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词表现出的文学成就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435433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李清照词表现出的文学成就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李清照词表现出的文学成就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李清照词表现出的文学成就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李清照词表现出的文学成就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李清照词表现出的文学成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李清照词表现出的文学成就(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师范大学1浅析李清照词表现出的文学成就浅析李清照词表现出的文学成就徐辉摘摘 要:要:李清照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气和才华的女词人。李清照作为宋词大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李清照的漱玉词在宋词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作为一名中国古代女词人,李清照出身不凡,她的夫家和娘家在当时有一定的地位,让她能有不寻常的见识和经历,因此也受过更多,更良好的教育。所以,她才能有如此之高的成就。但是,她有着同样身为古代女子的处境,依附于丈夫,行动大多局限于闺房绣楼的小小天地,生活寂寞无聊,枯燥琐碎,所以李清照的作品内涵中表现出中国古代女性内心深处的哀愁,李清照文学成就为世人瞩目, 但也一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本文认为此

2、现象主要由于她文学成就的特性, 有别于传统女性文学的规范, 在一些重要的方面超越了女性文学的藩篱, 并由此导致整个女性文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超越,文章借助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分析探讨了李清照独特的个性特征和文学成就。关键词:关键词:李清照 女性 文学成就几千年来,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几乎全是男性,留名青史的中国古代女性作家人数屈指可数,在封建社会历史里,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地位低微,没有人给予她们机会接受正规教育,没有功名可求,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天地。但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里, 有一道女性文学的溪流,而当它流淌到北宋末年这个“河段”时, 有一位女性,却让许多男作家自叹弗如。

3、这位占据了中国文学殿堂一席之地的女诗人就是李清照,她的词在当今时代中传播度和知名度都已大大的超过了柳永,晏殊,秦观。说起宋词,人们大概都会想到:“红藕相残玉簟秋” , “风住尘香花已尽” ,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家喻户晓,广为传颂的名句。她以卓有成就的创作作品, 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称赞, 但也招来了不少尖刻的诋诬。赞之者称其为“古今才妇第一”( 陈宏绪) , “直欲压倒须眉”( 李调元) , 洋溢着敬慕之情; 诋之者谓其“无检操”( 晁公武) , “无顾藉”( 王灼) , 又满带着鄙夷之意。对于同一个文学家, 出现如此不同的评价, 当然反映了评论者的立场与观点的巨大差别, 也不可避

4、免地带上了社会文化环境的烙印。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却以她独特的个性和卓越的才华独树一帜, 让我们领略到迥异于一般男性文学的独特风采, 更让我们欣慰地看到一个古代女性较为完整的人格。历来评论李清照的文章, 多数未能摆脱男性思维, 故不能深切把握李清照的真性。,我想从借助李清照的作品, 探讨真正属于李清照的思想意识及其文学价值。李清照(10841155?) ,自号易安居士, 山东齐州章丘明水镇人。自幼生长于学术与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其父李格非, 神宗时进士, 哲宗时官礼部员外郎, 不仅藏书丰富, 且以洛阳名园记而成名传世。母为状元王拱辰之孙, 能文。前人说李清照“ 幼有才藻” (俞正燮癸巳丫

5、稿 ) , “ 才高学博” (无名氏瑞桂堂暇录 ) , 有“ 大家举止” (陈宏绪寒夜录 ) , 就是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陶冶出来的。中国古代社会在它从蛮荒走向文明的过程中, 逐步将女性抛出了社会轴心区, 而将政治垄断下1、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2、 见乐记 。东北师范大学2来, “注册”为男性的“专利” 。如无特殊的机缘或过人的手段,女性的柔化了的纤手是轻易触摸不到政治的。因而, 作为其生活反映的女性文学也多是发抒闺情离思、描述乡愁旅况等切身经历感受, 罕有言及社会政治的。在这种环境气氛中成长起来的李清照, 由于时代局限, 其早期作品不可避免地要以自然景物、闺阁风情和离恨相思为主要内容。然而,

