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是笔者摘取学术界的另外两种分期法; 第一种看法 从 1945 年二战结束到 60 年代末,是世界现代史第二时期的第一阶段 世界政治局势方面,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并开始分化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鼓舞下,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共产党 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壮大,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义阵营,新中国的成立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 主义国家形成了资本主义阵营,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两大阵营 形成并存、对峙、激烈竞争的局面在世界政治军事集团方面,表现为“北约” 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对立进入 60 年代,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苏关系破 裂,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同时,西欧、日本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两大阵 营趋向瓦解 经济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资本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空前发展的情况下,进入了高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黄金时期”,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 制度日本、联邦德国发展迅速,日本一跃而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联 邦德国也成为西欧最大的经济强国。
这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虽然有所恢 复和发展,但是各国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成效不大,严重制 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潜伏了各种危机 国际关系格局方面,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强国,削 弱了英法两个大国,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不复存在,形成了美苏两 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新格局,取代了战前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美国在战后确立了世界政治经济霸权地位,操纵联合国,控制资本主义国家,对社 会主义实行“冷战” 战后的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 苏两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苏联 50 年代后期开始推行霸权主义,美苏争霸开始,这一阶段的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高潮,许多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纷纷独立第 三世界兴起,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始了联合反殖、反帝、反 霸斗争 科技文化方面,“二战”后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信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 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和人 类的日常生活 本世纪的 70~90 年代,是世界现代史的最后一个阶段。
社会主义运动在探 索中曲折前进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于自身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经济发 展缓慢,各国的改革成效不大,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80 年代末开始,东欧各 国发生剧变,苏联解体,各国共产党丧失政权,改变了社会主义制度,致使社会主义 运动遭到严重挫折,进入低谷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 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左”倾错误和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后,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建设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之后,由于资 本主义自身的基本矛盾无法解决,70 年代发生了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增长 缓慢,进入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阶段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 位动摇,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互相竞争的经济格局东亚、东南亚的2一些国家和西亚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成为这一阶段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世界经济重心由大西洋地区开始向太平洋地区扩展,大平洋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 重要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国际关系的格局,美苏两 极格局解体,呈多极化发展趋势70 年代的苏美争霸,苏联处于优势,美国转攻为 守。
进入 80 年代,美国又处于优势,苏联转向全面收缩90 年代初苏联的解体,标 志着美苏争霸、冷战局面的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苏两极主 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终于崩溃当今世界格局呈美国、日 本、西欧、中国、俄国五大势力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多极化发展趋势,新、旧 格局正在交替之中这一阶段的民族解放运动继续向纵深发展,90 年代初亚非拉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基本上获得了独立,标志着 20 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 最终瓦解第三世界力量继续壮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改变了 超级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第三世界各国虽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但在经济上 仍受发达国家的控制,它们联合起来,正在为建立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第二种分法 1945 年 9 月以后的世界史,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冷战共 处和激烈竞今的和平共处阶段是当代世界史的新的历史时期这一阶段的基 本表现为:美苏之间、社会主义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之间的冷战共处,到 20 年 代末 90 年代初苏联东欧的解体和苏联模式的衰退;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苏东国 家曲折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呈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道路的发展,中国走上了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大发展同时面临新的困扰,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并进行两次重大政策调整;第三世界发展中的新 兴国家和力量的兴起和发展,同时而临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新课题;第三 次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当 代世界还面临一系列全球一体化、区域化和多样化发展的新问题如和平与发 展;人口、环境和资源等 这一阶段又分为 1945 一 1969 年和 1969 年至今两个时期 1945 一 1969 年间是社会主义力量的大发展和大分化时期,是社会主义和 资本主义国家之问的冷战共处时期,是第三世界力量开始兴起和一大批新兴资 本主义国家崛起的时期,也是殖民主义体系的瓦 解和西方对新兴独立国家的政策调整时期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大发展的这一阶 段,西方发达国家的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措施的逐步健全, 同时存在潜在问题;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占 据主导地位,同时面临挑战;发达国家资本势力向全球的经济扩张和争夺空前激 烈 1970 年以来的四分之一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苏东受挫.