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记忆点二(12至16课)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52553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记忆点二(12至16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记忆点二(12至16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记忆点二(12至16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记忆点二(12至16课)(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记忆点(二)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记忆点(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单元题目告诉了我们明清时期的社会特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清不是清朝的整个时期,指的是鸦片战争前。 明清两朝都奉行君主专制的独断统治,虽然经济在发展,但是社会危机不断加重,帝国逐渐由辉煌走向沉沦,落后 挨打就在后头。 第第 12 课: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课: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本课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明清的社会发展概况;二、明清两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1、明清的社会发展概况明清的社会发展概况 1、明朝:1368 年,汉族人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迁

2、都北京,1644 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 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崇祯皇帝。 2、清朝:女真族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族,改国号为清;1644 年顺治皇帝时清军入关。 二、明清两朝专制统治的强化二、明清两朝专制统治的强化(讲述“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讲述“解决皇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两对矛盾所采取的措施” 。 )政治方面:明朝:朱元璋废除元朝的行中书省,设布政司、按察司和都指挥司,使地方行政、司法、军事三权 牵制,统于中央,他废除中书省、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并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朱棣时,设立内阁, 明朝皇权空前强化;明朝时,还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3、东厂、西厂监视百官和百姓。清朝:康熙皇帝绕过议政王大 臣会议,设立南书房,强化皇权;雍正皇帝创立军机处,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思想方面:明清两朝,采用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加强专制统治。 3、其他知识点其他知识点 1、通过内阁制度,明朝的皇权空前强化。清朝雍正皇帝时,军机处的创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2、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使得皇权受到极大限制。 3、1644 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1644 年,清顺治帝率清军入关,进入北京,入主中国。 4、文字狱:目的:为了控制人们思想、加强皇权。内容:大搞文字狱是针对片言只字捕风捉影,制造冤狱,从朱 元璋开始,康

4、熙、雍正、乾隆三朝愈演愈烈。影响:加强了皇权,禁锢了思想,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阻 碍了社会的进步。 (注意一些有关文字狱的材料) 5、八股取士:明清时期的选拔人才的措施,是科举制的发展,命题范围为四书五经,文体为八股文。 第第 13 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本课主要包括三件大事:一、戚继光抗倭;二、郑成功收复台湾;三、雅克萨之战 1、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 1、背景:明朝中叶,倭寇入侵中国沿海,烧杀抢掠。 (倭寇指侵扰我国的日本武士、海盗。 ) 2、时间:明朝中后期 3、结果:长期危害中国沿海人民生命财产的倭患基本解除 4、评价: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名言

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5、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答:明朝抗倭是正义的战争;戚继光等优秀将领的正确指挥;戚家军纪律严明、 英勇善战、战斗力强;百姓和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1642 年荷兰驱逐西班牙独占台湾。 2、时间:清初,康熙皇帝时 3、结果:登陆后收复赤嵌城、台湾城,1662 年,郑成功接受荷兰殖民者的投降,收复了台湾。 4、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5、郑成功为什么能够收复台湾?答案略 三、雅克萨之战三、雅克萨之战 1、背景:明清交替之际,沙皇俄国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 2、时间:清初,康熙皇帝时 3、结果:康

6、熙帝两次派兵攻打雅克萨,并且取得胜利,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4、 尼布楚条约时间:1689 年;地点:尼布楚;双方:中俄;内容: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 以东至海的整个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属于中国;性质:中俄两国政府都承认的平等的边界条约;影响: 中俄东段边境保持了长期和平。5、清军为什么能够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答案略 四、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四、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隋炀帝时,三次派兵到达流求;元朝时,设立澎湖 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 年,台湾郑氏降清,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 年设立台湾 府,隶属福建省;

7、1885 年,设立台湾省。 第第 14 课:广阔疆域上的统一国家课:广阔疆域上的统一国家本课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康乾盛世;二、盛世的广阔疆域;三、民族融合 1、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2、盛世广阔疆域盛世广阔疆域(文字图表结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3、民族融合民族融合 1、蒙古地区:康雍乾三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使整个蒙古、西藏、青海、新疆形势稳定。 2、新疆地区:平定回部(维吾尔族)首领大、小和卓木叛乱,派驻伊利将军进行管辖。 3、西藏地区:明朝设乌斯藏都指挥司监管;顺治帝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时正式赐予“班禅额 尔德尼

8、”封号;1727 年设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职责:监管西藏事务,并监督达赖、班禅圆寂后转世程序。 )设置 驻藏大臣影响:有利于西藏安定和清朝统一。 4、西南地区:雍正帝时为加强对少数民族聚居地统治,防止土司叛乱,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乾隆帝时,平定 大小金川叛乱。 “改土归流”作用:消除了土司割据状态,有利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5、乾隆帝时,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重返祖国,说明对国家的依恋、热爱,反对沙俄残暴统治。 第第 15 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本课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郑和下西洋;二、外国贡使;三、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 1、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 1

9、、西洋: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沿海各地,主要包括印度洋等地。2、目的: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3、时间:14051433 共计 28 年;次数:7 次; 4、路线:江苏刘家港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到达过 30 多个国家 和地区。沿途经过的主要国家: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伊朗等。注意:最远抵达的 地区很重要。 5、特点:人数众多、规模庞大、时间早、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等。 6、地位: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7、影响:郑和的远航,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8、郑和下西洋所要具备的条件:(1)明初,国力强盛,统治者支持;

10、(2)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 海;(3)郑和本人吃苦耐劳、勇于探索,以及团队共同努力。 2、外国贡使外国贡使 1、明朝与外国贸易主要来自海上,主要形式就是外国贡使制度 2、外国贡使制度特点:外国朝贡,中国回赐;对外国朝贡有严格限制;明朝超值回赐、超值收购。 3、外国贡使制度衰落:时间:明朝中叶以后;原因:明朝超值回赐、超值收购加重了财政负担。 3、传教士与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大清时宪历 1、传教士来华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大规模来华在明末清初。 2、目的:传教。 3、举措:学习中国文化,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并传教,同时也为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效劳。 4、典型代表:(1)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2)

11、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制定历法大清时宪历 。 第第 16 课:闭关锁国课:闭关锁国本课主要围绕“闭关锁国”这一政策展开:含义、发展过程、实施该政策的原因、该政策所造成的影响(作用)1、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 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防范西方殖民主义者。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制度是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防范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维护自己的统治;自大与封闭的思想促成闭关锁关政策的形成。 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范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更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等方面的落后,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4、闭关锁国是限制对外交流,而不是海禁、不是严厉禁止;清廷以广州为唯一海上通商口岸进行贸易,贸易由 “广东十三行”进行。二、危机来临:二、危机来临:乾隆皇帝时,清朝渐渐由盛转衰,官吏贪得无厌、贿赂公行。古老中国危机深重,面临前所未有的 内乱外患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