6、这传统题材在她那富有女性锐感的笔下, 却闪射出奇光异彩, 别具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封建社会剥夺了妇女的社交自由, 她们被封闭在深闺之中, 因而促使他们对大自然有着更探邃的情感交流和更细腻的审美愉悦。词人眷恋着大自然, 大自然也投之以深情的回报。 如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森, 秋已深、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 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耸不回头, 似也恨, 人归早。不仅如此, 词人的生命似乎已同大自然融为一体。如另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尽管醉酒浓睡, 但词人仍于不知不觉中进入庭院, 仿佛变

7、成被雨打风吹的海棠, 经历了凋零之苦。所以当“ 卷帘人”答以“ 海棠依旧”之时, 词人便毫不含糊地纠正其粗疏: “应是绿肥红瘦!”词人还从其他侧面,描写因离恨相思而苦恼。如漱玉词中最早抒写离恨相思的名篇是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策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词中通过“ 独上” 、 “谁寄” 、 “ 雁字”等句, 引出别后的孤独与两地相思。结拍从“眉头”到“ 心头”的情感转化, 巧妙传达出词人的伉俪情深。李清照是一位超凡的女性, 有超凡的才华和见识, 更有极其深刻而敏锐的人生体验。她既曾

8、有过远离尘俗、无忧无虑的闺阁生活, 又曾有过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 两种具有巨大反差的生活经历, 孕育了她纯真无邪而又执著不懈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品格,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里, 李清照的出现, 确属来之不易。纵观其创作道路, 可以看出, 她的成功除了天分才情以外, 又与她学识的积累、时代的熔铸、对词体的驾驭以及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密切相关。她的前半生生活是美满幸福的。宣和末年,金兵南侵,李清照的生活发生剧变,南渡后,李清照流寓江南,生活无着,丈夫病死异乡。南宋初年,金兵进扰浙东,李清照随着流民颠沛流离,在孤苦抑郁中死去。李南渡后李清照的作品约可分为感伤时事、悲今悼昔与咏物自伤三类。早期感伤时事

9、之作是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 舒展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 不惯起来听。作为“北人” , 初逃南方, 惊魂通定, 无处寄身, 与扎深根于庭中的芭蕉形成巨大反差。于是当三更半夜, 辗转难眠, 听到点滴细雨打在蕉叶上之时, 就仿佛足在敲击自己的心房。亡国的衰愁, 油然而生。晚期避乱金华所写的武陵春, 传达出长期逃亡的悲痛: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许多愁。经过七年左右的四处逃亡, 词人几乎一无所有了, 而亡国之痛, 逃难之苦, 孤独之悲却有

10、增无减。词人通过想象, 将无法把捉的“ 愁”情装入小船并使之难以荷载, 于是抽象的“愁”情便有了可视、可触、可以衡量的具体感与立体感了。这首词反映了兵荒马乱中苦难大众的共同心绪。悲今悼昔之作还有永遇乐和声声慢两首长调最为著名。先看永遇乐:落日熔金, 暮云合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 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 风拼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这首词是作者结束逃难以后回到南宋都城临安所写。上片描绘南宋偏安苟活的时代气

11、氛, 下片回忆北宋灭亡前的元宵风习, 传达出词人的故国之思与悲今悼昔之深情。 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说:“ 南渡以来常东北师范大学3怀京洛旧事, 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 ” 词人之所以“怕见夜间出去” , 并非只因“ 如今憔悴” , 而是深恐引起难以自堪的亡国之痛, 其中还深蕴着“ 酒朋诗侣”们难以理解的女性的自爱、自尊、自强、自重,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孤独感。另首声声慢, 自出机抒, 妙谙天成, 为历代广泛传诵: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惟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

