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能演练25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2389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能演练2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能演练2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能演练2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能演练25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能演练25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能演练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能演练25(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提能演练课时提能演练( (二十五二十五) ) (45(45 分钟分钟 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共共 12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4848 分分) )1.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导致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随水北上,专家担心血吸虫会在北方水系中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对北方人民的健康形成新的威胁。假如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B.会因定向变异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C.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地理隔离D.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生殖隔离2.(2012安庆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方向

2、是由基因突变决定的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不断施用农药的结果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D只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3.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 A 和 a 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P 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50%C.Q 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 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4.(易错题)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定向的变异经

3、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B.C.D.5.中国有三个豹亚种:华南豹、华北豹和东北豹,三者有形态的差异。这三个豹亚种形成的原因是( )A.地理隔离和自然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的结果C.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及生殖隔离的结果D.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6.(2012惠州模拟)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A.黄色黄色、绿色 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C.猫叫综合征D.无子西瓜7.小鼠种群经 X、Y、Z 环节后,产生了新的物种,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经过 X、Y、Z 过程后,小鼠种群的

4、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B.X 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Y 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D.Z 表示生殖隔离,阻断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种产生8.(2012珠海模拟)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主要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具有生殖隔离的种群未必存在地理隔离,具有地理隔离的种群也未必存在生殖隔离9.(2012芜湖模拟)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不同蟹体色差异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5、 )A.中间体色适应环境,不易被天敌捕食B.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生殖能力弱C.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D.中间体色是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新物种10.(2012九江模拟)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惟一存活的野生马。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族的 25 匹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还是一个种群C.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其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11.(

6、预测题)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12.如图,某种群自由交配,获得 F1,F1自由交配获得 F2,整个过程中没有自然选择以及基因突变等使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种群 自由交配1F 自由交配2FA.F1和 F2基因频率不同B.F1和 F2基因型

7、频率不相同C.整个过程没有发生进化D.F1和 F2纯合子比例不同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共共 2 2 小题,共小题,共 5252 分分) )13.(24 分)某生物种群中 AA、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 和 0.3,请回答:(1)该种群中 a 基因的频率为_。(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足够大、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_(会、不会)发生改变。(3)假如该生物种群中仅有 Aabb 和 AAbb 两个类型的个

8、体,并且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 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4)假定该生物种群是豌豆,则理论上该豌豆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14.(28 分)(探究创新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

9、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 5 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 B、b 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请分析回答:(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_。你的理由是_。(4)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_;_;_。(5

10、)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_。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解析】选 B。A 项中,北方和南方自然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B 项中,变异是不定向的。C 项和 D 项中,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后,先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地理隔离,后由于自然选择,两种群的基因频率逐渐发生差异,可能最终达到生殖隔离。2.【解析】选 C。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可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形成还可经由其他途径。3.【解析】选 A。本题考查自然选择与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变异本身是自发产生的,变异发生后,在自然(环境条件)选择下,适应性的变异被选择保

11、留下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P 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 A 和 a 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 50%。Q 点时 A 基因频率增大,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 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4.【解析】选 B。达尔文强调生物进化中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对不同性状的生物起选择作用;中强调的是环境导致生物定向的变异,属于拉马克的观点,所以是错误的。5.【解析】选 A。华南豹、华北豹和东北豹属于豹这一物种,没有生殖隔离。三者有形态的差异,说明三者经过了地理隔离,在各自环境条件下进行自然选择,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导致基因库不同。【误区警示】亚种与生殖隔离不要误认为亚种之间具有生殖隔

12、离。因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独立地进行自然选择,使形态、结构方面有所差异,形成两个亚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但二者仍能进行交配繁殖产生可育后代,属于一个物种。6.【解析】选 A。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中的突变是广义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 项属基因突变,C、D 项属于染色体变异。A 项中绿色的出现属隐性基因的纯合,不属于突变。7.【解析】选 B。图中 X、Y、Z 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经过 X、Y、Z 过程后产生了新的物种,说明小鼠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8.【解析】选 B。基因库是“种

13、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每个种群均具有各自的基因库,故一个物种应具备多个基因库。【误区警示】基因库与种群基因的种类数截然不同。种群基因库指种群内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若有 n 个个体,每个个体平均有 m 个基因,则基因库中应有 nm 个基因。对整个种群所有的基因进行分类,相同的基因归为一类,获得的数值就是种群的基因种类数。种群的基因种类数远远小于种群基因库基因数目。9.【解析】选 A。中间体色的个体之所以最多,关键是中间体色的个体适应环境,天敌难以捕食,所以存活的个体多。10.【解析】选 C。A 项中,分清基因频率和基因突变频率,基因突变频率与外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如物理因素紫外线、X

14、 射线等有关。野外的诱变因素不定,不能预测基因突变频率如何变化。B 项中,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分布区域不同,已经产生了地理隔离,不属于一个种群。C 项中,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 项中,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仅存在地理隔离,还没有产生生殖隔离。11.【解析】选 C。种群的基因库指同种生物构成的同一种群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甲岛和乙岛都有不同的鸟类。12.【解析】选 C。整个过程中没有自然选择以及基因突变等使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自由交配也不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所以 F1和 F2基因频率相同;自由交配时,达到遗传平衡,继续自由交配,基因型频率不变,F1和 F2基因型频率相同,F1和 F2纯合子比例相同。【方法技巧】确定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是否改变的方法(1)存在下列情况之一,基因频率一定改变:基因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生物发生了进化;形成了新物种;遗传漂变。(2)下列情况不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自交;自由交配。(3)自交一定引起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由交配不一定引起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如果一个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不会引起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如果原来没有达到遗传平衡,自由交配会引起基因型频率的改变。13.【解析】(1)某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2)题干条件下符合哈代温伯格定律,子代 a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