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篇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7讲正态分布教案理新人教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28649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篇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7讲正态分布教案理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方案】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篇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7讲正态分布教案理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方案】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篇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7讲正态分布教案理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方案】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篇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7讲正态分布教案理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方案】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篇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7讲正态分布教案理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篇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7讲正态分布教案理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篇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7讲正态分布教案理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7 7 讲讲 正态分布正态分布【2013 年高考会这样考】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复习指导】掌握好正态密度曲线的特点,尤其是其中的参数、的含义,会由其对称性求解随机变量在特定区间上的概率基础梳理1正态曲线及性质(1)正态曲线的定义函数,(x)e,12x2 22x(,),其中实数和(0)为参数,我们称,(x)的图象(如图)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2)正态曲线的解析式指数的自变量是x定义域是 R R,即x(,)解析式中含有两个常数: 和 e,这是两个无理数解析式中含有两个参数:和,其中可取任意实数,0 这是正态分布的两个特征数解析式前面有一

2、个系数为,后面是一个以 e 为底数的指数函数的形式,幂指数为12.x2 222六条性质正态曲线的性质正态曲线 ,(x)e,xR R 有以下性质:12x2 22(1)曲线位于x轴上方,与x轴不相交;(2)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x对称;(3)曲线在x处达到峰值;12(4)曲线与x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1;(5)当一定时,曲线随着的变化而沿x轴平移;(6)当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确定,越小,曲线越“瘦高” ,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越大,曲线越“矮胖” ,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三个邻域会用正态总体在三个特殊区间内取值的概率值结合正态曲线求随机变量的概率落在三个邻域之外是小概率事件,这也是对产品进行质量检

3、测的理论依据双基自测1设有一正态总体,它的概率密度曲线是函数f(x)的图象,且f(x)e,则这个正态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分别是( )18x102 8A10 与 8 B10 与 2 C8 与 10 D2 与 10解析 由ee,可知2,10.18x102 812x2 22答案 B2(2011湖北)已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N(2,2),且P(4)0.8,则P(02)等于( )A0.6 B0.4 C0.3 D0.2解析 由P(4)0.8 知P(4)P(0)0.2,3故P(02)0.3.故选 C.答案 C3(2010广东)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3,1),且P(2X4)0.682 6,则P(X4)

4、等于( )A0.158 8 B0.158 7 C0.158 6 D0.158 5解析 由正态曲线性质知,其图象关于直线x3 对称,P(X4)0.5P(2X4)1 20.5 0.682 60.158 7.故选 B.1 2答案 B4(2010山东)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0,2),若P(X2)0.023,则P(2X2)等于( )A0.477 B0.628 C0.954 D0.977解析 P(2X2)12P(X2)0.954.答案 C5设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2,9),若P(Xc1)P(Xc1),则c等于( )A1 B2 C3 D4解析 2,由正态分布的定义知其函数图象关于x2 对称,于是

5、2,c2.c1c1 2答案 B考向一 正态曲线的性质【例 1】若一个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是一个偶函数,且该函数的最大值为 .14 2(1)求该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的解析式;(2)求正态总体在(4,4的概率审题视点 要确定一个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的解析式,关键是求解析式中的两个参数,的值,其中决定曲线的对称轴的位置,则与曲线的形状和最大值有关解 (1)由于该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是一个偶函数,所以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即0.由,得4,故该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的解析式是12124,(x)e,x(,)14 2x2 32(2)P(4X4)P(04X04)4P(X)0.682 6.解决此类问题的关

6、键是正确理解函数解析式与正态曲线的关系,掌握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取值变化对曲线的影响【训练 1】 设两个正态分布N(1,)(10)和N(2,)(20)的密度函数图象2 12 2如图所示,则有( )A12,12B12,12C12,12D12,12解析 根据正态分布N(,2)函数的性质:正态分布曲线是一条关于直线x对称,在x处取得最大值的连续钟形曲线;越大,曲线的最高点越低且较平缓;反过来,越小,曲线的最高点越高且较陡峭,故选 A.答案 A考向二 服从正态分布的概率计算【例 2】设XN(1,22),试求(1)P(1X3);(2)P(3X5);(3)P(X5)审题视点 将所求概率转化到(,(2,2或3