中国经历 了文革的严重挫折,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西方 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处于新的调整时期:出现了以滞胀经济为突出表现的结构 性经济危机,并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西方经济不平衡发展进一步加强,西 方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趋势也有新的发展,70 年代以米另一个关系世界经济格 局变化的事件,是世界经济由重大西洋的两大洋经济发展,逐步向重太平洋经 济的两大洋经济的倾斜。
90 年代雅尔塔体制解泳后国际经济关系正在蕴酿新的 组合,人们正密切注视和估量着它对西方经济和整个世界带 来的深远影响同时,第三世界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在力量进一步加强和影响进 一步扩大的同时.面临现代化、民主化、民族化、和平与发展等一系列严重问题3资料来源 :中国期刊网文章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 文 世界现代史的基本 线索和主要特征. 第三种分法 世界当代史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历史; 第一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 50 年代中期;这是美苏冷战相对峙时期第 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原有的世界格局自资本主义兴起以来一直居于世界中心 地位的西欧被严重削弱,美苏崛起,成为一流强国罗斯福和斯大林规划了雅 尔塔体系,想建立一个美苏合作的国际秩序但是,在大国划分势力范围这点 上,却又是地地道道的旧做法战争结束不久,美国凭借自己的经济军事优势, 力图打破雅尔塔体系的限制,把自己的势力渗入东欧苏联则针锋相对,最大 限度地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美苏合作迅即被冷战所取代欧洲分裂为二 不久,冷战又扩展到亚洲等地美苏两大国间的冷战发展成为两大阵营的对峙 从国际关系看,以西欧为中心的旧格局被打破新崛起的美苏不同于英法德等 老牌殖民帝国主义国家,它们各自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亚非国家的政策有着 新的特点。
在新的形势下,亚洲各国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中国革命的胜利 打破了雅尔塔体系规定的东方格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阶段是 5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末这是美苏由冷战对峙走向对话,世界走 向多极化的时期,是殖民体系基本瓦解,第三世界兴起的时期这一时期,新 技术革命全面开展,硕果累累发达国家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适应新的变 化,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经济,政治结构及政策西欧,日本异军突起,成为 美苏以外的重要力量60 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 经济大国1973 年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发动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石油斗争,宣告 廉价石油时代一去不复返,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以巨大冲击接着,西方世界 爆发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缓解危 机的打击,注意抑制通货膨胀,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科技进步和高技术企业发 展,加强大国间的政策协调各国经济经历长期停滞之后,于 1983 年重新得到 发展苏联在五六十年代进行了某些调整改革,经济实力不断增长70 年代, 勃烈日涅夫大力大战军事力量,并向世界各地伸手,同美国争夺霸权苏联民 用经济部门长期遭忽视,生产效益差消耗大。
计划经济体制弊病丛生,整个国 民经济濒临崩溃勃烈日涅夫的继承人不得不另寻发发展途径东欧国家也进 行了某些改革,但步子太小太慢,且多有失误各国先后陷入经济政治危机之 中亚非独立国家在 1955 年召开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万隆会议60 年代 大批非洲国家赢得独立在此基础上,不结盟运动发展起来,第三世界崛起, 并发展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股新兴的力量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采取采取各 种措施加速民族经济的发展,加快政治民主化,向现代化迈进以东亚东南亚 为主的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举世瞩目第三世界国家在取得政治独 立后,面临着更为复杂艰巨的经济建设任务它们缺乏经验,一些国家照搬西 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另一些国家简单模仿苏联的集中经济体制,结果都不 成功在国际经济水退和恶化的情况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陷入困境80 年 代是非洲和拉美经济困难重重的十年,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为了战胜困难, 振兴经济,不少发展中国家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寻求适合本国国4情的经济政治体制,以求尽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中国,越南等发展中的社 会主义国家也先后走上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道路发展中国家还不断加强本 地区工作,涌现出许多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与集体。
七十七集团和不结盟运动 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国际关系方面,冷战转 为对话美苏间的对抗与危机虽不是发生,但双方总是通过公开或秘密渠道进 行谈判,寻找妥协的办法走向缓和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曾出现过像加勒比 海危机时期那样公开对峙的局面,但缓和的趋势毕竟是确定无疑的 第三阶段是从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开始这是世界新格局酝酿形成时期80 年 代末,国际风云突变短短的两三年内,共产党相继在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和 苏联失去了执政党地位,和平地让出了政权统一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 盟也顷刻解体原来的九个社会主义国家除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其他八国 分裂为 27 个国家这一剧变使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终止,两极对立的冷战 局面结束全球力量对比态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它受 长年的冷战对峙和军备竞赛之害,支配别国和影响世界事务的能力相对下降 西欧崛起德国的统一以及欧共体一体化进程的巨大进展,使欧洲成为成为重 要的世界一极日本从经济大国日益走向政治大国俄罗斯仍掌握着庞大的核 武库和常规军事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国家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出现了 一超多强局面 90 年代初,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衰退,直到 1993 年才转为回升。
但 西欧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缓慢,经济结构调整进展不快,结构性失业问题依然严 重中东欧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