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428651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 论第一章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感染的概念、类型病 程 的 发 展 阶 段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 流行过程发展的规律性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 感染2. 病原微生物侵人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第一节 感染的概念2. 感染梯度(gradient of infection):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从完全没有临床症状到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这种不同的临床表现称为感染梯度。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第二节 感染的类型病原微生物动物机体环境良

2、性感染和恶性感染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显性感染、隐性感染顿挫型和一过型感染 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内源性感染:如果病原体是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在机体正常的情况下,它并不表现其病原性。但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活化 ,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大多数感染过程都是由单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称为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

3、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显性感染: 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过程。隐性感染: 在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能排出病原体,一般只能用实验室方法才能检查出来。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转化为显性感染。一过型感染:开始症状较轻,特征症状未见出现即行恢复者。顿挫型: 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性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恢复健康者。一种病程缩短而没有表现该病主要症状的轻病例(流行后期)。温和型: 临诊表现比较轻缓。局部感染:由于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强,而侵入的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病变。(如化脓创

4、)菌血症病毒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症脓毒败血症局部 感染全身 感染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有代表性)临诊症状者。非典型感染:表现或轻或重临诊症状者,与典型症状不同。良性感染:一般常以病畜的死亡率作为判定传染病严重性的主要指标。良性感染并不引起病畜的大批死亡。恶性感染:能引起大批死亡。显性感染最急性感染: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一天内突然死亡,症状和病变不显著,常见于疾病的流行初期。急性感染: 病程较短,自几天至二、三周不等,并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亚急性感染:临诊表现不如急性那么显著,病程稍长,和急性相比是一种比较缓和的类型。如疹块型猪丹毒 。慢性感染: 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

5、上,临诊症状常不明显或甚至不表现出来,如慢性猪气喘病。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若由这种动物采取血液或脏器感染同种健康动物时,常可成功地引起感染。慢病毒感染(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与持续性感染的不同点: 疾病过程缓慢,但不断发展且最后常引起死亡。反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属的病毒,又称寻常病毒梅迪维斯纳病毒、马传染性贫

6、血病毒、HIV-1亚病毒中的朊病毒,又称非寻常病毒绵羊痒病,人类库鲁病(Kuru)、BSE、传染性水貂脑病第三节 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潜伏期前驱期明显(发病)期转归期 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差异范围较小;慢性传染病,潜伏期差异大,不规则。 同一传染病潜伏期短,疾病经过严重;潜伏期长,病程轻缓。 处于潜伏期中的动物可能是传染的来源。例如炭疽的潜伏期114d,多数为15d;猪瘟220d,多数为58d潜伏期: 由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的一段时间。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其特点是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 。但该病的特征性症状仍不明显。仅可察觉出一般的症状,如体温升高、食

7、欲减退、精神异常等。各种传染病和各个病例的前驱期长短不一,通常只有数小时至一两天。明显(发病)期: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明显地表现出来,是疾病发展到高峰的阶段。该阶段很多代表性的特征性症状相继出现,在诊断上比较容易识别。转归期(恢复期) :死亡:病原体的致病性能增强,或动物体的抵抗力减退,则传染过程以动物死亡为转归。康复:动物体抵抗力得到改进和增强,则机体便逐步恢复健康,表现为临诊症状逐渐消退,体内的病理变化逐渐减弱,正常的生理机能逐步恢复。机体在一定时期保留免疫学特性。在病后一定时间内有带菌(毒)排菌(毒)现象。第四节 家畜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个体感染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8、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群体 发病?传染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具体说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被病原体污染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传播媒介传染源分类:1患病动物:重要的传染源。不同病期的病畜,其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也不相同。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病畜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隔离期传染期2病原携带者: 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 的动物。病原携带者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是指感染后至症状出现前即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如狂犬病、口蹄疫和猪瘟。一般不能起传染源。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是指在临诊症状消失后仍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

9、。如猪气喘病、布鲁氏菌病等。一般无传染性。 健康病原携带者:是指过去没有患过某种传染病但却能排出该种病原体的动物。如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猪丹毒和马腺疫。一般为时短暂,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有限。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控制、净化、消灭带菌者、带毒者、带虫者 暴发或流行检疫水平传播(传播方式不同)1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

10、(交配、舐咬等)而引起的传播方式。其流行特点是一个接一个地发生,形成明显的链锁状。一般不易造成广泛的流行。2间接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媒介者vector, 媒介物vehicle,或称污染物fomite两种方式都能传播的传染病也可称为接触性传染病。 间接接触传播途径 空气 (飞沫、飞沫核、尘埃) 污染的饲料和水 污染的土壤 活的媒介物飞沫传染:经飞散于空气中带有病原体的微细泡沫而散播的 传染。(鸣叫、咳嗽、喷嚏)尘埃传染:从传染源排出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处理不当的尸体散布在外界环境的病原体附着物,干燥,在空中飘扬,被易感动物吸人而感染。如结核病、炭疽等。流行特征病例

