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彬斯基反射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428774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彬斯基反射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巴彬斯基反射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巴彬斯基反射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巴彬斯基反射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巴彬斯基反射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彬斯基反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彬斯基反射(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巴彬斯基反射n论述:巴彬斯基征是人类下肢屈曲反射的 一种性质上的畸变,它的发生与上运动神 经元(皮层脊髓)系统的功能和结构障碍密切 有关。 n屈曲反射显然是目的论的一种固定反应。 当人踏上尖钉或蛙趾浸入酸中或龙虾脚被 礁石压住时,肢体将协调地从伤害性刺激 处缩回。n谢灵顿学派的主要成就是分析了哺乳类动 物的屈曲反射。后肢屈曲包括足、踝、膝 和髋关节的协调运动,使脚离开刺激而屈 向躯干。必须注意,此反应中使踝和足趾 背屈的肌肉,在解剖学上称为伸肌,如伸 趾长肌。相反,由屈趾长肌引起的足趾向 蹠面屈曲则是伸直支持反射的一部分,以 维持直立姿势。 n在正常的神智清醒、肌肉松弛的受试者, 用一适度的伤

2、害性刺激极易引起屈曲反射 ,常用一头部较尖的物体沿足的外侧蹠面( 经典的巴彬斯基部位)划向远端,或沿足的 外侧划向第五足趾(chaddock部位)。此反射 是通过无髓鞘和细而有髓鞘的两种痛觉纤 维引起的多突触反射。n正常的阈值反应是短趾屈肌收缩,或许其 目的是有利于脚避开伤害性刺激。最初, 尤其是胫前肌和伸踇长肌联合收缩使足在 踝部背屈;在强烈反应时,则出现膝和髋 部的屈肌收缩。 n正常的协同作用包括所有的足趾向蹠面屈 曲,主要是由于屈趾短肌的活动;尽管此 时伸趾长肌也收缩,其主要作用是使足在 踝关节处背屈。n在正常受试者,伸踇长肌即大踇趾的背曲 肌不参与反应。由于主要的活动肌肉皆为 解剖学上

3、的屈肌,故这种全部足趾向下的 正常反应型式,在临床术语中被称为屈肌 反应。n当S-1节段以上的上运动神经元通路在功能 或结构上受损时,反射亢进。这由下列现 象可资证明:(1)刺激阈值减小;(2)兴奋的 解剖灶可扩布到 S-1节段以外的范围;(3)任 何刺激强度均可引起较 强的、范围较广泛 的运动反应。n这种有实用意义的独特的病理反应特征是 传出信号过度兴奋的结果;伸踇长肌和在 解剖学上与其相邻的肌肉以及在功能上与 其同类的踝部背屈肌、 胫前肌和伸趾长肌 均被募集到收缩之中。结果在蹠关节处踇 趾背屈(伸直)。肌电图和阻断神经的研究证 明,这是一种机械竞争:踇趾屈蹠短肌的 向下力量被伸踇长肌的反向

4、力所克服。就 蹠反射而言,这种大踇趾背屈是上运动神 经元损害的唯一佐证。 nKugelberg等根据电刺激传到整个臀部和下 肢许多区域的实验,提出了一个概念,认 为正常人屈曲和伸直的两种反应型式是完 全独立的。不过他们认为“病理反射并 非新反射它们是由于正常反射机制中 的伸屈成分的协调整合遭到破坏所致。节 段上调节的紊乱损害了反射机制对感觉刺 激的强度,模式和部位的识别能力”。 n巴彬斯基征是否是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 被解放出来的,还有争议。用“拇指甲给予一 个适度的伤害性压力”,Hogan和Milliken发 现93%的正常新生儿有双侧屈曲反应。而 Ross等用一特别强的伤害性刺激,发现在新

5、 生儿中,71%有双侧伸肌反射,21.5%有单 侧伸肌反射。n由此可见,大多数正常 新生儿均有巴彬斯 基征。虽然还没有该反射成熟过程的详细 的定量研究,但一般经验表明,大多数正 常儿童在1岁以前就已有屈肌反射了。 n总之,巴彬斯基征与正常痛觉的多突触反 射并无区别。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活动 过度的屈曲反射,在反射中由于扩散作用 而涉及到伸踇长肌,即在 S-l脊髓神经毡中 的突触过度兴奋。应注意,这个反射通称 为蹠反射。大踇趾向下的正常反应称为屈 蹠反射(反应)。病理性伸蹠反射表现为蹠趾 关节处踇趾背屈。n巴彬斯基征(反应或反射)的名称与伸蹠反射 (反应)是同义词。巴彬斯基反射词不 应用来表示蹠反射或刺激部位,没有巴彬 斯基阴性这回事。n乔治阿德尔曼 , 神经科学百科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