12、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以情开篇, 以情结响, 中间用大量笔墨描绘深秋景物, 烘托不断积累增生而又无法释解的愁情。作者摆脱了“ 温柔敦厚”之类诗教的束缚, 敢于抒真情,说实话, 写实感, 显示出向豪放词风倾斜的鲜明特点。开篇 14 个叠字的运用也非常成功, 在真率自然以及传达女性特殊心理状态和口吻声情方面, 深得历代好评。咏物自伤之作在漱玉词中约占百分之十五。其中咏梅最多, 还有咏白菊、桂花等。这些词写得俊雅精工, 构思新颖, 手法多变, 既表现出词人细腻的审美感爱, 又寓之以词人的个性和南渡以后的巨痛深悲。然而, 作为一个自强不息的女词人, 李

13、清照并没有被南渡后的巨痛深悲所摧毁。她始终在挣扎, 拼搏, 企盼有更大超越。 渔家傲就是这一情感和心态的具体写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词借梦境的描述, 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世界:驾一叶扁舟去乘风破浪, 像大鹏一样磅礴九万里, 追求一种永恒的价值、永恒的解脱和超越。李清照怎么也没有料到, 她的价值已经实现, 她的幻想、追求, 她的梦境已经化为真实。她留下那少得令人为之惋惜的 40 余首歌词, 便是她梦中的“鹏鸟” , 她借助这 40 余首歌词的“惊人”之“句”破浪

14、乘风, 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实现了超越, 获得了永恒。李清照之所以获得其所未有的成功, 乃在于她的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 同时又恰当地选择了善于表达女性心灵的词体形式作为载体, 使内容与形式二者水乳交融达到完美无缺的高境界。词, 作为新新的诗体形式, 从它诞生那天开始, 就同女性结下了不解之缘。写女性, 歌女性, 代女性立言, 塑造女性形象, 开掘女性深层心理活动, 产生了许多名篇佳作。但是, 这些作品几乎全都出自男性文人之手, 是典型的“ 男子而作闺音” (田同之西圃词说 ) , 其中相当数量作品表现出男性视角对女性的扭曲、丑化。李清照的出现, 打破了这一词史的传统格局。她的词论从女性文

15、学的的特征、梦想等几方面出发, 对她以前的词史作出小结, 对几乎所有名家都有针对性地提出批评和具体指摘, 为发展和创作出“ 别是一家” 的真正属于女性文学的歌词明确了方向, 并为攀登女性文学的高峰坚定了信心, 增强了勇气。她认识到自身处境的局限, 她不可能像其他男性文人那样能参与政治并可有广泛的社交活动。因此, 在李、杜、元、白、韩、柳、欧、苏这样影响文学厉史进程的大家出现以后, 无论为诗为文, 她已不可能超越前贤, 只能在词的创作尚未进入高峰以前, 在善于抒写和表现女性生活情感的艺术领域, 向男性词人一决高低。她界限分明地用诗体形式议论时政, 抒写壮怀, 抨击丑恶现实, 如乌江诗: “ 生当

16、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而用词来展示当时广大女性在北宋灭亡后所经历的苦难历程, 特别是自身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心世界。南渡后漱玉词中的深悲巨痛已不仅是她个人的一己之悲, 而是融入了家园之恨与所有苦难大众的共同心声, 并明显地表现出向豪放词风的倾斜与相互渗透, 同时又不失“别是一家” 的本色。 漱玉词的自然浑成, 打点匀净, 研炼至极, 转趋平淡, 虽妙到毫端却不见痕迹, 甚至连词人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了。这便是李清照在创作中作生命的整体投入所获致的专精独诣与至善至乐的完善艺术境界。因为漱玉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 所以李清照的艺术经验并不是一般男性词人能够仿效或真正能学到手的。但从南宋开始, 学习仿效者, 代不乏人。辛弃疾和侯宾便都有“ 效易安体”之词作。刘辰翁在元军攻陷临安后用易安永遇乐体表达其亡国的“ 悲苦” 。谭玉生在论易安词一诗中说:“若并诗中论位置, 易安居士李青莲。 ”他认为李清照的创作成就, 东北师范大学4同辉映在中国文学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