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21784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信息来源:市经信委经济运行科 发布时间:2011 年 02 月 11 日 【关 闭】2010 年是宏观经济形势极为复杂多变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全 市工业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加快工业发展作 为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克难奋进,奋力拼搏,全市工业经济呈 现出“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发展步伐不断提速、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改善、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不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实现了“两大提 升(工业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首次突破 10%,达到 11.1%,工

2、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比重达 到 51.9%) 、两个翻番(工业总量两年翻番、工业投资两年翻番) 、两个国牌(我市被国家 工信部命名为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和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三个千亿 (汽车产业过千亿、县域工业过千亿、高新区工业过千亿) ”的历史性大跨越,全面完成或 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对全市经济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市规 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达到 2298.81 亿元,同比增长 55.4%,增速比 2009 年提高 15.2 个百 分点,提前一年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经济三年翻番目

3、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再 次超越宜昌,位居全省第二。实现工业增加值 681.37 亿元,同比增长 26.3%,增加值增速 居全省第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7 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省总量的比重首次突破 10%, 达到 11.1%,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的比重首次突破 50%,达到 51.9%,工业对全市 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 益大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949.61 亿元,同比增长 62.36%;实现 利润 118.41 亿元,同比增长 92.32%;实现税金 70.24 亿元,同比增长 31.86%;产

4、销率达 到 97.7%,产销衔接良好。2、产业结构不断改善,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显现。我市工业已形成以汽车产 业为龙头,食品、纺织、化工医药、建材冶金、能源电力等为支柱的多点支撑、竞相发展 的产业格局。2010 年,汽车、食品、纺织、能源、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等六大产业累计完 成总产值 2162.66 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 94%。其中,汽车产业实现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 1074.26 亿元,同比增长 50.14%,占全市工业经 济总量的 46.7%,成为我市第一个过千亿元的产业;食品产业实现产值 416.66 亿元,同比增长 52.4%,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 18.1%;纺织产

5、业实现产值 233.79 亿元,同比增长 63.99%,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 10.2%;化工医药产业实现产值 167.3 亿元,同比增长 68.41%,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 7.28;建材冶金产业实现产值 176.15 亿元,同比增长 95.11%,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 7.66%;能源电力产业实现产值 94.5 亿元(不含襄阳供电公司数据) ,同比增长 21.12%,占全市工 业经济总量的 5.4%。此外,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实现总产值 162.61 亿元,同比增长 36.22%,总量仅次于武汉市, 居全省第二位;三线军工板块快速增长,实现总产值 143 亿元,同比增长 52%。产业结构

6、的不断优化,使 我市轻工业“轻” ,重工业“重”的不合理结构有了明显改善。2010 年,全市轻工业实现增加值 224.98 亿元,同比增长 23.3%,重工业实现增加 值 456.39 亿元,同比增长 27.9%,我市轻重工业结构比由“十五”末的 25:75 调整为 33:67。3、县域工业发展势头迅猛,多极增长的区域发展格局日益巩固。县域工业实现了高速 增长,2010 年纳入省考核的 7 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 1121.36 亿元,同比 增长 72.6%,高于全市平均增幅 17.2 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增幅保持在 50%以上,占全市工 业经济总量的 48.8%,比“十五”末提高了

7、 20.8 个百分点。7 个县(市)区中,枣阳、襄 州、谷城等 3 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已突破 200 亿元大关,分别达到 264.4 亿元、 214.6 亿元、203.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86.9%、65.3%、59.7%,改写了我市没有 200 亿元 县(市)的历史;老河口、宜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达到 181.93 亿元、167.2 亿元,同 比分别增长 76.7%、68.1%;南漳、保康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达到 57.87 亿元、31.46 亿 元,同比分别增长 72.1%、112.7%。7 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325.83 亿元,同比增长 37.59%

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 11.29 个百分点。7 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 累计增速均超过 30%,枣阳、襄州、谷城、老河口、宜城、南漳、保康分别达到 42.72%、40.5%、38.2%、34.07%、34.09%、40.5%、31.2%,其中枣阳、襄州、谷城、老 河口等 4 个县(市)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已突破 50 亿元,分别达到 73.42 亿元、61.91 亿元、 58.07 亿元、55.15 亿元。市区工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177.45 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 51.2%,同比增长 40.2%,增幅是近三年来最快的一 年,分别比 2008 年、2009 年

