成全社会扶贫和全方位协作新格局;着力治本求长远,率先 实现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阶段性目标,打造秦巴山区扶贫攻坚示范县,为全面 实现扶

7、贫攻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四、主要目标 到 2015 年,全县减少贫困人口 3.6 万人;移民搬迁贫困人口 0.32 万户 1.1 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500 元以上,基本实现扶贫对象不愁 吃、不愁穿,免费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 五、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扶贫开 发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实行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和考 核评价制度,确保扶贫开发任务落到实处。 (二)坚持分类扶贫,因户施策的原则。充分运用农村扶贫和农村低保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成果,瞄准贫困对象,对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行政府 保障,有发展能力的

8、贫困户实行综合帮扶。坚持项目覆盖到户、资金扶持到户、 技术服务到户、干部帮扶到户,确保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脱贫致富有门 路。 (三)坚持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的原则。按照“城乡统筹,资源整合,项 目捆绑,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思路,聚合各方支农项目资金,形成扶贫开 发的强大合力,集中力量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贫困 群众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四)坚持领导包抓,社会参与的原则。依照“领导包抓、部门联动、社 会参与、定点帮扶”的工作思路,营造浓厚的结对帮扶氛围,引导社会各界力 量开展扶贫济困活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的大扶贫 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连片开

9、发的原则。坚持整体推进扶贫开发与生态建 设相结合,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对于贫困村、贫困人口比 较集中的地区,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分片分区,统一规划, 整合资源、整体推进、连片开发。 六、工作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是:解决 3.6 万贫困人口的脱贫 问题;8 个特困连片区域 21 个低收入村整村综合致富问题;0.32 万户 1.1 万贫 困人口的移民搬迁问题。 一是解决 3.6 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按照贫困类型划分,需要搬迁的有 0.32 万户 1.1 万人;需要综合扶持的有 0.65 万户 2.5 万人;需要救助和供养 的有 0.15 万户

10、0.263 万人;需要从教育入手治本谋长远的有 0.1 万人;需要从 医疗保障入手减轻负担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有 0.4 万人。 二是解决 8 个特困连片区域 21 个低收入村整村综合致富问题。“十二五”期间,在迎丰镇三官庙村、火石沟村、三湾村,云雾山镇一心村、板桥村、丁 家坝村、板沟村、松树沟村,熨斗镇金星村、齐建村、瓦子沟村,两河镇火地 沟村、柏木村、兴坪村、龙王村、简场村、斩龙村,曾溪镇印石村、立新村、 高坎村、同庆村共涉及 5 个镇 8 个片区贫困人口居住比较密集的 21 个低收入村 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到 2015 年,使贫困村扶贫对象基本达到“两不 愁,四保障”的目标。 三是实

11、施贫困人口移民搬迁 0.32 万户 1.1 万人。对居住生态环境恶劣区、 农村危房、贫困山区的贫困人口进行异地移民搬迁,彻底改变群众居住发展环 境。 七、任务与途径 为确保实现“基本消除贫困,全面实现小康”县域目标和“两不愁四保障” 扶贫目标的实现,按照“三个五”的扶贫战略,以“五大工程”建设为核心强 力推进扶贫攻坚。 (一)实施移民搬迁工程,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生存环境。坚持“政府主导、 农民自愿,分类指导、相对集中,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基础先行、服务配套, 有业安置、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将居住在海拔 800 米以上高寒偏远山区、 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它自然灾害影响严重,基础设施、服务设施

12、落后, 经济收入来源少,交通不便,距离行政村中心较远,且发展条件差,无发展潜 力的 0.32 万户 1.1 万贫困人口,通过进城、入镇、进社区、园区等安置方式全 部移民搬迁到经济发展较好,交通便利,有稳定收入的地方,使他们住进安全、 经济、实用的新居。同时,在建房资金补助、户籍管理、规费减免、权益保障、 转移就业、产业扶持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切实解决贫困人口搬迁后的后续发 展问题。 (二)实施造血扶贫工程,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按照“县域统筹、 连片开发、项目到村、扶贫到户”的思路和“瞄准对象、分类扶贫、整合资源、 综合施策”的原则,对因基础设施、经济基础等原因,导致发展单一、缺乏后 劲,

13、处于在温饱线上波动的贫困人口和 8 个特困连片区域,通过政府帮扶、整 合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培植主导产业等措施为其“造血”,着力增强贫困区 域和贫困人口造血功能,提高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实现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 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把贫困人口居住比较密 集的迎丰镇三官庙村、火石沟村、三湾村等共涉及 5 个镇 8 个片区作为新时期 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进行综合治理,切实改善 贫困片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夯 实基础、扩大规模、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加强管理、促进增收”的原则,结 合连片特困区域、各村、各户实际情

14、况,进行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建立相对 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增收渠道,确保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每年净增 800 元以 上。着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围绕“水、电、路、气、房、环保”进 农家项目,以贫困户产业建设为重点,整合项目资金投入,加强农田水利、产 业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确保灌排畅通,产业路便捷,着力提高贫困地区抗 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加强公共设施配套服务水平。坚持以 人为本,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卫生医疗设施、村级活动场所、 村级学校、农村书屋、技术学校等社会公共事业。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出台创 业就业意见,积极促进创业就业。建立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服务机制,加

15、大贫 困人口技术培训工作力度,确保贫困人口都能得到高质量、有针对性的免费劳务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开展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发展农 业生产的实用技术水平。形成每片区有主导产业,每村有致富项目,每户有致 富门路的脱贫新格局。保障贫困人口产业发展资金投入。通过降低贷款门槛, 简化贷款程序,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创新贷款方式,放宽贷款期限,实行优惠 利率等措施,保障贫困人口产业发展资金投入。通过多途径,多方法,逐步增 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提高贫困人口致富能力。 (三)实施输血扶贫工程,确保弱势群体生活质量。将无自我生存能力, 又无依无靠的低保、五保和特殊困难群体全部纳入社会救助和政府集中供养

16、, 确保这些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活的有尊严。摸清底子,瞄准对象。全面拓 展社会救助和集中供养覆盖面,把需要救助和集中供养的人员全部纳入。重点 是对符合救助和供养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及其它需要政府救助的 弱势群体及时纳入五保或低保对象,落实供养和保障待遇,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集中供养,开展救助。加强敬老院建设,对五保户、孤寡老人、特困残疾人和 其他没有生存能力的特困人口进行政府救助和集中供养。严格标准,落实政策。 严格执行供养标准,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政策,切实保障五保对象的 基本生活。到 2015 年,将 7025 户 22980 人农村特困人口依照不同条件分别纳 入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孤儿养育、残疾保障等救助和集中供养范围,实现救 助供养体系全覆盖。全县政府救助人员达到 2.4 万人,5 年累计救助人数达到 11.6 万人次,集中供养能力达到 3450 人。全面拓展社会救助和集中供养覆盖 面,科学规划建设集中供养点,把需要救助和集中供养的人员全部纳入。 (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彻底斩断农村贫困链条。按照“政府主导,社 会参与”、“扶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