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水文波---浚县之于中国文学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437398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淇水文波---浚县之于中国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淇水文波---浚县之于中国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淇水文波---浚县之于中国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淇水文波---浚县之于中国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淇水文波---浚县之于中国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淇水文波---浚县之于中国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淇水文波---浚县之于中国文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淇水文波-浚县之于中国文学一、 浚县与诗经 稍微懂一点中国文学的人都知道,对于中国文学而言,诗经是源头,是丰碑,是奇葩,是教练。诗经之于中国,就像明珠之于王冠一样,是最璀璨夺目的瑰宝,从来就享受着至高无上的追捧。 而诗经之于淇河岸边的浚县,却只像村畔河边的野菜一样,普通而寻常,因为,这块神奇的热土盛产这种东西,就像田间沟畔的“参差荇 菜”一样,一捋一大把。 当周朝的“采诗官”,摇着铎铃,徜徉在黄河之滨(黄河当年从这里流过),徘徊在淇水岸边(淇水仍在静静地流淌),驻足在桑园,滞留在竹林,在竹简上记下那些力耕的农夫,剜菜的大妈,采桑的少妇,约会的俊男,嬉戏的靓女随口吟出的一串串俚曲俗语时,绝想不到

2、,这些像“风”一样的“流言”,会成为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才子佳人追捧的对象,趋之若鹜、如醉如痴。 据说,当年孔子编篡诗经时,诗经有三千多篇。夫子一遍又一遍地“筛”,一遍又一遍地“剔”,最终,“修成正果”的只有305 篇了。 以孔圣人的“思无邪”标准,虽说遗留的都是“精华”,但剔去的那些“不差钱儿”的也未必都是糟粕,说不定有比氓更哀婉凄绝的“大作”,有比关雎更缠绵悱恻的小曲被弃之“废竹篓”中也未可知吧,谁敢说“这个真没有”? 逝者如斯。光阴几千年,弹指一挥间。 不曾错过的是,诗经依然在传唱,淇水依旧在漫流,且淇河是中国北方惟一未被污染的河。这是淇河的幸运,也是现代淇河两岸人的福分。 淇水悠悠,流

3、淌千年。那里的山在,那里的水在,那里的树在,那里的竹在,尤其是,那里的野菜还在.那么,就到淇河来吧,就到浚县来吧。因为,只有到了浚县,才“始可与之言诗耳”。为什么这么说?孔子当年在浚县对其高足子贡就是这么说的。论语有载,子贡曰:“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诗经中直接描写淇河两岸风光的有 39 篇之多。其中,直接描写淇河的有 6 篇。“淇”字在诗经中出现 18 次,仅次于“河”(即黄河)出现的频次。诸如“淇水滺滺,桧楫松舟”呀,“瞻彼淇澳,绿竹猗猗”呀,“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呀,皆如敲金戛玉、琅琅上口。淇河,当年曾流经浚县全境,现在

4、,亦是浚县与淇县的一条界河。说淇河,论诗经,怎么都回避不开浚县。其实,对于浚县人来说,单纯研究诗经与淇河的关系,已经不够了,因为,大河(黄河)当年也从这里流过,关于“河”的记载,在诗经中也是泱泱鸿幅,巍巍大观。限于篇幅,恕不赘述。细细的吟味诗经,你也许会发现,浚县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因为,春秋时,卫国(春秋初非常重要的一个诸侯国)的都城就在今浚县境内的卫贤镇,而那时的卫国,绝对称得上是春秋时最浪漫的国度:1.历史上最美丽的女子也是最早的护肤品形象代言人在卫国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语出诗经卫风硕人篇。描写卫庄公夫人庄姜之美。2“我能知道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执子之手,

5、与子偕老。”语出诗经邶风击鼓篇。描写当时卫国“维和部队”的士兵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怀念妻子,追忆临行前与娇妻执手泪别的凄婉场景。 3.卫国是众多怀春多情的青少年的偶像“琼瑶”阿姨的故乡。“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语出诗经卫风木瓜篇。描写少男少女们在果园中互相嬉戏、赠答的场景。“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情深意长,浪漫之斯。卫国堪称当时的浪漫之都了,一如现代之巴黎。4.卫国男人是最会哄女人开心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语出诗经卫风氓篇。描写的是男人在外面“彩旗飘飘”,女人在家“黯然泪销”,男人指天发誓,终于使家里面的“红旗”回心转意,不再究查的情景。男人对付女子是要有一点点手段的,春秋时卫国的

