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yong)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433944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长沙(yong)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沁园春长沙(yong)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沁园春长沙(yong)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沁园春长沙(yong)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沁园春长沙(yong)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yon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长沙(yong)(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 长沙 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本文写作背景。 2、领会本诗,弄清思路,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3、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理解词作的情景关系,体味词中作者的感情。2、初步认识意象,了解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法、点拨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词。力求熟读成诵。 2、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了解青年毛泽东的主要事迹。 3、借助注释,读懂词的大意。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单元介绍 2、

2、介绍词的基本知识及本文创作背景 3、 诵读课文,整体把握,初步了解本文的结构及内容 教学过程:(可先介绍初高中语文学习的不同) 一、单元总括介绍: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中国新诗是相对与中国古典诗词而言的,它 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受外 国诗歌影响较大。 作为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本单元主要选编了几首中国现代新诗。 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尽可能展开联想和想像,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要注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知人论世,注意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 思想状况,背景与内容又不必机械地一一对应;要品味诗歌的语言,等等。 二、导入新课

3、古代有才学、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临高处放眼远眺,往往生发诸多感慨。曹操登上碣 石山,诗性大发,写下千古名篇观沧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表现出了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吟诵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 之情。那么,毛泽东途经长沙,站在橘子洲头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 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长沙 ,体悟毛泽东的思想情怀。 三、文学常识介绍:三、文学常识介绍: 词: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 音乐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

4、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的特点是长短句,长的长达十一字,短的短得仅一字,因此又称为“长短句”。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长短句”、“诗余诗余”等。最初等。最初 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 “词牌词牌”,如,如“沁园春沁园春”、“满江红满江红”、“西江月西江月”等。等。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 即:一首词

5、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 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如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如沁园沁园 春春长沙长沙、沁园春沁园春雪雪等。等。词的分类词的分类字数:字数: 小令:小令:5858 字以内;字以内;中调:中调:58905890 个字;个字;长调:长调:9191 个字以上。个字以上。片段:片段: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双调:

6、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三叠、四叠:即三段或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风格:词分为风格:词分为 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 四、背景介绍四、背景介绍1911 年,年,18 岁的毛泽东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岁的毛泽东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 13 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斗争生活。1913 年至年至 1918 年,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年,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8 年年 4 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

7、的新民会。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会。1919 年起,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学校任教。年起,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学校任教。 “五四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湘江评论 ,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1920 年年 9 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3 年年 4 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 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

8、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 1911 年至年至 1923 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写成这首境界开阔、气势恢弘的不朽诗篇。写成这首境界开阔、气势恢弘的不朽诗篇。五、诵读全词五、诵读全词,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一)播放录音 (二)教师范读 (三)学生齐读 六、鉴赏词作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结合沁园春 雪区分上下阕) 重点上阕写景,下阕叙事。 上阕:写眼前景物和心中

9、所思。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暗答了上阕的提问。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鉴赏词作 2、 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与其他写秋景的是比较) 3、 拓展毛泽东其他诗文 教学过程: (二)鉴赏上阕1、前三句:这是一幅“独立寒秋图”,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起句)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语序往往倒装,而且常常省略一些 成分,需要我们诗意组合起来。这里就是一个倒装句加省略句。恢复成原样应 该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大意是:在深秋时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 流。 思考讨论

10、:“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明确:不能。“独立”既表明词人是一个人,更显示词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砥柱中流: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这里将“独立”置前,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 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然 后后拉镜头,展现人物独立的广阔背景。 2、赏析写景句 A、上阕描写湘江秋景,再读写景的诗句,看看那句诗概括描写了作者所写之景? (万类霜天竞自由)(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B、“万类霜天竞自由”,作者不可能描写世间万物,那么看看作者选取了那些 典型的意象来凸显“万类霜天竞

11、自由”的情景的?湘江秋景图有什么特点?明确: 万山(红遍):红之广阔 层林(尽染):红得深透 漫江(碧透):江水溢满 清澈之极 百舸(争流):千帆争发 充满生机 鹰击(长空):矫健有力 鱼翔(浅底):轻快自由 万类(竞自由):昂扬奋进 景物特征: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C、这么一幅绚烂的秋景图,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这大好景色的?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这大好景色的?远眺(群山远景)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近观(江中近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长空高景) 鹰击长空 俯瞰(水底低景) 鱼翔浅底 3、赏析上阕后三句思考: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大意

12、是: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的真正主人呢? 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二)鉴赏下阕1、找出下阕领字及概括描写所“忆”内容的句子。领字为“忆” ,概括性的句子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2、鉴赏所忆内容,分析其中体现的作者和他的同学的精神风貌。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年轻有才华 书生意气,

13、挥斥方遒。 奔放热情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 关心国家命运 激扬文字, 敢于斗争 粪土当年万户侯。 蔑视反动军阀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怎么理解?这一情景蕴涵着词人怎样的感情?这几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这几句形象的表达了一个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表达了作者要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三、比较阅读读下面描写秋景的诗句,试着说说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和中国传统诗词中的秋景有什么不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鉴赏,深入理解作品,较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提高。通过深究“异同”的原因,学

14、生对所读作品就有了更多的思考、更高的认识和更广泛的吸收。深刻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意蕴。 )传统诗歌: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楚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操短歌行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登高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红楼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这些诗句中呈现的秋景思维特点是萧瑟、悲凉、苍凉、伤感的。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是画面开阔、色彩绚丽、多姿多彩、生机盎然。同样是些寒秋景物,不同的人呈献给读者的景物特征就有所不同,反映的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作者笔下的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的烙印,这就叫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四、作业:默写全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