9、提高了 13.6 个和 11.6 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55.53 亿元,同比增长 21.64%。高新区继续发挥了龙头作用,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889.17 亿元,同比增长 46.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80.54 亿元,同比增长 36.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9.8 个 百分点;襄城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110.28 亿元,同比增长 40.9%,实现工业增加值 39.51 亿元, 同比增长 35.0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8.73 个百分点;樊城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178 亿元,同比增长 18.1%,实现工业增加值 35.48 亿元, 同比增长 20.15

10、%。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总量的快速提升,极大的改变了过去市区工业与县域工业发 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局面。到 2010 年底,市区工业与县域工业的产值比为 48.8:51.2,区 域经济发展逐步趋于协调。4、企业成长工程和全民创业工程成效显著,市场主体快速发展。截止 2010 年底,全 市工业企业达到 7002 家,比 2009 年底净增 893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 1555 家,净增 249 家,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 9.8%。全市产销过亿元的企业 315 家,过 10 亿元的 企业 27 家,50 亿元到 100 亿元 2 家,200 亿元以上的企业 2 家,形成了一大批骨干企业,

11、支撑我市的经济大厦。全民创业的氛围日渐浓厚,创业步伐不断加快。截止 2010 年底,全 市注册登记的创业主体达 13.4 万个,比上年末净增 2.04 万个,增长 17.95%;从业人员 471053 人,比上年末净增 85704 人,增长 22.24%;注册资本 208.45 亿元,净增 49.67 亿 元,增长 31.28%。5、工业投资再创新高,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年完 成工业投资 434 亿元,同比增长 41.9%,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平均增幅 8.5 个百分点。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扎实推进。新火炬公司技术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我 市的国家级企

12、业技术中心达到 3 家。新之光、中日龙等 2 家企业技术中心通过省级认定, 我市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 26 家。二、重点产品生产情况2010 年全市全社会发电量 117.3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6%。生产各类整车 491444 辆, 同比增长 51.8%。生产服装 3828.48 万件,同比增长 148.1%。生产水泥 1029.33 万吨,同 比增长 143%。生产纱 30.92 万吨,同比增长 27.4%。生产各种布匹 12.33 亿米,同比增长 62.3%。生产白酒 38795 千升,同比增长 82.7%。生产各种农用化肥 38.82 万吨,同比增长 22.8%。三、存在的主要问

13、题从 2010 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形势看,襄阳工业经济在发展的快车道上继续加速运行。 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 的比重虽然突破了 10%,达到 11.1%,但与我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仍不相适应;产业 层次仍然较低,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市场主体仍然较少,重点企业不够大、不够强,企业 核心竞争力较弱;工业投资规模较小,缺乏大项目的支撑;信息化建设步伐较慢;生产性 服务业发展不够;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加上用工、用地的成本持续上升, 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亏损企业亏损额进一步增加;煤电油运气和资金等生产要素供应 整体偏紧;工业节能减排压

14、力加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等。因此,在看到成绩 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实现全市工业经济新跨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四、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力实现襄阳工业经济发展新跨越2011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也是襄阳工业经 济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新的更大跨越的关键一年。扎实做好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全市工业战线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和全市跨越发展动员会精神, 全面落实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奋 力拼搏,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2011 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按

15、新的统计口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达到 3000 亿元,同比增长 40%;增加值达到 830 亿元,同比增长 25%以上;实现 税金、利润分别增长 20%以上;工业企业新增 1000 家,达到 8000 家以上,其中,规模以 上企业新增 200 家,达到 1200 家左右,产销过亿元企业新增 100 家,达到 400 家以上,过 10 亿元企业新增 8 家,达到 35 家以上,50-100 亿元企业新增 3 家,达到 5 家,400 亿元 左右企业 2 家;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 550 亿元以上,同比增长 35%以上。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全市工业战线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 为统领,把加快发展、增强实力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以 打造行业领军企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培植 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以争先进位为目标, 推动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以推进“两化”融合为关键,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以保持工 业平稳较快发展为中心任务,进一步强化运行监测分析和要素协调保障,以更加振奋的精 神、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过硬的措施,奋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确保“十二五” 开好局、起好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