6、男人堪称楷模乎?5.“别找理由,我不相信。”“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语出诗经卫风河广篇。宋国的 MM 要和自己分手了,找出的理由竟然是“宋国和卫国相隔太远,隔一条黄河哪。回娘家不方便,咱,咱分手吧。” 你说什么?分手?分手就那么容易吗?你说分就分啦?你谁啊你?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谁说河太宽,我踏一根芦苇就能过去(传说中的绝顶轻功凌波微步就是打这儿来的!)。谁说宋国太远,我张张脚就看到了。还说河宽?我为你曾经刀山敢上,你忘了吗?还说宋远?我不曾经不到一个早上就“窜”到你家了么,哎哎哎,你忘了吗?难道你真的都忘了吗?为了追到心爱的女

7、人,是需要一点点死缠烂打,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卫国的哥哥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杭州是个什么地方?人间天堂!杭州地区盛产美女。卧薪尝胆的勾践知道吧?呵呵,我也知道。勾践有个嫡亲的绝色妹妹名叫勾环知道不?反正我知道。得,痛快点,不卖关子了。这位勾环就是咱卫国黎阳的大牌才子端木赐即子贡的夫人!当年俩人淇水岸边金风玉露一相逢,就,就,反正就再也分不开了!他们的海誓山盟我是真的没听见,但淇水两岸的垂柳都见证了这极度温馨缱绻的一幕!芊芊青草作证,勾环是极具前瞻眼光的;汤汤流水作证,子贡是卫国哥哥的典型代表.诗经传天下,淇水万古流.二、浚县与封神演义、隋唐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 (一)浚县与封神演义在文学史上

8、,封神演义的地位并不崇高。但是,业界的评判并不等同于民间的口碑。可以这么说,封神演义对于中国民间的影响力丝毫都不亚于四大名著。殷纣王,苏妲己,黄飞虎,土行孙,哪吒,李天王,尤其是姜子牙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在此诸神退位;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等等,这些俗语至今依然活跃于人民群众的口头,可见,封神榜的故事对后世影响有多大了。那么,封神演义的故事发生在哪里呢?答案是:大部分发生在浚县及其周边地区。我们知道,殷纣王的都城是朝歌。很多人认为,朝歌就是今天的淇县城(其实朝歌即使是今天的淇县城也无所谓,因为淇县真正建县的历史并不长,直到明朝才设置淇县县制,而之前淇县的大部版图属于浚县)。

9、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正确。殷商时期的朝歌绝对是世界上一流的繁华都会,这个可以从牧野大战前夕纣王一天就在朝歌及周边征兵七十万很直观的看出来。这就是说,当时的朝歌是个毫无悬念的“大朝歌”,其城域范围包括了今天淇县县城周边至少大约 30 华里的地方,而浚县西部,西南部的地方,当年都是“大朝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朝歌城”大部在浚县境内,封神演义整个故事的发生地、结束地都是在浚县。也可以这样说,浚县就是整个封神演义的“大舞台”。 “枉人山”今屯子善化山,是“比干刨心处”。“同山”周武王、姜子牙与天下诸侯会“同”于此,以此名“同山”,是当时牧野之战的前敌指挥部。“白祀山”姜子牙“封神”和凭吊阵亡将士的地方。当

10、年武王和太公身着素衣在此祭悼将士们亡灵,远远望去,整座山上一片白色,“白祀山”由此得名。 羑里城距离浚县境仅十五公里的汤阴境内,是周文王被囚,“拘而演周易”的地方。万仙阁大伾山八卦楼东边十米处,供奉着中国道教里几乎所有的神灵,而其实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神仙大部分就是商周决战过程中双方阵亡的将士。 想探究书中描绘的“鹿台”、“朝歌城”、“妲己台”、“沙丘台”、“比干刨心处”等等实际位置在什么地方么?那么,到浚县来吧!这里就是封神演义的“老家”! 这里有最大最全最权威的神姜太公。这里有最著名,最妖艳,最会诱惑人的妖精千年九尾狐狸精苏妲己。 这里有“最残暴”“最变态”亦最被枉曲的一代“暴君”纣王。迷恋

