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导学案设计模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43998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导学案设计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荷塘月色》导学案设计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荷塘月色》导学案设计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导学案设计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导学案设计模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宁市勤建学校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第 周第 1-2 课时(共 2 课时) 备课组长(签字):_ 教研组长(签字):_课题:荷塘月色 设计人:高爱民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当堂记背:字,词,音及小文学常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蓊蓊郁郁 ( )袅娜 ( )踱步 ( )霎时 ( )弥望 ( )斑驳 ( ) 渺茫 ( )煤屑 ( )幽僻 ( )酣眠 ( )倩影 ( )峭楞楞 ( )2、解释下列词语。幽僻 蓊蓊郁郁踱 弥望袅娜 脉脉 斑驳 丰姿 3.多音字(优化方案)荷;颤;处;脉;媛;笼4.形近字(优化方案)第一课时教

2、学设想: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揣摩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体会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深情,分析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一)新课导入1、了解作者,导入新课(关于荷花的图片和著名诗句 )作者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 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取楚辞卜居 ,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1923 年发表的长诗毁灭 ,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 年出版诗集踪迹 ,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

3、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 年出版散文集背影 ,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1948 年 8 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同志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2、请阅读背景资料,分析作者的心态,结合写作背景略谈自读感受。 (本文写于 1927 年 7 月,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当时革命失败,作者处于苦闷彷徨中。 )(二)初读课文听录音,正音正字,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揣摩关键语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请快速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3、本文描

4、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经历?第二课时教学设想:再读课文,赏析文章重点语段,揣摩文章优美动人的语言,体味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背诵第四、五、六段。(一)再读课文思考 1:整体把握,划分层次2、说说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踪,理清文章结构一、赏析第四段:教师范读第 4 节,引导学生思考:1、作者在描写月下荷塘时,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2、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1)修辞手法:(2)描写手法:学生集体朗读第四段。二、赏析第五段:学生朗读第 5 节,思考:1、作者在描写荷塘上的月色时,写了哪些具体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勾出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思考总结语言的特点。三、齐读第 6

5、段,分析问题1、本段写荷塘四周,写了哪些景物?(二)揣摩语言,一、鉴赏动词:作者精心选用动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说说下面几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2、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3、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4、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5、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二、鉴赏修辞:运用修辞手段摹形传神,淋漓入微,可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请同学们体会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的妙处。1、比喻句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

6、出浴的美人。 重难点:1. 熟读课文,品味文章使用修辞描写的语言美、形象美。2. 及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3. 学习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4.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的苦闷矛盾的心理;通过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与哀愁。_4、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5、朗读全文,说说全文的感情脉络:老师小结(略)(三)总结扩展“作者思路,遵路识斯真。 ”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抓关键语句,找出显示作者行踪和情感变化的词句,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流向,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的基本方法。(四)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

7、课文,并背诵第 4 6 段。(五)课后作业阅读朱自清先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并与荷塘月色进行比较阅读。2、叠词的运用四、学生齐读第 710 段,学生思考:1、夜游荷塘让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_2、作者在文章引用了梁元帝的采莲赋 , 采莲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_3、作者勾勒了一幅江南采莲图,江南采莲图有何特点?_ 4、作者为什么要想到西洲曲和江南采莲的旧俗?_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2拟人句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叶子底

8、下是脉脉的流水3、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3.你自己也能试着写一句吗?4、鉴赏叠词:找出文中的叠词,试品析一二例。_ 普宁市勤建学校_年级_学科导学案设计(附页)1、相关知识链接、拓展写“月”的诗句: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4、今人不见古时月

9、,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若此。(唐李白把酒问月)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7、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石头城)8、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忆扬州)9、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宋晏殊蝶恋花)1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写荷花的诗句:1、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2、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昨尘。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唐李商隐赠荷花)3、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宋周敦颐爱莲说)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7、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宋杨万里暮热游荷花池上2、对重难点和规律方法的总结(1) 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2)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3、预见性问题及措施(1).具体句子妙处在哪里,需要帮助学生有老师引导分析到自己有条理的分析 (2).学生对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情把握不到位,需引导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