11、常连续发生,潜伏期短的传染病,可形成爆发。有周期性和季节性,一般以冬春季多见。(1) 经空气 (飞沫、飞沫核、尘埃)传播(2) 经污染的饲料和水传播:以消化道为主要侵入门户的传染病,如口蹄疫、牛瘟、猪瘟、鸡新城疫、沙门氏菌病、结核病、炭疽、鼻疽等。(3)经污染的土壤传播:病畜排泄物、分泌物或其尸体落入土壤,部分病原微生物可在其中生存很久(称为土壤性病原微生物)。如炭疽、气肿疽、破伤风、恶性水肿等。应特别注意对其处理节肢动物:虻类、蝇、蚊(脑炎)、蠓(蓝舌病)、蜱机械性传播:如家蝇生物性传播:如立克次体蜱家畜野生动物:生物性传播:如吸血蝙蝠狂犬病;鼠沙门氏菌病机械性传播:乌鸦;鼠类猪瘟和口蹄疫人

12、类:机械性传播:手、衣服、鞋底;体温计、注射针头。生物性传播:作为传染源,如结核病 (4) 经活的媒介物而传播:(1) 经胎盘传播:受感染的孕畜经胎盘血流传播病原体感染胎儿。(2) 经卵传播:由携带有病原体的卵细胞发育而使胚胎受感染。(3) 经产道传播:怀孕期间,由阴道引起胎儿感染。或生产时由产道感染。(胎儿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母体的病原体)垂直传播:(三)畜群的易感性指家畜对于某种传染病病原体感受性的大小 。畜群的内 在因素病原体的种 类和毒力畜群的外界因素 (饲养管理因素 )特异免 疫状态易感性畜群的外界因素 饲养管理因素:饲料质量、畜舍卫生、粪便、拥挤、饥饿隔离检疫特异免疫状态 耐

13、过动物、所生的后代从无病地区新引进的动物群一被传染常引起急性爆发如猪气喘病等。疾病的流行致病因子 的传染性易感动物 所占比例饲养密度潜伏期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疫源地具有向外传播病原体的条件,因此可能威胁其他地区的安全。 疫源地与传染源有何不同 ? 疫源地的范围大小如何决定?疫点:范围小的疫源地或单个传染源所构成的疫源地。疫区:若干个疫源地连成一片,范围较大。 疫源地的存在时间如何决定?疫源地和自然疫源地疫源地新疫源地 人类或家畜野生脊椎 动物吸血节肢 野生脊椎 动物 动物自然疫源性自然疫源地自然疫源性疾病一种生态学现象原始森林、沙漠、草原、深山等荒野地区X1散发性(sp

14、oradic)2地方流行性(endemic;enzootic) 3流行性(epidemic;epizootic) 4. 大流行(pandemic;panzootic)第六节 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性(一) 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发病率和传染范围 )1散发性疾病发生无规律性,随机发生,局部地区病例零星地散在发生,各病例在发病时间与发病地点上没有 明显的关系。(1) 畜群对某病的免疫水平较高,如猪瘟。(2) 某病的隐性感染比例较大,仅有一部分动物偶尔表现症状。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3) 某病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破伤风。2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流行规模比较

15、小。表示在一定地区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发病的数量稍为超过散发性。如猪丹毒、猪气喘病、巴氏杆菌病。3流行性: 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 传播范围广、发病率高,如不加防制常可扩大传播 病原毒力较强、方式传播多、畜群易感性较高。“爆发”(outbreak) : 传染病在一个畜群单位或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短期间突然出现很多病例。4大流行: 是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流行范围可扩大至全国 ,甚至可涉及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如口蹄疫、牛瘟和流感等。流行过程的季节性:某些家畜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的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上升的现象。家畜传染病的周期性:某些家畜传染病,经过一定的间隔时期(常

16、以数年计),还可能表现再度流行的现象。流行过程的季节性的主要原因:1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和散播的影响 夏季气温高,病原体存活不利口蹄疫多雨和洪水泛滥季节炭疽杆菌芽胞或气肿疽梭菌芽胞2季节对活的传播媒介的影响 夏秋,蝇、蚊日本乙型脑炎、马传染性贫血、炭疽等。 3季节对家畜活动和抵抗力的影响 冬季 家畜拥挤,舍内温度降低,湿度增高,通风不良,常易促使的呼吸道传染病爆发流行。季节变化气温和饲料变化,条件性病原微生物 自然因素 饲养管理因素 社会因素 第七节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一)自然因素 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植被、地质水文等。 夏季气温上升 吸血昆虫滋生乙型脑炎病例增多。温度降低湿度增大利于气源性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