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 金 森 病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45461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帕  金  森  病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帕  金  森  病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帕  金  森  病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帕  金  森  病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帕  金  森  病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帕 金 森 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帕 金 森 病(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帕 金 森 病第一部分 概 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 1817年,首次报道。 1953年,肯定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 状体。 1960年,发现与黑质纹状体中DA 含量显著降低有关。 1961年,用L-Dopa治疗取得良好 的效果。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又称震颤麻痹,由英国医生 James Parkinson1817年首先描 述,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 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 失和路易小体(Lewy body)形成 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 、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 等。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患病率为

2、 2%。目前,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人 数已超过200万。 第二部分 病 因病因及发病机制十 分复杂,至今仍未 彻底明了,可能与 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一、年龄老化 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 中老年人,40岁以前极少发病,60岁以 上发病明显增多,提示年龄老化与发病 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黑质多巴胺能神 经元数目逐渐减少,纹状体内多巴胺递 质水平逐渐下降,纹状体的D1及D2受 体逐年减少,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 酶活力亦减低。当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数目减少50%以上,纹状体多巴胺递质 含量减少80%以上,临床上才会出现帕 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正常神经系统 老化并不会达到这一水平,故年龄老化 只是帕金森

3、病发病的一个促发因素。二、环境因素 近年来发现海洛因成瘾者 、或给灵长类动物注射杜冷丁类衍生物1- 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MPTP)可选择性的破坏黑质,而不破坏 蓝斑,出现类似PD的症状。MPTP本身并 无毒性,但MPTP经B型单胺氧化酶氧化代 谢生成的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具有神经毒性。MPP+对神经黑色素有 高度亲和力,攻击黑质的黑色素神经元, 使之发生慢性进展的变性。此外,长期接 触锰尘、CO中毒等也可引起PD的症状。 Parkinson-痴呆综合征或Parkinson-肌 萎缩性侧索硬化-痴呆综合征在日本关岛地 区发病率高,其病因不明。PD与复杂的环

4、 境因素的关系仍需进行深入的探讨。三、遗传因素 PD在一 些家族中呈聚集现象。有 的学者报道约15%的PD 患者有家族史,呈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低。 也有的研究认为符合多基 因遗传。第三部分 病 理主要改变是中脑黑质、桥 脑的蓝斑及迷走神经背核 等处脱色,尤以黑质最为 显著,外观颜色变浅甚至 完全无色。PD的另一特征是多发的Lewy小体 ,见于中脑黑质、桥脑的蓝斑及迷 走神经背核、丘脑、下丘脑和无名 质残存的神经元的胞体中。这一小 体1913年由Lewy首次记载。帕金 森病时,残存的神经黑色素细胞的 胞浆中有圆形、中央嗜酸性折光强 、边缘着色浅的小体。电镜下由 细 丝构成。Lewy小体与

5、帕金森发病有关,其意义迄今未明。第四部分 发 病机制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变是在脑部的黑质 及纹状体。黑质是位于中脑大脑脚的 细胞核团,因富含黑色素颗粒而得名 。黑质是负责制造并贮存神经递质多 巴胺;纹状体环路向纹状体输送多巴 胺。多巴胺为纹状体的抑制性神经递 质,乙酰胆碱为纹状体的兴奋性神经 递质。正常人这两种递质处于一种动 态平衡状态。而在患帕金森病时,患 者脑中的黑质细胞则大量坏变而消失 ,多巴胺的制造减少,而乙酰胆碱的 作用相对亢进,从而产生临床上的诸 多症状。 导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变性坏死的确切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已 知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 缺陷、蛋白错误折叠和聚 集、胶质细

6、胞增生和炎症 反应等在黑质多巴胺能神 经元变性坏死中起着重要 作用。 第五部分 临 床表现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男性多 于女性。起病缓慢,逐渐进展 。初始症状以震颤最多(60%- -70%),依次为步行障碍( 12%)、肌强直(10%)和运 动迟缓(10%),症状常自一 侧上肢开始,逐渐扩展到同侧 下肢、对侧上下肢,呈“N”字形 进展(65%-70%),最早的 症状可能是震颤和肢体僵硬。一、 震 颤 二、 肌 强 直 三、运 动 迟 缓 四、姿势步态异 常五、其他症状 第六部分 辅 助检查一、生化检查 脑脊液中高 香草酸(HVA)含量降低 。高香草酸是DA的代谢产 物。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 5羟

7、吲哚醋酸(5-HIAA )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 产物(MHPG)含量也减 少。二、尿中高香 草酸(HVA) 含量降低。 三、基因诊断 采用 DNA印记技术、 PCR、DNA序列分 析等可能发现基因 突变。四、功能显像诊断 采用PET 或SPECT进行特定的放射性 核素检测,可显示脑内多巴胺 转运体(DAT)功能显著降 低,多巴胺递质合成减少以及 D2型多巴胺受体活性早期超 敏、晚期低敏等,对早期诊断 、鉴别诊断及监测病情有一定 价值。五、CT、 MRI检查无特 征性所见。六、脑电图除基 础波形稍呈慢波 化外,无明显变 化。第七部分 诊 断一、中老年发 病,缓慢进行 性病程;二、四项主征中 至少

8、具备两项, 前两项至少具备 其中之一,症状 不对称;三、左旋多巴 治疗有效;四、无眼外肌麻 痹、小脑体征、 直立性低血压、 锥体系损害和肌 萎缩等。第八部分 鉴 别诊断一、特发性 震颤二、帕金森 综合征三、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1、多系统萎缩 2、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3、皮质基底节变性四、肝豆状 核变性五、麻痹性 痴呆症六、书写痉 挛第九部分 治疗一、药物治 疗1、 DA替代药物治疗 左旋多巴制剂 早期副作用 长期治疗综合征:症 状波动、异动症、精神症 状 注意事项2、抗胆碱能药物 安坦、开马君、苯 甲托品、环戊丙醇 、安克痉等3、金刚烷 胺4、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溴隐亭、培高利特、吡 贝地尔(泰舒达)、普 拉克素、罗匹尼罗、卡 麦角林等5、单胺氧化 酶B抑制剂 司来吉林6、儿茶酚氧位 甲基转移酶抑制 剂 托卡朋、恩托 卡朋二、外科治 疗1、苍白球毁损 术 2、丘脑毁损术 3、脑深部电刺 激术三、细胞移 植治疗及基 因治疗四、康复治 疗第十部分 预后帕金森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神 经系统变性疾病,生存期5 20年。多数患者发病数年内仍 能继续工作或生活质量较好, 少数迅速致残。疾病晚期,由 于严重的肌强直、全身僵硬终 致卧床不动。直接死亡原因是 肺炎、骨折等并发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