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备考文科综合试题(五)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437478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备考文科综合试题(五)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届备考文科综合试题(五)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届备考文科综合试题(五)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届备考文科综合试题(五)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届备考文科综合试题(五)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备考文科综合试题(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备考文科综合试题(五)(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深圳外国语学校2011届备考文科综合试题(五) 2010/12/26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分别将答题卡和答卷上的姓名、考试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 用2B铅笔将考试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 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2、不按以上要求 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140分)分)本卷共本卷共35道小题,每小题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1.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A.S10.5S2 B.S1S2 C.S11.5S2 D.S12S2 2.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3阅读高晓声的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片段后回答a“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稻子收 好了,麦垄

3、种完了陈奂生便悠悠上城来做买卖赚了钱他打算买一顶帽子遮风寒”。陈奂生 上城的时间和生活的地区,最有可能的是A初秋、东北平原 B春季、西北地区 C隆冬、珠江三角洲 D深秋、江淮地区 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4.该地区的地貌有 新月形沙丘 海蚀崖 三角洲平原 风蚀蘑菇 A. B. C. D. 5.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风力作用 波浪侵蚀作用 流水沉积作用 冰川作用 A. B. C. D.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来自中间障碍因素。同时- 2 -人口的迁移过度可能会给迁入地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读“影响人口迁移的

4、主要因 素示意图”,回答6题。6.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而有很多科技工作人员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 B. C. D.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 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 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下 题。 7.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 蕴藏的资源数量 D.科技发展水平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月平均气温及

5、月平均总辐射曲线图。完成89题。8.该城市可能是 A.天津 B.广州 C. 重庆 D.哈尔滨 9.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正午太阳高度 B.云量大小 C.空气质量 D.昼夜长短 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 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 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据此判断下面两题。 10.相对于“内含式”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直 接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数量多

6、 C.人口密度小 D.经济发展水平快 11.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也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则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D. 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 12.如果要研究“长征期间,邓小平是否以正式代表身份参加了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那么,下 列可能得到的各种形式的史料中,最具参考价值的是: A当时的会议通知及会议记录 B与会者的日记 C若干年后与会者的回忆 D邓小平本人的忆述 13君主专制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3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唐

7、朝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 意,不得对进出口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 得与他州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制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邦联制原则 15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 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巴黎公社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中共“一大”确定会后中心

8、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中国“工革命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创 D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16、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毛泽东正式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以下对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没有参与革命 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A B C D 17、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 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

9、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 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8、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不科学不科学的是选项选项史实史实推论推论A A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形制不一这是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反映B B唐朝前期政府在都城长安“勒坊内 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有人“坊内”向街“开门”,直接证明城市商品经济进 一步发展,坊市制度面临挑战C C宋朝城市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 ,俱是铺席买卖”商品经济推动下,在城市中特定位置设市的局面被打破D D明中后期苏

10、州杭州一带的纺织业出 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户”与“机工”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表明资 本主义萌芽产生 19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 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 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阶级走向没落 B.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C.国王接受共和政体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 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11、 A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213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 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 4 -2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相同之处是: A、两者都主张消灭私有制 B、两者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两者都具有反封建性质 D、两者都有明显的落后性和空想性 23、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铁犁牛耕从春秋战国开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

12、要耕作方式 春秋战国时期自然经济形态开始出现 汉朝时期我国的耕犁已相当完善 明清时期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趋于停滞 A、 B、 C、 D. 24漫画反映的是央企高管薪酬首次与职工 工资挂钩。这一做法 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防止收入差距过 分悬殊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有利于强化政府对央企管理,提高企业 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A B C D 25. 经济学中有“刘易斯拐点”之说,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简而言之,在“刘易斯拐点”之 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 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 “刘易斯拐点

13、”之说对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是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B.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的作用 D.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工资收入差距 26. “居者有其屋”,房价关乎民生。下列措施中可以有效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是 实行差别化房贷政策增加购房支出抑制投资投机购房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增加保障性住房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购买力 清理地方违规政策增加住房用地供给扩大住房供应量 A B C D 27. 近年来,几乎月月看涨的房价击碎了多少蜗居者的梦想,尽管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但效果总是不太明显,房价等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热点。如果你是一名人大代 表,为实现蜗居者的梦想,应该 A.行使决定权,对重大民生问题作出决策 B.行使质询权,对政府工作提出反对意见 C.行使立法权,制定法律规范政府行为 D.行使提案权,依法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