11、“魔幻小说”的 80 后、90 后的“新生代”们,特别痴迷指环王,哈利波特等。可他们不知道,咱们本土产的封神演义就是魔幻小说的祖宗,“哪吒闹海、哼哈二将、土行孙、二郎神”哪个故事不精彩?哪个人物不出众?随便掂一个出来一包装,就能迷倒一大片!那效果,啧啧,就一个字“雷人”!而到诞生封神演义地方的浚县看一看,你会明白历史、魔幻、现实是如何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完美融通、和谐交织、从容“演义”的。所以说,封神演义的文学艺术性或许比不上中国的“四大名著”,但其影响尤其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却较之四大名著有过之而无不及。谁“狐媚妖冶”谁就是“苏妲己”,谁蛮不讲理谁就是“纣王”,谁侠肝义胆谁就是“比干”,谁人小鬼

12、大谁就是“哪吒”,谁神通广大谁就是“姜子牙”.封神演义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化”的一部分了。不读封神演义,你就不能说完全了解中国人。而不到浚县,你就不能算真正了解封神演义!(二)浚县与隋唐演义正像浚县与封神演义的关系一样,浚县与隋唐演义的关系,基本上也是如此,是当年“故事”的发生地,是核心人物活动的“大本营”。隋炀帝杨广为讨伐高丽,命礼部尚书杨玄感到黎阳督办粮草,杨玄感见天下大乱,便在黎阳起兵倒戈,而李密此时的身份是杨玄感的“参谋长”,参与了几乎所有的重大“密谋”的。这其实意味着,在由“隋”到“唐”“转化”的过程中,“黎阳”是故事的始发地,是导火索。李密瓦岗举事后,其点将台就是今天大伾山顶部的中

13、军亭。势单力薄,兵微将寡之际,徐茂功向李密献计:“今天下大乱,是因为百姓没有粮吃,拿下黎阳仓,可保大事可济!”黎阳仓在哪里?就在今天浚县大伾山的东北角!后果然“一旬之间,得兵达二十万”。迅速壮大了瓦岗军的实力,黎阳遂成为瓦岗军坚强的“根据地”和“大本营”。再后来,秦王李世民亲率大军与王世充主力展开殊死决战,其主战场就在今天同山脚下的开阔地带!“八丈佛爷七丈楼”的伾山大佛深深吸引着李世民。取得决定性胜利后,秦王带着文臣武将上山参拜大佛,心情急切中忘记了脱下头上的王冠,而佛殿前的大槐该出手时就出手,一下就摘取了李世民的帽子。今天,这棵历经风霜的古槐依然在无声诉说着这段沧桑往事徐茂功、翟让、李密、秦

14、琼、罗成、王伯当、程咬金诸多瓦岗好汉,这些隋唐演义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的原型,可以说都在浚县(即黎阳)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足迹、青春的岁月、难忘的回忆。后李密“反唐”被杀,千古忠厚人的徐茂功又“冒死”“全军缟素”将其以“君礼”厚葬于大伾山西南麓五里之处,使其魂归故里。上世纪 60 年代末期卫河清淤时,在黎阳镇罗庄发现了由魏征撰写的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李密墓志铭。而曾任黎阳太守的徐茂功本人的墓葬亦在浚县境内,其陪葬昭陵的是衣冠。豪气冲霄汉义胆博云天说浚县是一座“隋唐英雄城”,丝毫不为过吧?来吧朋友,到浚县这座古城看一看,玩一玩,感受一下浚县人的豪迈热情,感觉一下“隋唐英雄”的遗风,不亦快哉?(三)

15、浚县与三国演义、水浒传乱世出英豪。这是历史现象,也是历史规律。三国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人才高峰期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相对于漫长的中国历史而言,三国时期总共 60 年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短小的可能精悍,浓缩的才是精华。这是历史的诡异,也是历史的怪相。就如同两个最为短命的王朝却偏偏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王朝(秦王朝的大一统思想和统一文字、度量衡与隋王朝的开科取士对中国后世的影响不可估量)一样,几十年的三国历史却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民众最为熟知,最为津津乐道的事迹。而这一点都源于一部三国演义。屯土地关公约三事,求白马曹操解重围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白马”一役,是“官渡之战”的序曲和预演,是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此一役,还是“战神”关羽的“成名之作”。关羽在此“斩颜良于万军丛中,如探囊取物一般”,是非常精彩的典故,京剧屯土地、战白马、白马坡等剧目皆出此“一折”。稍稍翻阅一下我们就能发现,由第 25 回到第 32 回,三国演义多次提及浚县的地名。“淇水”、“白沟”、“枋头城”、“黎阳津”、“白马津”、“关公斩颜良处”均在今浚县境内。浚县黄河故道上酸枣庙村南有“汉将军颜良墓”遗址,可供“观瞻”。1987 年春季,在我的故乡枋城发现了横跨淇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