7、,3上的概率,并利用正态密度曲线的对称性求解解 XN(1,22),1,2.(1)P(1X3)P(12X12)P(X)0.682 6.(2)P(3X5)P(3X1),P(3X5) P(3X5)P(1X3)1 2 P(14X14)P(12X12)1 2 P(2X2)P(X)1 2 (0.954 40.682 6)1 250.135 9.(3)P(X5)P(X3),P(X5) 1P(3X5)1 2 1P(14X14)1 2 1P(2X2)1 2 (10.954 4)0.022 8.1 2求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在某个区间取值的概率,只需借助正态曲线的性质,把所求问题转化为已知概率的三个区间上【训练

8、2】 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N(1,2),已知P(0)0.3,则P(2)_.解析 由题意可知,正态分布的图象关于直线x1 对称,所以P(2)P(0)0.3,P(2)10.30.7.答案 0.7考向三 正态分布的应用【例 3】2011 年中国汽车销售量达到 1 700 万辆,汽车耗油量对汽车的销售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各个汽车制造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降低耗油量,某汽车制造公司为调查某种型号的汽车的耗油情况,共抽查了 1 200 名车主,据统计该种型号的汽车的平均耗油为百公里 8.0 升,并且汽车的耗油量服从正态分布N(8,2),已知耗油量7,9的概率为 0.7,那么耗油量大于 9 升的汽车大约有_辆审

9、题视点 根据正态密度曲线的对称性求解解 由题意可知N(8,2),故正态分布曲线以8 为对称轴,又因为P(79)0.7,故P(79)2P(89)0.7,所以P(89)0.35,而P(8)0.5,所以P(9)0.15,故耗油量大于 9 升的汽车大约有 1 2000.15180 辆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在一个区间上的概率就是这个区间上,正态密度曲线和x轴之间的曲边梯形的面积,根据正态密度曲线的对称性,当P(x1)P(x2)时必然有,这是解决正态分布类试题的一个重要结论x1x2 2【训练 3】 工厂制造的某机械零件尺寸X服从正态分布N,问在一次正常的试验中,(4,1 9)取 1 000 个零件时,不属

10、于区间(3,5这个尺寸范围的零件大约有多少个?解 XN,4, .(4,1 9)1 36不属于区间(3,5的概率为P(X3)P(X5)1P(3X5)1P(41X41)1P(3X3)10.997 40.002 60.003,1 0000.0033(个),即不属于区间(3,5这个尺寸范围的零件大约有 3 个阅卷报告 19正态分布中概率计算错误【问题诊断】 正态分布是高中阶段唯一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这个考点虽然不是高考的重点,但在近几年新课标高考中多次出现,其中数值计算是考查的一个热点,考生往往不注意对这些数值的记忆而导致解题无从下手或计算错误【防范措施】 对正态分布N(,2)中两个参数对应的数值及

11、其意义应该理解透彻并记住,且注意第二个数值应该为2而不是,同时,记住正态密度曲线的六条性质【示例】 已知某次数学考试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N(116,64),则成绩在 140 分以上的考生所占的百分比为( )A0.3% B0.23%C1.5% D0.15%错因 (1)不能正确得出该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导致计算无从下手(2)对正态分布中随机变量在三个区间内取值的概率数值记忆不准,导致计算出错实录 同学甲 A 同学乙 B 同学丙 C正解 依题意,116,8,所以392,3140,而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在(3,3)内取值的概率约为 0.997,所以成绩在区间(92,140)内的考生所占百分比约为 99.7%,从而成绩在 140 分以上的考生所占的百分比为0.15%.故选 D.199.7% 2答案 D【试一试】 在正态分布N中,数值落在(,1)(1,)内的概率为( (0,1 9)A0.097 B0.046 C0.03 D0.002 67解析 0, ,P(x1 或x1)1P(1x1)1 31P(3x3)10.997 40.002 6.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